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虎繁体字:虎字拼音:hǔ虎字注音:ㄏㄨˇ


虎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2笔画总数:8五笔86版:hamv


五笔98版:hwv仓颉号码:yphn虎字结构:左上包围结构虎字五行:水


四角号码:21217郑码查询:ihgb2312码:BBA2Big5编码:AAEA


國語小辭典uci-code:U+864E首尾分解:虍几部件分解:虍几


虎造字法:象形虎异体字:虝乕唬俿𠪳𢋪𪊖𧇂

笔顺编号:21531535

笔顺读写:竖横折撇横折撇折

词条已被关注:35419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1

虎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甲2422合21472

甲3017反合9273反

乙30合21387𠂤組

乙41合21388

乙46合21388

乙332合21388

乙2409合10200

乙2606合14149賓組

乙2844合11018賓組

乙2908合10198賓組

乙9085反合20463反𠂤組

餘17.1合10217

拾6.13合10214

前4.44.5合6553賓組

佚908合30759

佚109合17849𠂤賓間

燕643合10206賓組

粹987合33378無名組

粹987合33378無名組

粹987合33378無名組

粹1558合28031

師友2.16

鄴3下.46.9

拾10.7合17392

前4.44.6合3305賓組

乙444合20708𠂤組

甲2336合35269

掇2.77合27339出組

存768合16524

甲1433合28302

菁10.13合24965

佚671合21769

佚943合20706𠂤組

京都2115合28301無名組

戈冬方鼎西周中期集成2824

九年衛鼎西周中期集成2831

火虎簋西周中期集成3828

大師虘簋西周中期集成4252

大師虘簋西周中期集成4252

師酉簋西周中期集成4288

師酉簋西周中期集成4288

彔伯戈冬簋蓋西周中期集成4302

師虎簋西周中期集成4316

師虎簋西周中期集成4316

裘衛盉西周中期集成9456

吳方彝蓋西周中期集成9898

伯晨鼎西周中期偏晚集成2816

無皿姬鬲西周晚期集成575

毛公鼎西周晚期集成2841

琱生簋西周晚期集成4292

六年召伯虎簋西周晚期集成4293

師㝨簋西周晚期集成4313

三年師兌簋西周晚期集成4318

三年師兌簋西周晚期集成4319

訇簋西周晚期集成4321

番生簋蓋西周晚期集成4326

散氏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6

旅虎簠春秋早期集成4540

旅虎簠春秋早期集成4541

甲2422(甲)

佚109(甲)

甲3017反(甲)

甲1433(甲)

燕198(甲)

師酉簋(金)
西周中期

師虎簋(金)
西周中期

吳方彝蓋(金)
西周中期

包2.149(楚)

包2.271(楚)

曾8(楚)

說文古文

說文古文

說文‧虎部

睡虎地簡29.25(隸)

西陲簡39.4(隸)
西漢

熹.易.革(隸)
東漢

魏王基殘碑(隸)
曹魏

楷書

虎字象形文造型-虎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hǔ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说文古文;

石鼓文;

小篆;

隶书;

甲骨文虍;

小篆虍

读音:hǔ

“虎” 在《说文》中是个部首字。指大型猫科动物。俗称 “兽中之王” 。《说文》: “虎,山兽之君。” 甲骨文、金文都是象形字,顺序写作“” , 象大口利齿, 卷尾纹身的猛兽形状。 石鼓文、小篆写作“” , 已不如甲骨文象形, 是文字由画向字过渡的见证。“说文古文”写作 “” , 与甲、 金文不合, 但左边似鹿非鹿的字形配以右边似刀似爪的 “勿”形,也可使人联想到虎捕杀鹿的行为。隶书(汉《景君碑》 )以直笔方折写作“” , 全无虎形可象。

注: “虍”是“虎”的省文。用虎头表示虎。 甲骨文写作“” ; 小篆写作“” 。 多作部首使用。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图为 “象形字书画” 《虎符》

虎俗称兽中之王。《说文》曰: “山兽之君。”无论甲骨文、金文、石鼓文或小篆均属象形字。尤以甲、金文为最。其中甲文或写作“”, 或写作“” , 用极其简洁生动的线条将虎刻画的惟妙惟肖,几成单线白描。而金文则侧重虎的巨口利爪和刚尾“” , 一股霸主之气凛然而生。金器中之族徽更进而表明字源于画。

规格: 高91CM 宽63CM

虎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虎
中国大陆
台湾 虎
台湾
香港 虎
香港
日本 虎
日本
韩国 虎
韩国
旧字形 虎
旧字形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65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66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67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68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69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70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71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72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73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74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75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76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77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78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79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80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81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82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83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84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85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86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87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88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89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90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91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92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93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94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95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96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97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98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199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200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201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202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203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204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205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206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207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208
虎字甲骨文源流
虎-J12209

