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霾繁体字:霾字拼音:mái霾字注音:ㄇㄞˊ


霾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14笔画总数:22五笔86版:feef


五笔98版:fejf仓颉号码:mbbhg霾字结构:上下结构霾字五行:水


四角号码:10215郑码查询:fvkbgb2312码:F6B2Big5编码:C5B5


國語小辭典uci-code:U+973E首尾分解:雨貍部件分解:雨豸里


霾造字法:形声霾异体字:貍

笔顺编号:1452444434435332511211

笔顺读写:横捺折竖捺捺捺捺撇捺捺撇折撇撇竖折横横竖横横

词条已被关注:5629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04

霾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前6.4.9

前7.11.3合13466賓組

甲28402

甲3754反合8859反賓組

明758合13465賓組

寧滬3.24合40779

前6.49(甲)

說文‧雨部

楷書

霾字象形文造型-霾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mái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石鼓文;

小篆;

隶书

读音:mái

“霾” 是风沙天气,天色阴晦。《说文》: “霾,风雨土也。从雨,貍声。” 即今人所说的“沙尘暴” 。古人认为风沙是猛兽的吼声带来的,又加之落尘如雨,所以商代的甲骨文上边是“雨” ,下边是一猫科动物的形状,四周的小点表示落下的沙尘。石鼓文将动物的形状改为 “黎” 字,黎与 “犁” 相通,都是耕田的意思。因犁田时容易翻起尘土,被风吹起出现扬尘现象,所以用“犁”来解释扬沙比用动物的吼声更真实,更科学。秦小篆仍改用猫科动物“貍”字,既是甲骨文的延伸,也与金文的 “犁” 同声(貍又读lí)。隶书在精简笔画时将“雨”写作“”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霾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霾
中国大陆
台湾 霾
台湾
香港 霾
香港
日本 霾
日本
韩国 霾
韩国
旧字形 霾
旧字形

霾字甲骨文源流

霾字甲骨文源流
霾-J25094
霾字甲骨文源流
霾-J25095

霾字说文字源

霾字说文字源
霾-S08515

霾字字源字典

霾字字源字典
霾-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霾字基本解释

  1. 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形象:阴~。

  2. 乱风时空中降下沙土,尘土飞扬。

  3. 古同“埋”,埋葬。

霾字笔顺


mái



横撇/横钩










弯钩




横折





霾字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雨,貍( lí)声。本义:风夹着尘土)

  2. 同本义,即落黄沙 [hazehang]

    终风且霾。——《诗·邶风·终风》

  3. 又如:霾晦(大风扬起尘土,天色晦暗);霾曀(隐晦不明的样子)

  4. 通“埋”。陷在地里 [bury]

    霾两轮兮絷四马。——屈原《九歌·国殇》

康熙字典

【戌集中】【雨字部】

  1. 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形象:阴~。

  2. 乱风时空中降下沙土,尘土飞扬。

  3. 古同“埋”,埋葬。

【唐韻】莫皆切【集韻】【韻會】【正韻】謨皆切,𠀤音埋。

【說文】風雨土也。从雨貍聲。

【釋名】霾,晦也。言如物塵晦之色也。

【埤雅】霾下也。

【爾雅·釋天】風而雨土爲霾。

【疏】孫炎曰:大風揚塵,土從上下也。

【詩·邶風】終風且霾。

【傳】霾,雨土也。

【集韻】或作䨪。

又【正韻】左傳,叔豹季霾。◎按左傳文十八年,今本作季貍。

又【集韻】【韻會】𠀤暮拜切,音韎。義同。

说文解字

【莫皆切】-【卷十一】

【原文】風雨土也。从雨貍聲。《詩》曰:“終風且霾。”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風而雨土爲霾。
依釋天補三字。邶風。終風且霾。釋天曰。風而雨土爲霾。傳曰。霾、雨土也。釋名曰。霾、晦也。
从雨。貍聲。
莫皆切。古音在一部。

霾字文言文解释

mái

①<名>空气中烟雾、尘埃过多而形成的混浊不清的天气现象。《诗经•终风》:“终风且~。”

②<动>通“埋”。《国殇》:“~两轮兮絷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