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薅繁体字:薅字拼音:hāo薅字注音:ㄏㄠ


薅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13笔画总数:16五笔86版:avdf


五笔98版:avdf仓颉号码:tvmi薅字结构:上下结构薅字五行:木


四角号码:44443郑码查询:ezgdgb2312码:DEB6Big5编码:EE51


國語小辭典uci-code:U+8585首尾分解:艹辱部件分解:艹女辰寸


薅造字法:形声;上形下声薅异体字:茠𦵢茠

笔顺编号:1225311311534124

笔顺读写:横竖竖折撇横横撇横横折撇捺横竖捺

词条已被关注:37356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04

薅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說文籀文

說文‧蓐部

說文或體

楷書

薅字象形文造型-薅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rù


甲骨文1;

甲骨文2;

说文籀文1;

说文籀文2;

秦简;

小篆蓐;

小篆辱;

小篆薅;

小篆茠;

汉简;

隶书蓐;

隶书辱

读音:rù

“辱、蓐”二字均与农业生产有关。尽管一些典籍称“蓐”是过冬之草再生,或称“辱” 义不详,但笔者认为这是因误农时而遭到指责、羞辱并相关联的两个字。 “蓐”字甲骨文写作“” 。 上边是草木形, 表示农业种植;中间是“辰”字,表示辰星出现的季节是农忙时节,也是蚌壳形,古人常用蚌壳作农具(参看“晨、农” 释文)。 “说文籀文” 1写作“” , 虽字形略异,但结构相同, 均由 “艸、辰、手”三部分组成。 “辱”字小篆写作 “” , 是去掉“蓐” 上边的草木(表示没长出庄稼),因此会意不按农时劳作者当感到耻辱。在农田私有化的地方,凡庄稼生长不如别人时均会被人耻笑。与蓐相关的字有“薅” 、“茠”等。“薅”是拔草。《说文》: “薅,拔去田艸也。”说文籀文“薅”写作“” , 省去“蓐”下边的 “寸” , 左边加一“女”字,强调拔草是为女人临产用。小篆将“薅”写作“薅、茠”两个字。 其中 “茠”下边是休息的“休” ,表示女人临产需要休息。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薅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薅
中国大陆
台湾 薅
台湾
香港 薅
香港
日本 薅
日本
韩国 薅
韩国
旧字形 薅
旧字形

薅字六书源流

薅字六书源流
薅-L08102
薅字六书源流
薅-L08103
薅字六书源流
薅-L08104
薅字六书源流
薅-L08105

薅字说文字源

薅字说文字源
薅-S00778
薅字说文字源
薅-S00779

薅字字源字典

薅字字源字典
薅-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薅字基本解释

  1. 拔除:~草。~锄。

  2. 揪。

薅字笔顺


hāo




撇点







竖提




竖钩

薅字详细解释

〈动〉

  1. 拔除田草 [weed;pull up;pull out]。如:薅马(古代农具的名称。专用于除草);薅草(除草);薅锄(除草锄地);薅耨(除草)

  2. 泛指拔去 [pull out]。如:薅胡子(拔胡须);薅菜苗儿;薅秧(拔秧苗)

  3. 〈方〉∶揪 [hold tight]。如:薅师傅的胡子;薅下几根头发;薅走了军帽;薅住领子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

  1. 拔除:~草。~锄。

  2. 揪。

【唐韻】呼毛切【正韻】呼高切,𠀤音蒿。

【說文】拔去田草也。

【詩·周頌】以薅荼蓼。 【說文】亦作茠。

【集韻】或作𦵢𢫩鎒𦼸。

说文解字

【呼毛切】-【卷一】

【原文】拔去田艸也。从蓐,好省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披田艸也。
大徐作拔去田艸。衆經音義作除田艸。經典釋文、王篇、五經文字作拔田艸。惟繫傳舊本作披、不誤。披者、迫地削去之也。木部曰。槈、薅器也。
从蓐。好省聲。
呼毛切。古音在三部。
薅或从休。
古好聲休聲同在三部。
詩曰。旣茠荼蓼。
周頌文。今詩作以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