虎字金文源流

虎字金文源流
虎-B07423
虎字金文源流
虎-B07424
虎字金文源流
虎-B07425
虎字金文源流
虎-B07426
虎字金文源流
虎-B07427
虎字金文源流
虎-B07428
虎字金文源流
虎-B07429
虎字金文源流
虎-B07430
虎字金文源流
虎-B07431
虎字金文源流
虎-B07432
虎字金文源流
虎-B07433
虎字金文源流
虎-B07434
虎字金文源流
虎-B07435
虎字金文源流
虎-B07436
虎字金文源流
虎-B07437
虎字金文源流
虎-B07438
虎字金文源流
虎-B07439
虎字金文源流
虎-B07440
虎字金文源流
虎-B07441
虎字金文源流
虎-B07442
虎字金文源流
虎-B07443
虎字金文源流
虎-B07444
虎字金文源流
虎-B07445
虎字金文源流
虎-B07446
虎字金文源流
虎-B07447
虎字金文源流
虎-B07448

虎字六书源流

虎字六书源流
虎-L34423
虎字六书源流
虎-L34424
虎字六书源流
虎-L34425
虎字六书源流
虎-L34426
虎字六书源流
虎-L34427
虎字六书源流
虎-L34428
虎字六书源流
虎-L34429
虎字六书源流
虎-L34430
虎字六书源流
虎-L34431
虎字六书源流
虎-L34432
虎字六书源流
虎-L34433
虎字六书源流
虎-L34434
虎字六书源流
虎-L14697
虎字六书源流
虎-L14698
虎字六书源流
虎-L14699
虎字六书源流
虎-L14700
虎字六书源流
虎-L14701
虎字六书源流
虎-L14702
虎字六书源流
虎-L14703
虎字六书源流
虎-L14704
虎字六书源流
虎-L14705
虎字六书源流
虎-L14706
虎字六书源流
虎-L14707
虎字六书源流
虎-L14708
虎字六书源流
虎-L14709
虎字六书源流
虎-L14710
虎字六书源流
虎-L14711
虎字六书源流
虎-L14712
虎字六书源流
虎-L14713
虎字六书源流
虎-L14714
虎字六书源流
虎-L14715
虎字六书源流
虎-L14716
虎字六书源流
虎-L14717
虎字六书源流
虎-L14718
虎字六书源流
虎-L14719
虎字六书源流
虎-L14720
虎字六书源流
虎-L14721

虎字说文字源

虎字说文字源
虎-S03577

虎字字源字典

虎字字源字典
虎-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虎字基本解释

1. 虎 [hǔ]

虎 [hǔ]
  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

  2.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

  3. 古同“唬”,威吓。

  4. 古同“琥”,琥珀。

虎字笔顺


hù hǔ



横撇/横钩



竖弯钩


横折弯钩/横斜钩

虎字详细解释

1. 虎 [hù]2. 虎 [hǔ]

虎 [hù]
  1. 另见 hǔ

虎 [hǔ]

〈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 同本义 [tiger],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insect]。如:蝇虎;蝎虎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

〈形〉

  1. 比喻威武勇猛 [brave]。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2. 比喻残酷凶暴 [cruel]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动〉

  1. 〈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suddenly turn hostile]。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2. 吓唬。也作“唬” [intimidate]。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3. 另见 hù

虎字常用词组

1. 虎 [hù]2. 虎 [hǔ]

虎 [hù]
  1. 虎不拉 hǔ bù lā

    [shrike] 〈方〉∶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

虎 [hǔ]
  1. 虎背熊腰 hǔ bèi xióng yāo

    背宽厚如虎,腰粗壮如熊。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2. 虎贲 hǔ bēn

    [brave warrior] 勇士

  3. 虎彪彪 hǔ biāo biāo

    [brave,full of vigour] 形容威武健壮

    虎彪彪的卫士

  4. 虎步 hǔ bù

    [(in) sturdy and vigorous steps;warrior's firm strides like the tiger's]∶矫健威武的脚步

    这个战士一弓身,几个虎步就蹿到小高地上

  5. 虎伥 hǔ chāng

    [ghost of one devoured by tiger] 伥鬼

  6. 虎符 hǔ fú

    [a tiger-shaped tally issued to generals as imperial authorization for troop movement in ancient China] 古代军中印信。铜质虎形,左、右两半,朝廷存右半,统帅持左半,作调动军队时用

    则得虎符。--《史记.魏公子列传》

  7. 虎骨 hǔ gǔ

    [tiger bone] 为猫科动物虎( Panthera tigyis )的骨骼。可用作中药,用于祛风寒、健筋骨、镇惊

  8. 虎骨酒 hǔ gǔ jiǔ

    [tiger-bone liquor] 用虎骨浸泡的药酒,有止痛、祛风寒等功效

  9. 虎虎 hǔ hǔ

    [vigorous] 形容威武

    虎虎有生气

  10. 虎将 hǔ jiàng

    [tiger-like general;brave general] 勇将。勇猛的人

  11. 虎踞龙盘 hǔ jù lóng pán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12. 虎口 hǔ kǒu

