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召繁体字:召字拼音:zhào,shào召字注音:ㄓㄠˋ


召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2笔画总数:5五笔86版:vkf


五笔98版:vkf仓颉号码:shr召字结构:上下结构召字五行:火


四角号码:17602郑码查询:ydjgb2312码:D5D9Big5编码:A56C


國語小辭典uci-code:U+53EC首尾分解:刀口部件分解:刀口


召造字法:形声;从口、刀声召异体字:邵𠮥𠮦

笔顺编号:53251

笔顺读写:折撇竖折横

词条已被关注:46201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0

召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甲810合33016歷組

甲2958合8443

乙5272合1140賓組

河474合1023𠂤賓間

前4.36.2合8441賓組

後2.24.13合33026

簠人29合14807賓組

佚520合33024歷組

佚865合33031

粹1124合31976歷組

粹1125合33030歷組

粹1126合33018歷組

粹1127合33181𠂤賓間

掇1.450合33020歷組

掇1.450合33020歷組

掇1.450合33020歷組

寧滬1.423合33021歷組

寧滬1.424合33120

寧滬1.425合33022歷組

寧滬1.426合33029歷組

京津4253

京津4387合32815歷組

明藏174

明藏616

摭續144合31974

安7.9

前2.20.3合36718

前2.21.5合36640黃組

前2.22.3合36640黃組

前2.22.6合36689

前2.23.4合36729

後1.12.2合36667

林1.16.8合36717

續3.21.2合36688

續3.21.7合36670

續3.21.10合36703

續3.22.4合36662黃組

前2.22.1合36643黃組

前2.22.4合37435

前2.23.6合37740

前2.24.1合37460黃組

河9合36641黃組

河688合36672

佚345合36669

福9合36644

燕47合36680黃組

召卣商代晚期集成4868

四祀弋其卣商代晚期集成5413

大史友甗西周早期集成915

鼎西周早期集成2749

大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7

大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7

召卣西周早期集成5416

召卣西周早期集成5416

𥃝尊西周早期集成6004

龢父辛爵西周早期集成9089

伯盉西周早期集成9430

伯盉西周早期集成9430

𥃝圜器西周早期集成10360

𥃝伯毛鬲西周晚期集成587

禹鼎西周晚期集成2833

琱生簋西周晚期集成4292

番君召鼎春秋晚期總集01.1027

盠駒尊西周中期集成6011

克鎛西周晚期集成209

召仲鬲西周晚期集成672

師害簋西周晚期集成4116

大簋蓋西周晚期集成4298

大簋蓋西周晚期集成4299

伯公父簠西周晚期集成4628

召樂父匜西周晚期集成10216

簠人.29(甲)

前2.20.3(甲)

前2.23.4(甲)

前2.22.1(甲)

前2.23.6(甲)

四祀弋其卣(金)
商代晚期

召卣(金)
商代晚期

龢父辛爵(金)
西周早期

伯盉(金)
西周早期

鼎(金)
西周早期

大盂鼎(金)
西周早期

禹鼎(金)
西周晚期

克鎛(金)
西周晚期

大簋蓋(金)
西周晚期

說文‧口部

睡.封92(隸)

孫子186(隸)
西漢

魯峻碑陰(隸)
東漢

楷書

召字象形文造型-召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zhào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小篆;

隶书1;

隶书2

读音:zhào

“召” 是召呼、 召唤。 《说文》 : “召, 𧦝, (呼)也。 ” 甲骨文字形颇多, 但主要字素有 “” (酉、 酒) 、 “” (柶, 勺) 、 “” (臼,双手)和人等,组成招待场面,字义十分明显。金文1保留了甲骨文的基本字素,将食器改为 “田” ,当会意在田间劳作的农友互相招呼,坐下来互敬饮食。金文3-4及小篆大力精简笔画,仅存 “柶 (勺、口)” ,表示呼人来进餐。隶书(汉《鲁峻碑》等)以直笔方折彻底脱离了古文字形。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召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召
中国大陆
台湾 召
台湾
香港 召
香港
日本 召
日本
韩国 召
韩国
旧字形 召
旧字形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26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27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28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29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30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31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32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33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34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35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36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37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38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39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40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41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42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43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44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45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46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47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48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49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50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51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52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53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54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55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56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57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58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59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60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61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62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63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64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65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66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67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68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69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70
召字甲骨文源流
召-J02171

召字金文源流

召字金文源流
召-B01311
召字金文源流
召-B01312
召字金文源流
召-B01313
召字金文源流
召-B01314
召字金文源流
召-B01315
召字金文源流
召-B01316
召字金文源流
召-B01317
召字金文源流
召-B01318
召字金文源流
召-B01319
召字金文源流
召-B01320
召字金文源流
召-B01321
召字金文源流
召-B01322
召字金文源流
召-B01323
召字金文源流
召-B01324
召字金文源流
召-B01325
召字金文源流
召-B01326
召字金文源流
召-B01327
召字金文源流
召-B01328
召字金文源流
召-B01329
召字金文源流
召-B01330
召字金文源流
召-B01331
召字金文源流
召-B01332
召字金文源流
召-B01333

