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都繁体字:都字拼音:dū,dōu都字注音:dū,dōu


都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8笔画总数:10五笔86版:ftjb


五笔98版:ftjb仓颉号码:janl都字结构:左右结构都字五行:火


四角号码:47627郑码查询:bmygb2312码:B6BCBig5编码:B3A3


國語小辭典uci-code:U+90FD首尾分解:者阝部件分解:耂日阝


都造字法:形声;从阝、者声都异体字:𨜞

近义词:

笔顺编号:1213251152

笔顺读写:横竖横撇竖折横横折竖

词条已被关注:25068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2

都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㝬鐘西周晚期集成260

𦅫鎛春秋中期集成271

洹子孟姜壺春秋晚期集成9729

中都戈春秋集成10906

㝬鐘(金)
西周晚期

𦅫鎛(金)
春秋中期

洹子孟姜壺(金)
春秋晚期

中都戈(金)
春秋

包2.102(楚)

包2.113(楚)

說文‧邑部

睡虎地簡25.52(隸)

古地圖(隸)
西漢

孫臏6(隸)
西漢

武威簡.服傳20(隸)
西漢

西狹頌(隸)
東漢

北海相景君銘(隸)
東漢

熹.春秋.僖十六年(隸)
東漢

楷書

都字象形文造型-都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dū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侯马盟书;

秦简;

小篆;

隶书

读音:dū

本义是有先君宗庙的大城市,引申为国家的都城,又引申为都(dōu ) 、全、大。金文1-3虽字形略异,但构成要素相同,由 “者” 和 “邑”组成。“者” 的甲骨文写作 “” , 是 “柴祭天” 的意思, 即在祭祀活动中以火烧木柴使之生烟,上达天神。《礼记·祭法》: “燔柴于泰坛,祭天地。”凡天子居住的地方都要有这样的祭坛。 而 “邑” 的甲骨文写作 “” , 上边的 “口”表示城镇的围墙,下边跪坐的人表示居民,作为部首 “邑”代表城邑。“者” 与 “邑”合起来就是有祭坛的城邑,自然是帝都,都市了。金文写法不一,正是秦未统一文字前的常见现象。木柴下边的 “火” 字或写成“口”或写成“”都是传讹之笔。 小篆将金文字形统一并使之规范, 基本构成和字义相同。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都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都
中国大陆
台湾 都
台湾
香港 都
香港
日本 都
日本
韩国 都
韩国
旧字形 都
旧字形

都字金文源流

都字金文源流
都-B09809
都字金文源流
都-B09811
都字金文源流
都-B09812
都字金文源流
都-B09813
都字金文源流
都-B09814

都字六书源流

都字六书源流
都-L30705
都字六书源流
都-L30706
都字六书源流
都-L30707
都字六书源流
都-L30708
都字六书源流
都-L30709
都字六书源流
都-L30710
都字六书源流
都-L30711
都字六书源流
都-L30712
都字六书源流
都-L30713
都字六书源流
都-L30714
都字六书源流
都-L30715
都字六书源流
都-L30716
都字六书源流
都-L30717
都字六书源流
都-L30718
都字六书源流
都-L30719
都字六书源流
都-L30720
都字六书源流
都-L30721
都字六书源流
都-L03220
都字六书源流
都-L03221
都字六书源流
都-L03222
都字六书源流
都-L03223
都字六书源流
都-L03224
都字六书源流
都-L03225
都字六书源流
都-L03226
都字六书源流
都-L03208
都字六书源流
都-L03209
都字六书源流
都-L03210
都字六书源流
都-L03211
都字六书源流
都-L03212
都字六书源流
都-L03213
都字六书源流
都-L03214
都字六书源流
都-L03215
都字六书源流
都-L03216
都字六书源流
都-L03217
都字六书源流
都-L03218
都字六书源流
都-L03219

