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隓繁体字:隓字拼音:huī,duò隓字注音:ㄏㄨㄟ


隓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10笔画总数:12五笔86版:bdaa


五笔98版:bdaa仓颉号码:nlkmm隓字结构:左右结构隓字五行:


四角号码:74212郑码查询:yggbgb2312码:noneBig5编码:E0D2


國語小辭典uci-code:U+9693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隓造字法: 隓异体字:隳陊𡐦

笔顺编号:521312113121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14555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5-07

隓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燹公盨(金)
西周中期

包2.22(楚)

包2.168(楚)

包2.171(楚)

郭.唐.26(楚)

包2.62(楚)

說文‧阜部

說文篆文

老子乙244下(隸)
西漢

晉太公呂望表(隸)
西晉

楷書

隓字象形文造型-隓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duì


甲骨文1;

甲骨文2;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小篆队;

小篆隓;

小篆墮;

小篆坠;

小篆陊;

小篆陨;

隶书队;

隶书坠

读音:duì

“坠” 是人从高处落下。最初写作 “队” 。《说文》 : “队,从高队(墜)也。 ” 甲骨文写作“” , “”是有阶的山形(横看是“”更象形), “”是头朝下的人(子)形, 用人从山上落下会意, 此时为“队” 字。 金文写作 “” , 象 “” (豕, 猪)从山上落到地上的形状,此形为 “坠”字。 小篆写作 “” , 属会意兼形声字。 隶书随金文结构写作“” , 成为今文, “隊”则借作行列和集体排列分化出去。

注: 与 “坠” 相关的字还有 “隓、堕(隳) 、陨、陊” 等。这些字的初文均与甲骨文、金文的 “”字形有关。 《说文》分别释作:“陨,从高下也。” “陊,落也。” “隓,敗城阜曰隓。”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隓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隓
中国大陆
台湾 隓
台湾
香港 隓
香港
韩国 隓
韩国
旧字形 隓
旧字形

隓字说文字源

隓字说文字源
隓-S10835

隓字字源字典

隓字字源字典
隓-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隓字基本解释

1. 隓 [huī]2. 隓 [duò]

隓 [huī]
  1. 古同“隳”,毁坏。

  2. 倒塌的城墙。

隓 [duò]
  1. 古同“堕”,坠落。

隓字笔顺


huī

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字部】

1. 隓 [huī]2. 隓 [duò]

隓 [huī]
  1. 古同“隳”,毁坏。

  2. 倒塌的城墙。

隓 [duò]
  1. 古同“堕”,坠落。

【唐韻】許規切【集韻】翾規切,𠀤音䜐。

【說文】敗城阜曰隓。

【徐曰】俗作隳,非。

【玉篇】廢也,毀也,損也。

【揚子·方言】攋隓,壞也。

【說文】篆作𡐦。

【玉篇】亦作墮。

【集韻】又同𨼰。

又【集韻】杜果切,音妥。與陊同。詳前陊字註。

说文解字

【許規切】-【卷十四】

【原文】敗城𨸏曰隓。从𨸏𢀡聲

宋代徐鉉徐鍇注釋

臣鉉等曰:《說文》無𢀡字,蓋二左也。眾力左之,故从二左。今俗作隳,非是。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敗城𨸏曰隓。从𨸏。𢀡聲。
許書無𢀡字。葢或古有此文。或絫左爲聲。皆未可知。𡐦爲篆文、則隓爲古籒可知也。山部隓曰隓聲。肉部隋曰隓省聲。皆用此爲聲也。小篆隓作𡐦。隷變作墮。俗作隳。用墮爲𡹔落之義。用隳爲傾壞之義。習非成是。積習難反也。虞書曰。萬事墮哉。墮本敗城阜之偁。故其字从𨸏。引申爲凡阤壞之偁。許規切。古音在十七部。
篆文。
小篆則从土、隋聲也。先古籒後小篆者、是亦先二後上之例也。曷爲不入𡐦於土部而隓爲重文也。其字本从𨸏。以壞𨸏爲義。而壞城次之。故入𨸏部而𡐦爲重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