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雩繁体字:雩字拼音:yú雩字注音:ㄩˊ


雩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3笔画总数:11五笔86版:ffnb


五笔98版:ffnb仓颉号码:mbmms雩字结构:上下结构雩字五行:水


四角号码:10027郑码查询:fvbzgb2312码:F6A7Big5编码:B3B8


國語小辭典uci-code:U+96E9首尾分解:雨亏部件分解:雨一丂


雩造字法:雩异体字:𩁹𦏻𦏴

笔顺编号:14524444115

笔顺读写:横捺折竖捺捺捺捺横横折

词条已被关注:21837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03

雩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乙971合11423賓組

乙971合11423賓組

前5.39.6合3318賓組

後2.8.16合16230賓組

後2.13.9合17603賓組

佚160合17568

明藏7

珠458

京津290合17607賓組

大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7

小臣言簋西周早期集成4238

靜簋西周早期集成4273

作冊䰧卣西周早期集成5432

𤼈鐘西周中期集成251

善鼎西周中期集成2820

伯歸夆簋西周中期集成4331

史墻盤西周中期集成10175

廾仲𩁹父甗西周晚期集成911

禹鼎西周晚期集成2833

毛公鼎西周晚期集成2841

毛公鼎西周晚期集成2841

散氏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6

中山王昔鼎戰國晚期集成2840

前5.39.6(甲)

乙971(甲)

乙971(甲)

京津290(甲)

大盂鼎(金)
西周早期

毛公鼎(金)
西周晚期

中山王昔鼎(金)
戰國晚期

包2.69(楚)

說文‧雨部

說文或體

熹.春秋.昭三年(隸)
東漢

楷書

雩字象形文造型-雩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yú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甲骨文6;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5;

小篆𦏻;

小篆雩;

小篆粵

读音:yú

“雩” 是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乐舞祭祀。《说文》 : “雩,夏祭乐于赤帝以祈甘雨也。” 商代的甲骨文1-2的雩字上边是 “雨” 形,下边是舞蹈的人形,会意在以舞祈雨。3-5下边是“于” 字,“于” 是乐器“竽” 的初文,与雨字组合在一起,既表示用吹乐求雨,也成了 “从雨,于声” 的形声字。周时的金文与甲骨文字形近似,个别写做“上羽下于”,用羽代雨,也是表现舞人头戴的羽饰,仍是形声字。秦小篆有 “上雨下于” 和 “上羽下于” 两个写法。

注: 古文字中有一 “粤” 字,是室内祭祀的一种形式。《说文》 :“粤,亏也。审慎之词者。”后借指南方地区和民族。后与 “雩” 合拢,仍与祭祀有关。至战国时与小篆 “雩” 分流。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雩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雩
中国大陆
台湾 雩
台湾
香港 雩
香港
日本 雩
日本
韩国 雩
韩国
旧字形 雩
旧字形

雩字甲骨文源流

雩字甲骨文源流
雩-J25097
雩字甲骨文源流
雩-J25098
雩字甲骨文源流
雩-J25099
雩字甲骨文源流
雩-J25100
雩字甲骨文源流
雩-J25101
雩字甲骨文源流
雩-J25102
雩字甲骨文源流
雩-J25103
雩字甲骨文源流
雩-J25104

雩字金文源流

雩字金文源流
雩-B15904
雩字金文源流
雩-B15905
雩字金文源流
雩-B15906
雩字金文源流
雩-B15907
雩字金文源流
雩-B15908
雩字金文源流
雩-B15909
雩字金文源流
雩-B15910
雩字金文源流
雩-B15911
雩字金文源流
雩-B15912
雩字金文源流
雩-B15913
雩字金文源流
雩-B15914
雩字金文源流
雩-B15915
雩字金文源流
雩-B15916
雩字金文源流
雩-B15917

雩字六书源流

雩字六书源流
雩-L30506
雩字六书源流
雩-L30507
雩字六书源流
雩-L02630
雩字六书源流
雩-L02631
雩字六书源流
雩-L02632

雩字说文字源

雩字说文字源
雩-S08519

雩字字源字典

雩字字源字典
雩-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雩字基本解释

  1. 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一种祭祀:~祭。~禳(出雨消灾)。

雩字笔顺





横撇/横钩








竖折折钩

雩字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雨,亏(于)声。本义: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 同本义 [offer sacrifices and pray for rain]

    雩,夏祭乐于赤帝,以祈甘雨也。——《说文》

    则帅巫而舞雩。——《周礼·司巫》

    大雩者何,旱祭也。——《公羊传·桓公五年》。注:“使童男女各八人舞而呼雨,故谓之雩。”

    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荀子·天论》

  2. 又如:雩宗(设祭坛祭水旱);雩祭(求雨祭祀);雩敛(向人民征收祈雨祭礼所需的费用);雩坛(求雨的祭坛)

康熙字典

【戌集中】【雨字部】

  1. 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一种祭祀:~祭。~禳(出雨消灾)。

【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雲俱切,𠀤音于。

【說文】夏祭,樂於赤帝,以祈甘雨也。从雨于聲。

【玉篇】請雨祭也。

【爾雅·釋訓】舞號雩也。

【註】雩之祭,舞者吁嗟而求雨。

【禮·月令】仲夏大雩。

【註】。雩,吁嗟求雨之祭也。

【左傳·桓五年】龍見而雩。

【註】遠爲百穀祈膏雨也。

【疏】雩之言遠也。遠者豫爲秋收,言意深遠也。

又雩婁。地名。

【左傳·襄二十六年】楚子秦人侵吳及雩婁。

【釋文】雩,音于。又【前漢·地理志】豫章郡雩都,琅邪郡雩叚。

又【廣韻】况于切【集韻】匈于切,𠀤音訏。

【廣韻】雩婁,古縣名。在廬江。

【左傳·雩婁釋文】徐邈讀。

又【集韻】休居切,音虛。

【左傳·雩婁釋文】韋昭讀。

又【集韻】汪胡切,音烏。

【左傳·雩婁釋文】或讀一呼反。

又【集韻】【類篇】𠀤王遇切,音芋。

【爾雅·釋天】螮蝀謂之雩。螮蝀,虹也。

【註】俗名美人虹。江東呼雩。

【釋文】雩,于句切。 【說文】或作𦏻。

说文解字

【羽俱切】-【卷十一】

【原文】夏祭,樂于赤帝,以祈甘雨也。从雨于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夏祭樂於赤帝以祈甘雨也。
公羊傳曰。大雩者何。旱祭也。月令。仲夏之月。大雩帝。用盛樂。乃命百縣。雩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穀實。注曰雩、吁嗟求雨之祭也。雩帝、謂爲壇南郊之旁。雩五精之帝。配以先帝也。自鞀鞞至柷敔皆作曰盛樂。凡他雩用歌舞而已。春秋傳曰。龍見而雩。雩之正當以四月。按鄭言五精之帝。高誘注時則訓曰。帝、上帝也。許獨云赤帝者、以其爲夏祭而言也。以祈甘雨、故字从雨。以于?而求、故从亏。服䖍曰。雩、遠也。亦於从于得義也。
从雨。亏聲。
羽俱切。五部。
雩或从羽。
或字如此作。
雩舞羽也。
說从羽之意。周禮樂師。有羽舞。有皇舞。鄭司農云。羽舞者、析羽。皇舞者、以羽覆冒頭上衣飾翡翠之羽。鼓師云。敎皇舞。帥而舞旱暵之事。按皇舞亦羽舞也。故字或作䍿。而雩或作?。

雩字文言文解释

<动>祭祀求雨。《荀子•天论》:“~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而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