都字说文字源

都字说文字源
都-S04593

都字字源字典

都字字源字典
都-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都字基本解释

1. 都 [dū]2. 都 [dōu]

都 [dū]
  1. 大都市:~市。~会。通~大邑。

  2.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国~。京~。建~。

  3. 美好:“雍容闲雅,甚~”。~丽。~雅。

  4. 总:~为一集。

  5. 居:“~卿相之位”。

  6. 古代称头目、首领。

  7. 姓。

都 [dōu]
  1. 全,完全:~要。功课学得~不错。

  2. 表示语气的加重:一动~不动。

都字笔顺


dōu dū






横折



横撇弯钩

都字详细解释

1. 都 [dōu]2. 都 [dū]

都 [dōu]

〈副〉

  1. 全部 [all]

  2. 表示全部包括在内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你的话并不都对;都子(乞丐);都把势(总头目)

  4. 跟“是”字合用,说明理由。如:都是你老磨蹭,害得我们来晚了

  5. 用来加强语气,表示某事物极端的、异常的或不大可能有的情况或事例 [even]。如:今天天气真怪,中午比早晨都冷

  6. 表示已经 [already]。如:茶都凉了,赶快喝吧!

  7. 另见 dū

都 [dū]

〈名〉

  1. (形声。从邑,者声。从“邑”,表示与城市有关。本义:建有宗庙的城邑)

  2. 同本义 [capital],周时各国把国都叫国,把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没有的叫邑

    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说文》

    距闰王百里为都。——《周礼》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田畴秽,都邑露。——《荀子·富国》

  3. 又如:都鄙(旧时天子宗亲及公卿大夫的采邑);都家(周王朝分封给子弟及公卿大夫的采邑);都亭(都邑中的传舍);都甸(都邑郊外之地)

  4. 邦国的都城,国都 [capital]

    国都曰都,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释名》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

    秋九月,权迁都建业。——《三国志·吴主传》

    都门帐饮无绪。——宋· 柳永《雨霖铃》

  5. 又如:奠都;定都;故都;国都;京都(旧时称国都);旧都(故都);迁都;行都(旧时指临时的首都);都下(京都之下。即京城);都内(京城内的府库);都邑(首都);都辇(京师);都畿(京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6. 引申为城市 [big city]

    傅之其人,通邑大都。——王安石《报任安书》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 又如:都道(都城的街道);都阃(都市郭门。引申为守卫城市的统帅。阃:门坎);都庄(都城的大道)

  8. 周代王室子弟及三公的封地、采地 [fief;feud]

    凡造都鄙。——《周礼·大司徒》。注:“都鄙,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其界曰都。鄙所居也。”

    邦都之赋。——《周礼·大宰》。注:“四郊去国百里,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县四百里;邦都五百里。”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9. 又如:都鄙,都家(周公卿、大夫、王子弟的采邑,封地)

  10. 国家或帝国的行政区域或行政分区。明、清时基层行政区划是图,图下分十庄,图有地保;图上设都,相当于区或乡 [region;countryside]

    族长严振先,乃城中十二都的乡约,平日最怕 严大老官。——《儒林外史》

  11. 头目,首领 [head]。如:都老(岭南少数民族的首领之称);都长(唐末帝王侍卫军的首长);都纂(总编纂);都鬼(迷信说法,阴间鬼的头领);都判官(迷信说法,阴间主管生死簿的官)

  12. 唐、五代宋初军队编制单位,以百人或千人为都 [hundred persons]。如:都伯(统领百人的军官);都排(百人长。都是军队编制名称,唐和五代,都为千人,宋时缩为百人);都司(绿旗兵中的营级武官,正四品);都尉(官名。系汉代辅助郡守掌管军事的官员)

  13. 吏的俗称 [official]。如:都护(官名);都监(官名);都府(中央所属各部、府的长官);都校(五代时武官名);都将(后魏铸钱官);都统制(官名。南宋建炎元年始置);都察院(明清时最高监察机构);都老爷(清朝对都察院的给事中,御史的口头称呼);都头(州县的捕盗头目;总头目);都知(客店或酒店的管事人员)