    [jaws of death as the tiger's mouth]∶比喻十分危险的处所

    才出狼窝,又入虎口

  13. 虎口拔牙 hǔ kǒu bá yá

    从老虎嘴里拔牙。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情。

  14. 虎口余生 hǔ kǒu yú shēng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15. 虎狼 hǔ láng

    [bandit] 比喻穷凶极恶的人

  16. 虎落平川 hǔ luò píng chuān

    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老虎离开自己称王称霸的深山老林,落到了平地上。比喻有权有势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

  17. 虎气 hǔ qì

    [full of vigor] 形容有气势

    小伙子方脸大眼,瞧着挺虎气

  18. 虎生生 hǔ shēng shēng

    [vigorous and lively] 形容威武而有生气

    虎生生的大眼睛

  19. 虎视 hǔ shì

    [cast a greedy eye on]∶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敌寇虎视中原

  20. 虎视眈眈 hǔ shì dān dān

    眈眈:注视的样子。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21. 虎视鹰瞵 hǔ shì yīng lín

    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清 陈天华 《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 朱明 爲 漢 驅 元 ,一家天下, 滿洲 從而攘之,以民族之公而行其私,君主專制,政敝而不能久存也。而况虎視鷹瞵,環于四鄰者,其爲優勝,百倍 滿 蒙 ,奈何爲之敝耶!” 孙中山 《兴中会宣言》:“方今强鄰環列,虎視鷹瞵,久垂涎於 中華 五金之富、物産之饒,蠶食鯨吞,已效尤於接踵,瓜分豆剖,實堪慮於目前。” 邓中夏 《新诗人的棒喝》诗:“青年们!醒来哟!谁在你们的四围,虎视鹰瞵的,磨牙吮血的?你们是处在一种什么环境?你们是负了一种什么责任?”

  22. 虎势 hǔ shì

    [robust;of blocky build]〈方〉∶形容壮实

    那人虎背熊腰,真虎势

  23. 虎跳峡 hǔ tiào xiá

    [Hutiao Gorge] 我国最深的狭谷之一。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石鼓东北。长江上游金沙江到此急转北流,号称长江第一湾。峡谷长16公里,中间江流宽仅30-60米。为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之一

  24. 虎头虎脑 hǔ tóu hǔ nǎo

    形容壮健憨厚的样子(多指儿童)。

  25. 虎头牢房 hǔ tóu láo fáng

    [death cell] 旧时拘押死囚的牢房

  26. 虎头蛇尾 hǔ tóu shé wěi

    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27. 虎威 hǔ wēi

    [general's power and prestige;fear-inspiring prowess] 指武将的威风

  28. 虎穴 hǔ xué

    [tigers den] 老虎洞,喻危险之地

    虎穴追踪

  29. 虎牙 hǔ yá

    [canine tooth][口]∶向外凸出的犬牙

  30. 虎崽 hǔ zǎi

    [tigerling] 幼小的虎

  31. 虎掌 hǔ zhǎng

    [arisaema tuber] 天南星之别名。中药

    饰琥珀于虹栋。--唐. 李朝威《柳毅传》

  32. 虎踪猫迹 hǔ zōng māo jì

    [clue] 痕迹,近似蛛丝马迹

康熙字典

【申集中】【虍字部】

1. 虎 [hǔ]

虎 [hǔ]
  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

  2.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

  3. 古同“唬”,威吓。

  4. 古同“琥”,琥珀。

〔古文〕𧇂虝𪊖【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𠀤音滸。

【玉篇】惡獸也。

【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

【徐鉉註】象形。

【易·乾卦】風從虎。

【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又姓。

【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又灘名。

【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又山名。

【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又便器名。

【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又與琥通。

【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 【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 【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 【干祿字書】通作𧆞。

说文解字

【呼古切】-【卷五】

【原文】山獸之君。从虍,虎足象人足。象形。凡虎之屬皆从虎。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山獸之君。从虍。从儿。
會意。
虎足象人足也。
巳上八字。鉉本妄改。張次立復以鉉本改鍇本。惟韵會如是。此古本之眞也。从儿、韵會作从?。此其誤巳久耳。?部曰。孔子曰在人下。故詰屈。謂人之股腳也。虎之股腳似人。故其字上虍下儿。虍謂其文。儿謂其足也。說文龜頭、黽頭似它頭。燕尾似魚尾。兔頭似㲋頭。萈足似兔足。能足、彘足似鹿足。㲋頭似兔、足似鹿。文義相同。儿有其字。故先言从儿而後言虎足象人足。篆體改作?。則象人足之云不可通。顧氏藹吉乃疑虎下當从爪矣。今正之。凡篆虎字依

虎字的部首是,和字部首相同的字(按点击率排序)

虎字文言文解释

①<名>老虎。《周处》:“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并皆暴犯百姓。”

②<形>比喻凶狠残暴。《屈原列传》:“秦,~狼之国,不可信。”《赤壁之战》:“曹公,豺~也,挟天子以征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