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束繁体字:束字拼音:shù束字注音:ㄕㄨˋ


束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3笔画总数:7五笔86版:gkii


五笔98版:skd仓颉号码:dl束字结构:单一结构束字五行:金


四角号码:50906郑码查询:fjvvgb2312码:CAF8Big5编码:A7F4


國語小辭典uci-code:U+675F首尾分解:木口部件分解:束


束造字法:会意;从口、从木像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束异体字:捒

笔顺编号:1251234

笔顺读写:横竖折横竖撇捺

词条已被关注:58457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1-18

束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甲430合30484無名組

甲2289合22344

乙1121合21873子組

乙3594合9212

京都751合11091

乙9004合21149

後2.35.9合8084賓組

林2.25.6合36518黃組

簠帝41合1449賓組

前2.25.6合24951出組

京津2679合18513賓組

珠402合30381無名組

續3.32.4合36417黃組

安2.12合23001

束父辛鼎西周早期集成1659

盂卣西周早期集成5399

曶鼎西周中期集成2838

黃簋西周中期集成4099

㒼簋西周中期集成4195

守宮盤西周中期集成10168

束仲豆父簋蓋西周晚期集成3924

琱生簋西周晚期集成4292

大簋蓋西周晚期集成4298

不𡢁簋蓋西周晚期集成4329

甲2289(甲)

㒼簋(金)
西周中期

曶鼎(金)
西周中期

黃簋(金)
西周中期

琱生簋(金)
西周晚期

束仲豆父簋蓋(金)
西周晚期

新甲3.137(楚)

說文‧束部

睡虎地簡10.8(隸)

武威醫簡88甲(隸)
東漢

禮器碑陰(隸)
東漢

鮮于璜碑(隸)
東漢

楷書

束字象形文造型-束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shù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甲骨文6;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小篆;

隶书

读音:shù

“束”是捆绑,约束。《说文》: “束,缚也。从口、木。”属会意字。甲骨文1-3写作 “” , 象在树木上缠绕绳索, 以示约束; 4-6写作“” , 或加 “手”或加 “丨” (读gǔn, 直木, 棍棒), 表示用手捆绑使其直。金文字形虽多,但均为缠绕木的形状。小篆在 “木” 中间围一圆环,与甲、金文同义。隶书(汉《孔彪碑》 )以直笔方折取代了篆书的弧笔圆折, 写作 “” , 成为今文。 表现约束义的字有 “誎”字。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束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束
中国大陆
台湾 束
台湾
香港 束
香港
日本 束
日本
韩国 束
韩国
旧字形 束
旧字形

束字甲骨文源流

束字甲骨文源流
束-J15404
束字甲骨文源流
束-J15405
束字甲骨文源流
束-J15406
束字甲骨文源流
束-J15407
束字甲骨文源流
束-J15408
束字甲骨文源流
束-J15409
束字甲骨文源流
束-J15410
束字甲骨文源流
束-J15411

束字金文源流

束字金文源流
束-B09348
束字金文源流
束-B09349
束字金文源流
束-B09350
束字金文源流
束-B09351
束字金文源流
束-B09352
束字金文源流
束-B09353
束字金文源流
束-B09354
束字金文源流
束-B09355
束字金文源流
束-B09356
束字金文源流
束-B09357

束字六书源流

束字六书源流
束-L37513
束字六书源流
束-L37514
束字六书源流
束-L37515
束字六书源流
束-L37516
束字六书源流
束-L37517
束字六书源流
束-L37518
束字六书源流
束-L37519
束字六书源流
束-L25401
束字六书源流
束-L25402
束字六书源流
束-L25403
束字六书源流
束-L25404
束字六书源流
束-L25405
束字六书源流
束-L25406
束字六书源流
束-L25407
束字六书源流
束-L25408
束字六书源流
束-L25409

束字说文字源

束字说文字源
束-S04476

束字字源字典

束字字源字典
束-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束字基本解释

  1. 捆住,系:~缚。~装(整理行装)。~发(fà)。~之高阁。~手无策。

  2.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

  3.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电子~。

  4. 控制,限制:~身。无拘无~。

  5. 事情的结末:收~。结~。

  6. 姓。

束字笔顺


shù



横折




束字详细解释

〈动〉

  1. (会意。从囗( 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2. 同本义 [bind;tie]