〈动〉

  1. 建都 [found a capital]

    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柳宗元《封建论》

  2. 聚集 [accumulate]

    都,凡也。——《广雅·释训》

    都部者,都统其众也。——《后汉书·齐武王縯传》注

    水泽所聚谓之都。——《水经注·水文注》

    顷择其遗文,都为一集。——《文选·与吴质书》

  3. 又如:都居(水积聚的地方);都场(聚会的地方);都泽(水流汇聚的草泽地带)

  4. 率领 [command]。如:都督(统率,率领);都部(统率兵众)

〈形〉

  1. 美好的样子 [elegant]

    身长八尺,仪貌都雅。——《三国志·孙韶传》

    不见于子都。——《诗·郑风·山有扶苏》。传:“世之美好者也。”

    妻子衣服丽都。——《战国策·齐策》

  2. 又如:都冶(美艳的样子);都雅(优美文雅的样子);都长(指人美貌而性情温厚);都鄙(文雅与卑陋)

  3. 大 [great]

    军惊而怀都舍。——《吕氏春秋·察今》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后汉书·张衡传》

  4. 又如:都匠(大匠);都酿(大的酿造作坊);都坑(公共厕所);都灶(蒸炊用的大灶)

〈副〉

  1. 统统,完全 [all]

    都,凡也。——《广雅·释训》

  2. 又如:都齐(完全,统统);都数(总数);都领(总领,总管);都邮(古指邮驿总站);都来(统统;总共;总计);都凡(总共)

  3. 另见 dōu

都字常用词组

1. 都 [dōu]

都 [dōu]
  1. 都察院 dū chá yuàn

    [the central conerol organization in Ming,Qing dynasties] 明清时的中央监察机构

  2. 都城 dū chéng

    [capital] 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采邑;首都;国都

  3. 都德 dū dé

    [Daudet,Alphonse] 法国小说家。其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最后一课》是世界文学中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

  4. 都督 dū du

    [governor of province;military governor]∶总兵。古代的军事长官。清初总兵一般都兼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官衔。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5. 都给事中 dū jǐ shì zhōng

    [title of officer in Ming Dynasty] 官名。六科的长官,掌管侍从、规谏、稽察、补阙、拾遗等事

    都给事中舒化论 瑞迂滞不达政体。——《明史·海瑞传》

  6. 都护 dū hù

    [title of the highest administrative commanding officer in border area] 古代官名。设在边疆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 都会 dōu huì

    [city;metropolis] 都市

  8. 都江堰 dū jiāng yàn

    [Dujiang Weirs]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在四川省灌县境内。该工程为公元前256年秦朝时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以后历代又经改造,工程系将部分岷江水引到成都平原灌溉农田,过去总灌溉面积20多万公顷,目前已达46万公顷

  9. 都市 dū shì

    [metropolis]∶国家的主要城市

  10. 都试 dū shì

    [a military examination manner in Han Dynasty] 汉代一种讲武习兵的考试制度

    如古都试之法。--宋. 苏轼《教战守》

  11. 都司 dū sī

    [army and goverment office] 指都指挥使司,掌管一方军政的官署

    以钦依都司掌徼巡。--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2. 都统 dū tǒng

    [commander-in-chief of one of the Eight Banners (military-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of the Man nationality in the Qing Dynasty)] 清代八旗组织中每旗的最高长官

  13. 都尉 dū wèi

    [title of the military officer subter general] 官名,次于将军的军官

  14. 都御使 dū yù shǐ

    [title of the officer] 官名,都察院的长官

    公为都御史。--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15. 都柱 dū zhù

    [thick column] 粗大的柱子。都,大。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字部】

1. 都 [dū]2. 都 [dōu]

