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齮繁体字:齮字拼音:yǐ齮字注音:ㄧˇ


齮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8笔画总数:23五笔86版:hwwk


五笔98版:hbdk仓颉号码:yukmr齮字结构:左右结构齮字五行:


四角号码:24721郑码查询:ioajgb2312码:noneBig5编码:F8A3


國語小辭典uci-code:U+9F6E首尾分解:齒奇部件分解:齿大丁口


齮造字法: 齮异体字:

笔顺编号:21213434134345213412512

笔顺读写:竖横竖横撇捺撇捺横撇捺撇捺折竖横撇捺横竖折横竖

词条已被关注:25805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1-19

齮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曾142(楚)

說文‧齒部

縱橫家書277(隸)
西漢

蒼頡篇25(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楷書

齮字象形文造型-齮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chǐ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金文;

说文古文;

古玺文齿;

古玺文齮;

古玺文齕;

古玺文䶦;

小篆齿;

小篆齰;

小篆齚;

小篆齮;

小篆齕;

小篆䶦

读音:chǐ

“齿” 是个部首字。指口内的牙齿。古人称门牙为齿,大牙为牙。《说文》: “齿, 口齗骨也。 ” 甲骨文的 “齿” 是象形字, 写作 “”。 虽齿数齿形不同, 但都是口中露出的牙齿形状。 金文、古玺文象臼齿状,并加声符“止”字,从此成为形声字。小篆在规范笔画时,中和了甲、金文的字形,为“齿”字最后定型。隶书和《马王堆帛书》将小篆的弧笔圆折改为直笔方折写作“” , 从此脱离了古文字而成为今文。今简化字写作“齿” 。与 “齿”组合的字均与牙齿有关。如 “齰” 和 “齚”是同音异写字,均表示用牙齿咬嚼。 《说文》: “齰, 齧也。从齿, 昔声。 , 齰或从乍。 ”两个字的不同在于声符“昔”和 “乍” 。表示咬嚼的字还有 “齮” 、“龁” 、“䶦” 。 《说文》分别释作: “䶦, 齿相值也。一曰: 齧也。 ”意思是牙齿上下相对整齐。 “齮、龁”均视为 “齧也。 ” 即牙咬。古玺文、 小篆分别写作“” 、 “” 、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齮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齮
中国大陆
台湾 齮
台湾
香港 齮
香港
日本 齮
日本
韩国 齮
韩国
旧字形 齮
旧字形

齮字六书源流

齮字六书源流
齮-L34144
齮字六书源流
齮-L34145
齮字六书源流
齮-L34146
齮字六书源流
齮-L13642
齮字六书源流
齮-L13643

齮字说文字源

齮字说文字源
齮-S01454

齮字字源字典

齮字字源字典
齮-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齮字基本解释

  1. 〔~齕(hé)〕a.毁坏,如“且秦复得志于天下,则~~用事者坟墓矣。”b.倾轧,如“室家何抢攘,朝士亦~~。”

  2. 咬:“~嚼午忘饥。”

齮字笔顺
















竖折/竖弯







横折


竖钩

齮字详细解释

〈动〉

  1. 咬,啃 [bite]

    饥饿之时,普皆诤食,疲瘦羸劣,斗相齮齮。——《正法华经》

  2. 又如:齮嚼(咬嚼);齮骱(用半边牙齿咬啃);齮挈(咬噬)

  3. 侵犯 [invade]

    纵横南洋,齮我海疆。——清· 薛福成《浙东防录序》

齮字常用词组

  1. 齮齕 yǐ hé

康熙字典

【亥集下】【齒字部】

  1. 〔~齕(hé)〕a.毁坏,如“且秦复得志于天下,则~~用事者坟墓矣。”b.倾轧,如“室家何抢攘,朝士亦~~。”

  2. 咬:“~嚼午忘饥。”

【廣韻】魚倚切【集韻】語綺切,𠀤音錡。

【說文】齧也。

又【集韻】姓也。

又人名。桓齮,秦將。見【秦本紀】。

又【集韻】丘其切,音欺。亦齧也。

又去倚切,音綺。義同。

说文解字

【魚綺切】-【卷二】

【原文】齧也。从齒奇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齧也。
史、漢田儋傳。齮齕用事者墳墓。如淳曰。齮齕、猶齚齧也。齕、齩也。按凡從奇之字多訓偏。如掎訓偏引、齮訓側齧。索隱注高紀云。許愼以爲側齧。
从齒。奇聲。
魚綺切。古音在十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