    束,缚也。——《说文》

    束帛戋戋。——《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

    束帛俪皮。——《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

    贿荀偃束锦。——《左传·襄公十九年》

    入束矢于朝。——《周礼·大司寇》

    自行束脩以上。——《论语》

    墙有茨,不可束也。——《诗·鄘风·墙有茨》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束刃(捆扎兵器);束刍(捆成一束的干草);束戈卷甲(捆起兵器甲胄。谓缴械投降);束手(捆绑双手);束火,束炬(扎火把);束手束脚(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束竹(捆成束的竹子);束杖(捆起来的刑具);束载(捆物装车)

  4. 约束;限制 [restrain;control]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劝学》

    空名束壮士。——李白《留别广陵诸公》

  5. 又如:检束(检点约束);束累(约束牵累);束躬(约束自己,检点);束约(管束;控制);束持(约束持重);束制(约束克制)

  6. 收拾;整理 [arrange]

    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三国志》注

  7. 又如:束甲(卷起盔甲,轻装急进。表示要决一死战);束箧(收拾行装);束兵秣马(整顿军队,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束囊(收拾行装);束担(收拾行李)

  8. 搁置 [lay on the shelf;leave aside;put on one side]

    束书不观,游谈无根。——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9. [名]∶姓

〈量〉

  1. 把,小捆 [bundle;bunch]

    生刍(草)一束。——《诗·小雅·白驹》

  2. 又如:一束花

束字常用词组

  1. 束带 shù dài

    [band]∶腰带一类的带子

  2. 束发 shù fà

    [tie up hair]∶系结头发

  3. 束缚 shù fù

    [tie;bind;commit] 捆绑,指约束限制

    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4. 束身 shù shēn

    [self-restrained]∶约束自己,不放纵

    束身自修

  5. 束手 shù shǒu

    [have one's hands tied;helpless]

  6. 束手待毙,束手待死,束手就毙

  7. 束手就擒 shù shǒu jiù qín

    束手:自缚其手,比喻不想方设法;就:受;擒:活捉。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

  8. 束手无策 shù shǒu wú cè

    策:办法。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9. 束狭 shù xiá

    [narrow] [水道]狭窄

    河道束狭,只有五米左右

  10. 束脩 shù xiū

    [private tutor's emolument] 送给教师的报酬(脩:古时称干肉)

    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或献人。--《礼记.少仪》

  11. 束腰 shù yāo

    [girdle the waist] 为使腰部细瘦而束紧腰部

  12. 束之高阁 shù zhī gāo gé

    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13. 束装 shù zhuāng

    [get one's things ready] 收拾行装

    束装首途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

  1. 捆住,系:~缚。~装(整理行装)。~发(fà)。~之高阁。~手无策。

  2.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

  3.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电子~。

  4. 控制,限制:~身。无拘无~。

  5. 事情的结末:收~。结~。

  6. 姓。

【唐韻】書玉切【集韻】【韻會】輸玉切【正韻】式竹切,𠀤音㑛。

【說文】縛也。徐曰:束薪也。

【詩·周南】白茅純束。

又五疋爲束。

【禮·雜記】納幣一束。

又五十矢爲束。

【詩·周頌】束矢其搜。

又脯十脡曰束。

【穀梁傳·隱元年】束脩之肉,不行境中。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束州,趙地。又姓。

【統譜】望出南陽,漢疏廣後,避難改爲束。

又【韻會】春遇切【周禮·註疏】詩注切,𠀤音戍。約也。

【周禮·司約註】言語之約束。約音要。

【史記·漢高紀】待諸侯至,定要束耳。

又叶所律切,音率。

【蔡邕·筆賦】削文竹以爲管,如桼絲之纏束。形條搏以直端,染元黃以定色。 从木从口,與朿別。

说文解字

【書玉切】-【卷六】

【原文】縛也。从囗、木。凡束之屬皆从束。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縛也。
糸部曰。縛、束也。是爲轉注。襍記曰。納幣一束。束五兩。兩五尋。

束字文言文解释

shù

①<动>捆绑。《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势必不敢留君,而~君归赵矣。”

②<动>整理;收拾。《殽之战》:“郑穆公使视客馆,则~载,厉兵,秣马矣。”

③<动>约束;拘束。《廉颇蔺相如列传》:“未有尝坚明约~者也。”

④<量>捆;把。《魏书•李先传》:“宜密使兵人人备青草一~。”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称成童之年。约八岁或八至十九岁这一段年纪。

【束甲】捆起铠甲。表示放下武器,停战或投降。

【束脩】⒈十条一捆的干肉,是古代学生送给老师的备礼物。⒉后老师的金。约束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