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蕢繁体字:蕢字拼音:kuì蕢字注音:ㄎㄨㄟˋ


蕢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12笔画总数:15五笔86版:akhm


五笔98版:akhm仓颉号码:tlmc蕢字结构:上下结构蕢字五行:


四角号码:44806郑码查询:ejalgb2312码:DDDEBig5编码:EB44


國語小辭典uci-code:U+8562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蕢造字法:蕢异体字:蒉臾𧂟臾㬰

笔顺编号:122251212511134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11806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2

蕢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說文古文

說文‧艸部

漢印徵
西漢

楷書

蕢字象形文造型-蕢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guì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

古玺文1;

古玺文2;

古玺文3;

古玺文4;

小篆;

隶书

读音:guì

“贵” 字从甲骨文到今文经历了变义过程。 商甲骨文写作 “” , 象 “” (双手)作业于 “” (土块)的形状, 其中 “”是手持农具形。此时为 “蒉、隤”(除草整理土地) ,与贵贱无关。古玺文1写作 “” , 象手持 “耜” (农具)在劳作。 金文也借 “” (愦)作 “贵” 。古玺文2-3和小篆加 “贝” 字,(贝曾用作货币和高级饰品)遂有贵贱义。古玺文4在 “贵” 字头上另加 “艸” (草字初文)成 “蒉” (读kuì), 专指草编物。 隶书(汉《孔宙碑》 )写作“”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蕢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蕢
中国大陆
台湾 蕢
台湾
香港 蕢
香港
日本 蕢
日本
韩国 蕢
韩国
旧字形 蕢
旧字形

蕢字六书源流

蕢字六书源流
蕢-L36318
蕢字六书源流
蕢-L21704
蕢字六书源流
蕢-L21705
蕢字六书源流
蕢-L21706

蕢字说文字源

蕢字说文字源
蕢-S00679

蕢字字源字典

蕢字字源字典
蕢-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蕢字基本解释

    蕢字笔顺


    kuì





    横折





    横折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

      〔古文〕𤆂【唐韻】【韻會】𠀤求位切,音匱。

      【說文】草器。

      【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

      又山名。

      【前漢·高帝紀】沛公引兵繞嶢關,踰蕢山。

      又【集韻】苦怪切,音喟。菜名。

      【爾雅·釋草】蕢,赤莧。

      【註】今莧菜之有赤莖者。

      又與𠙽通。

      【禮·禮運】蕢桴而土鼓。

      【註】蕢讀爲𠙽,聲之誤也,謂摶土爲桴也。

      又姓。

      【禮·檀弓】公使人弔蕢尚。


      考證:〔【爾雅·釋草】蕢,赤莧。

      【註】今莧菜之有赤根者。〕 謹照原文赤根改赤莖。

      说文解字

      【求位切】-【卷一】

      【原文】艸器也。从艸䝿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艸器也。
      孟子曰。不知足而爲屨。我知其不爲蕢也。知蕢是盛物之器。
      从艸。貴聲。
      求位切。十五部。
      古文蕢。象形。論語曰。有荷臾而過孔氏之門。
      此古文論語也。憲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