都 [dū]
  1. 大都市:~市。~会。通~大邑。

  2.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国~。京~。建~。

  3. 美好:“雍容闲雅,甚~”。~丽。~雅。

  4. 总:~为一集。

  5. 居:“~卿相之位”。

  6. 古代称头目、首领。

  7. 姓。

都 [dōu]
  1. 全,完全:~要。功课学得~不错。

  2. 表示语气的加重:一动~不动。

〔古文〕𨛷【唐韻】當孤切【集韻】【韻會】【正韻】東徒切,𠀤音闍。

【廣韻】天子所宮曰都。

【周禮·地官·小司徒】四縣爲都。

又諸侯子弟封邑亦曰都。

【左傳·隱元年】大都不過參國之一。《莊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

又卿大夫食采之邑亦曰都。

【禮·坊記】制國不過千乗,都城不過百雉。

又【正韻】美也,盛也。

【詩·鄭風】洵美且都。

【前漢·司馬相如傳】車從雍雍,閒雅甚都。

又歎美之辭。

【書·臯陶謨】臯陶曰都。

又【正韻】居也。

【東方朔·客難】身都卿相之位。

又【廣韻】總也。

【曹丕·與吳質書】頃撰遺文,都爲一集。

【韓愈·答崔立之書】若都不可得。

又【字彙補】水所聚也。

【釋名】澤中有丘曰都丘,言蟲鳥所都聚也。

又姓。

【集韻】漢臨亞侯都稽。

又【集韻】張如切,音猪。與豬通。

【書·禹貢】大野旣豬。

【又】被孟豬。

【史記·夏本紀】旣豬作旣都,孟豬作明都。


考證:〔【左傳·隱元年】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註】凡邑有先君之廟曰都,無曰邑。〕 謹按所引註是莊二十八年左傳,非隱元年註,今照左傳原文改莊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

说文解字

【當孤切】-【卷六】

【原文】有先君之舊宗廟曰都。从邑者聲。周禮:距國五百里爲都。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有先君之舊宗廟曰都。
左傳曰。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周禮大司徒注曰。都鄙者、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其畍曰都。鄙、所居也。載師注曰。家邑、大夫之采地。小都、卿之采地。大都、公之采地。王子弟所食邑也。大宰八則注曰。都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周召毛耼畢原之屬在畿內者。祭祀者其先君社稷五祀。按據杜氏釋例。大曰都。小曰邑。雖小而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尊其所居而大之也。又按左氏言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許改云有先君之舊宗廟。則必如晉之曲沃故絳而後可偁都。恐非左氏意也。左氏與周官合。
从邑。者聲。
當孤切。五部。
周禮。歫國五百里爲都。
此周禮說也。周禮載師注引司馬法曰。王國百里爲郊。二百里爲州。三百里爲野。四百里爲縣。五百里爲都。大宰注曰。邦中、在城郭者。四郊、去國百里。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縣、四百里。邦都、五百里。

都字文言文解释

①<名>都市;城市。《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予赵。”《扬州慢》:“淮左名~,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又】<名>专指京都、首都。《出师表》:“兴复汉室,地面观察站于旧~。”

②<形>优美;漂亮。《三国志•孙韶传》:“身长八尺,仪貌~雅。”

③<叹>表示赞美。《书•皋陶漠》:“皋陶曰:‘~!在知人,在安民’。”

④<动>总;汇总。《与吴质书》:“项撰其遗文,~为一集。”

dōu

①<副>表示总括。全;尽《扬州慢》:“渐黄昏清角吹寒,~在空城。”《雁荡山》:“自岭外望之,~无所见。”《山坡羊•潼关怀古》:“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做了土。”【辨】都,京。“京”的本意是“大”。在先秦,“京师”连用才指国都,“京”指国都是后来的事。“都”本指大城市。汉以后才可指国都。

【都鄙】⒈古时称帝王的封地。⒉京城和边远的城镇的对称。⒊美好和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