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卟繁体字:卟字拼音:bǔ卟字注音:ㄅㄨˇ


卟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3笔画总数:5五笔86版:khy


五笔98版:khy仓颉号码:ry卟字结构:左右结构卟字五行:水


四角号码:63000郑码查询:jidgb2312码:DFB2Big5编码:none


國語小辭典uci-code:U+535F首尾分解:口卜部件分解:口卜


卟造字法:形声;从口、卜声卟异体字:乩稽

笔顺编号:25124

笔顺读写:竖折横竖捺

词条已被关注:26548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1

卟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明公簋西周早期集成4029

明公簋(金)
西周早期

說文‧卜部

楷書

卟字象形文造型-卟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bǔ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说文古文;

小篆卜;

小篆卟;

隶书

读音:bǔ

“卜” 在《说文》中是个部首字。《说文》: “卜,《周礼》注:‘问龟曰卜’ 。”古人用烧烤龟骨观察其裂纹预测凶吉。甲骨文、金文、小篆及“说文古文”分别写作“” 。均像烧灼龟骨的裂纹,即卜兆。此字属典型的象形字,几千年来字形无明显变化。部首从“卜” 的字多与占卜有关。

“卟” (乩,读jī)是用占卜的方法问疑难事。《说文》: “卟,卜以问疑也。 ”金文写作 “” , 像在龟甲上出现裂纹形。 小篆写作 “” 。用 “口” 和 “卜” 会意 “问卜”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卟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卟
中国大陆
台湾 卟
台湾
韩国 卟
韩国
旧字形 卟
旧字形

卟字金文源流

卟字金文源流
卟-B04790

卟字说文字源

卟字说文字源
卟-S02376

卟字字源字典

卟字字源字典
卟-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卟字基本解释

  1. 〔~吩〕一种有机化合物,是叶绿素,血红蛋白等的重要组成部分。

卟字笔顺




横折



卟字组词

卟字详细解释

  1. ——化学名词用字

卟字常用词组

  1. 卟吩 bǔ fēn

    [porphine] 一种深红色晶体化合物C 20 H 14 N 4 ,是叶绿素、血红蛋白等的重要组成部分

康熙字典

【子集下】【卜字部】

  1. 〔~吩〕一种有机化合物,是叶绿素,血红蛋白等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韻】古奚切【集韻】【韻會】堅奚切【正韻】堅溪切,𠀤音雞。

【說文】卜以問疑。从口卜。

【廣韻】問卜也。

【集韻】說文引書卟疑。一曰考也。又或作乩。通作稽。

【韻會】《今文尚書》作稽疑。又【集韻】遣禮切,音啓。卜問也。

说文解字

【古兮切】-【卷三】

【原文】卜以問疑也。从口、卜。讀與稽同。《書》云“卟疑”。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㠯問疑也。
左傳曰。⺊以決疑。不疑何⺊。問疑故從口。俗作乩。
从口⺊。
當作⺊口。⺊而以口問也。凡若此等未能盡正。學者於此例之。可以三隅反矣。
讀與稽同。
古兮切。十六部。按小徐曰。尙書曰明用卟疑。今文借稽字。徐語?說耳。尙書無作卟疑者。卽有之。亦陸氏所謂穿鑿之徒務欲立異者也。大徐乃於同下沾書云卟疑四字。疑惑後生。其亦妄矣。

卟字的部首是,和字部首相同的字(按点击率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