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枏繁体字:枏字拼音:nán枏字注音:ㄋㄢˊ


枏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4笔画总数:8五笔86版:smfg


五笔98版:smfg仓颉号码:dbmm枏字结构:左右结构枏字五行:


四角号码:47950郑码查询:flbdgb2312码:noneBig5编码:none


國語小辭典uci-code:U+678F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枏造字法: 枏异体字:

笔顺编号:12342511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14151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13

枏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仲枏父鬲西周中期集成746

仲枏父匕西周中期集成979

仲枏父簋西周中期集成4154

仲枏父簋西周中期集成4154

枏字象形文造型-枏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rǎn


甲骨文1;

甲骨文2;

金文冉;

金文冉;

金文冉;

金文冉;

金文柟;

金文柟;

金文柟;

小篆冉;

小篆髯;

小篆柟;

隶书冉;

隶书髯

读音:rǎn

“冉” 在《说文》 中是个部首字。指毛发柔软下垂的样子。《说文》: “冉,毛冉冉也。象形。” 甲骨文、金文、小篆虽字形略异,但表现方法相同, 顺序写作 “” , 均可看出须毛柔软下垂的形状。后另加表示长毛的 “髟” (读biāo,又shān,用長彡会意)作 “髯” 。隶书写作“” 。

注: 一说甲骨文字形是“竹” 。待考。

“柟”读rán时指梅树; 读nán时指楠木。 《说文》: “枏, 梅也。从木,冉声。 ”金文、小篆分别写作“” , 字形结构基本相同。一边是表示树木的 “木” ; 一边是表示毛发下垂的“冉” 。属典型的形声字。彻底脱离了古象形字,成为今文。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枏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枏
中国大陆
台湾 枏
台湾
日本 枏
日本
韩国 枏
韩国
旧字形 枏
旧字形

枏字字源字典

枏字字源字典
枏-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枏字基本解释

  1. 同“楠”。

枏字笔顺


nán

枏字组词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

  1. 同“楠”。

【集韻】【韻會】【正韻】𠀤那含切,音南。

【說文】木名。梅也。

【史記·貨殖傳】江南出枏梓。

【山海經】虖勺之山,其木多梓枏。

【任昉·述異記】黃金山有枏木,一年東榮西枯,一年西榮東枯,張華謂之交讓木。

又【爾雅·釋木】梅,枏。

【郭註】似杏而酢。

【陸疏廣要】《爾雅》之梅枏,乃似豫章者,古稱楩楠豫章,景純不得以似杏實酢解之。

又【廣韻】汝鹽切【集韻】【韻會】如占切【正韻】而占切,𠀤冉平聲。又【廣韻】而琰切,音冉。義𠀤同。 或作柟。俗作楠,非。

说文解字

【汝閻切】-【卷六】

【原文】梅也。从木冄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梅也。從木。冄聲。
汝閻切。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