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撢繁体字:撢字拼音:dǎn撢字注音:ㄉㄢˇ


撢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12笔画总数:15五笔86版:rsjh


五笔98版:rsjh仓颉号码:qmwj撢字结构:左右结构撢字五行:


四角号码:51046郑码查询:dfkegb2312码:B5A7Big5编码:BCC2


國語小辭典uci-code:U+64A2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撢造字法:撢异体字:撣探𢺬

笔顺编号:121125221251112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13941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3-29

撢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說文‧手部

漢印徵
西漢

楷書

撢字象形文造型-撢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shēn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秦简;

石鼓文;

小篆深;

小篆穼;

小篆探;

小篆撢;

汉帛书;

隶书

读音:shēn

“穼” 、“深” 是古今字。本义是深入探求。《说文》 : “穼,深也。” “探,远取之也。从手,穼声。” 其实 “穼” 字已经包括了 “深”和 “探” 的两个意思。金文2的 “穼” 上边是洞穴的 “穴” ,下边是兄长的“兄” ,两边的小点是“水” 。“兄” 表示第一个人,进入有水的洞穴,既有深入也有探索的含义。小篆将 “兄” 和 “水”改为 “求、火” 的合文,加“手”成“探” , 表示持火探索。 石鼓文写作 “” , 由 “穴、 求、水”组成,侧重探求穴中水的深度,故后另加 “水” 成 “深” 。隶书(汉帛书、《王舍人碑》 )分别写作“” 。

注: 小篆中另有一 “” (撢) , 与 “探”字同音同义。或因笔画较多不普遍使用。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撢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撢
中国大陆
台湾 撢
台湾
香港 撢
香港
韩国 撢
韩国
旧字形 撢
旧字形

撢字说文字源

撢字说文字源
撢-S09001

撢字字源字典

撢字字源字典
撢-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撢字基本解释

  1. 同“掸1”。

撢字笔顺


dǎn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

  1. 同“掸1”。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紺切,貪去聲。

【說文】探也。

又他含切,音貪。與探同。

【周禮·夏官】撢人掌誦王志,道國之政事,以巡天下之邦國而語之。

【疏】誦王志者,若撢取王之志。

又【唐韻】餘針切【集韻】【韻會】【正韻】夷針切,𠀤音淫。又【集韻】徒紺切,潭去聲。義𠀤同。

又徒感切,音萏。揞也。

又徐心切,音尋。修也。

又【唐本《說文】掬也。 本作𢺬。

说文解字

【他紺切】-【卷十二】

【原文】探也。从手覃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揬也。
周禮撢人。掌撢序王意以語天下。釋文曰。與探同。按許書、則義同而各自爲字。
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