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湫繁体字:湫字拼音:qiū,jiǎo湫字注音:ㄑㄧㄡ


湫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9笔画总数:12五笔86版:itoy


五笔98版:itoy仓颉号码:ehdf湫字结构:左右结构湫字五行:水


四角号码:39180郑码查询:vmuogb2312码:E4D0Big5编码:DA47


國語小辭典uci-code:U+6E6B首尾分解:氵秋部件分解:氵禾火


湫造字法:形声;从氵、秋声湫异体字:湬𣹌湬

笔顺编号:441312344334

笔顺读写:捺捺横撇横竖撇捺捺撇撇捺

词条已被关注:43011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1-19

湫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說文‧水部

魏王基殘碑(隸)
曹魏

楷書

湫字象形文造型-湫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shuǐ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金文1;

金文2;

金文湫;

古玺文浩;

楚简;

石鼓文;

小篆水;

小篆淼;

小篆浩;

小篆湫

读音:shuǐ

“水” 是个部首字。“水” 的古文字均象水流动的形状。甲骨文、金文、 石鼓文、 小篆顺序写作 “”。 因水可测平,故《说文》称: “水,准也。” 表示水大无边际的字有 “淼” 。《说文》: “淼,大水也。从三水。”是以三为多,水多则大的会意字。隶书(汉《白石神君碑》等)写作“” 。

“浩” 也是表述水大的字。《说文》引《唐书》: “洪水浩浩” 。古玺文、 小篆写作 “” 。 左边形符是 “水” ( 氵) , 右边声符是 “告” ,属形声字。以 “水”作部首的字很多,如加声符“秋”成“湫” 。《说文》:“湫,隘。下也。一曰: 有湫水,在周地……。从水,湫声。”意思是地势低下,一个叫 “湫水” (河)的地方。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湫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湫
中国大陆
台湾 湫
台湾
香港 湫
香港
日本 湫
日本
韩国 湫
韩国
旧字形 湫
旧字形

湫字六书源流

湫字六书源流
湫-L33652

湫字说文字源

湫字说文字源
湫-S08270

湫字字源字典

湫字字源字典
湫-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湫字基本解释

1. 湫 [qiū]2. 湫 [jiǎo]

湫 [qiū]
  1. 水潭:“南有龙兮在山~”。大龙~(瀑布,在中国浙江省雁荡山)。

  2. 凉:“~兮如风”。

湫 [jiǎo]
  1. 低洼:~隘(低湿狭小)。

湫字笔顺


jiǎo jiū qiū












湫字详细解释

1. 湫 [jiū]2. 湫 [jiǎo]3. 湫 [qiū]

湫 [jiū]

〈形〉

  1. 清静 [tranquil]。如:湫然(清静的样子)

  2. 另见 jiǎo

湫 [jiǎo]

〈形〉

  1. [地势]低下;低洼 [low-lying]

    湫宅闭门,不有椒房之势。——扬雄《法言》

  2. 又如:湫窄(低温狭小,谦称自己居处贫窘);湫仄(低下狭窄);湫阨(低小狭小);湫凹(低洼);湫居(低矮的住房)

  3. 另见 jiū

湫 [qiū]

〈名〉

  1. 水潭 [pond;pool]

    湫,湫隘下也。从水,秋声。春秋传曰:晏子之宅湫隘。——《说文》。按,训为下湿也。”

    湫隘嚣尘。——《左传·昭公三年》。注:“下也。”

  2. 又如:湫泊(水潭);湫水(潭水)

  3. 洞穴 [hole]

    此之谓定性于大湫。——《吕氏春秋·审分》

〈动〉

  1. 凝集;积滞 [stagnate]

    勿使有所壅闭湫底。——《左传·昭公元年》。注:“集也。”

  2. 又如:湫底(积滞不畅);湫淤(积滞不通)

  3. 另见 jiǎo

湫字常用词组

1. 湫 [jiū]

湫 [jiū]
  1. 湫隘 jiǎo ài

    [narrow low-lying] 低下狭小

    街巷湫隘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1. 湫 [qiū]2. 湫 [jiǎo]

湫 [qiū]
  1. 水潭:“南有龙兮在山~”。大龙~(瀑布,在中国浙江省雁荡山)。

  2. 凉:“~兮如风”。

湫 [jiǎo]
  1. 低洼:~隘(低湿狭小)。

【唐韻】【韻會】【正韻】卽由切【集韻】將由切,𠀤音啾。北人呼水池爲湫。

又水名。

【說文】有湫水,在周地。

【史記·封禪書】湫淵祠朝那。

【註】湫淵,在安定朝那縣。

又懸瀑水曰龍湫。

又憂愁貌。

【春秋·繁露陽尊隂卑篇】湫湫者,悲愁之狀也。

又涼貌。

【宋玉·高唐賦】湫兮如風。

又【唐韻】子了切【集韻】子小切,𠀤音剿。湫,隘也。

【左傳·昭元年】壅閉湫底。

【註】湫謂氣聚,底謂氣止,皆停滯不散之意。又【昭二年】湫隘器塵。

【註】湫,下也。又地名。

【左傳·莊十九年】楚子伐黃,還及湫。

又【集韻】雌由切,音秋。義同。

又【廣韻】【集韻】𠀤在九切,音愀。義同。一曰洩水瀆也。又【集韻】兹消切,音焦。夫湫,亦地名。

又宗蘇切,音租。人名。

【左傳】魯有子服湫。

说文解字

【子了切】-【卷十一】

【原文】隘。下也。一曰有湫水,在周地。《春秋傳》曰:“晏子之宅秋隘。”安定朝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隘下也。
當作湫隘湫下也。此舉左傳湫隘字而釋湫如。毛傳云文茵文虎皮也之例。杜預亦云湫下、隘小。下文塏訓高燥。爲湫之反。昭三年左傳服注。湫、箸也。十二年杜注。湫、愁隘也。皆引伸之義。
一曰有湫水在周地。
未聞。
春秋傳曰。晏子之宅湫隘。
事見左傳昭三年。
安定朝那有湫淵。
淵各本作泉。唐人避諱改也。今正。安定郡朝那、二志同。朝追輸切。朝那故城在今甘肅平涼府附郭平涼縣西北。前志云。有湫淵祠。蘇林云。淵方四十里。停不流。冬夏不增減。不生艸木。一統志曰。朝那湫今在平涼府固原州西南。
从水。秋聲。
子了切。又卽由切。三部。

湫字文言文解释

qiū

①<名>水池。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诗:“南有龙兮在山~。”

②<形>凉。宋玉《高唐赋》:“~兮如风,凄兮如雨。”

jiǎo

<形>低下。《左传•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隘器尘,不可以居。”

chóu

通“愁”。《左传•昭公三年》:“恤恤乎,~乎攸乎!深思而浅谋,迩身而远志,家臣而君图,有人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