召字六书源流

召字六书源流
召-L36775
召字六书源流
召-L36776
召字六书源流
召-L36777
召字六书源流
召-L23342
召字六书源流
召-L23343
召字六书源流
召-L23335
召字六书源流
召-L23336
召字六书源流
召-L23337
召字六书源流
召-L23338
召字六书源流
召-L23339
召字六书源流
召-L23340
召字六书源流
召-L23341

召字说文字源

召字说文字源
召-S00939

召字字源字典

召字字源字典
召-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召字基本解释

1. 召 [zhào]2. 召 [shào]

召 [zhào]
  1. 召唤:~集。~见。

  2. 召致,引来:~祸。~人怨。

召 [shào]
  1. 古通“邵”,古邑名,在今中国陕西省岐山县西南。(三)姓氏。

召字笔顺


zhào

横折钩



横折

召字详细解释

1. 召 [zhào]

召 [zhào]

〈动〉

  1. (形声。从口,刀声。本义:呼唤)

  2. 召唤。用言语叫人来 [call;summon]

    召,呼也。从口,刀声。以言曰召,以手曰招。——《说文》

    召,呼也。——《广雅·释诂二》

    召有司。——《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召赵御吏。

    大府召视儿。——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亦召供奉。——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3. 又如:召呼(呼唤;通知;交代);召致(使之至;唤来)

  4. 招致 [incur]

    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荀子·劝学》

    召武受辞。——《汉书·李广苏建传》

    收召后学。——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召闹取怒。

  5. 又如:召引(招引;引导);召幸(被招致或宠爱的人);召取(导致;引来)

  6. 邀请 [invite]

    楚人有烹猴而召其邻人。——《淮南子·脩务》。注:“召,犹请也。”

    令召客者酒酣。——《吕氏春秋·分职》

    今召客者,酒酣,歌舞,鼓瑟吹竽。——《吕氏春秋》

  7. 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 [recruit]

    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 右北平太守。——《史记·李将军列传》

    召三老。——《史记·陈涉世家》

    累召不应。——《后汉书·张衡传》

    卒不召。——《明史》

    召为南京右佥都御史。

  8. 感化和召唤 [move and inspire]

    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文心雕龙》

  9. 召集 [call together]

    召令徒属。——《史记·陈涉世家》

    悉召群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召诸贵人。——《汉书·李广苏建传》

    召会武官。

  10. 另见 shào

召字常用词组

1. 召 [zhào]

召 [zhào]
  1. 召唤 zhào huàn

    [summon] 把人们唤来

    祖国在召唤

  2. 召回 zhào huí

    [recall] 把人叫回来;调回来

    召回大使

  3. 召祸 zhào huò

    [incur disaster] 招来灾祸

    言有召祸,事有召辱

  4. 召集 zhào jí

    [call together] 通知人们聚集在一起

    所有人被召集到船尾

  5. 召见 zhào jiàn

    [call in (a subordinate)]∶上级令下级来见

  6. 召开 zhào kāi

    [call (a meeting)] 召集开会

    召开全体会议

  7. 召神弄鬼 zhào shén nòng guǐ

    [conjured] 使用念咒或请神的方式召唤或迫使精灵或魔鬼等出现或服从自己

  8. 召之即来 zhào zhī jí lái

    [come as soon as called] 一经召唤立即就来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字部】

1. 召 [zhào]2. 召 [shào]

召 [zhào]
  1. 召唤:~集。~见。

  2. 召致,引来:~祸。~人怨。

召 [shào]
  1. 古通“邵”,古邑名,在今中国陕西省岐山县西南。(三)姓氏。

【唐韻】直少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笑切,𠀤潮去聲。

【說文】評也。

【王逸曰】以手曰招,以言曰召。

【書·甘誓】大戰于甘,乃召六卿。

【詩·齊風】自公召之。

【禮·曲禮】父召,無諾唯而起。

又【廣韻】【正韻】實照切【集韻】【韻會】時照切,𠀤同邵。

【廣韻】邑名。

【詩序】甘棠,美召伯也。

【箋】召伯,姬姓,名奭,食邑于召。

又姓。

【廣韻】召公之後。

【前漢·循吏傳】召信臣,九江壽春人。

【氏族博考】春秋召與邵一氏,後分爲二,汝南安陽之族皆从邵。

说文解字

【直少切】-【卷二】

【原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召字文言文解释

zhào

①<动>呼唤。《荆轲刺秦王》:“方急时,不及~下兵。”

②<动>召见。《张衡传》:“大将军邓陟奇其才,累~不应。”

③<动>召集。《陈涉世家》:“号令~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④<动>招致。《吕氏春秋•君守》:“此所谓以阳~阳,以阴~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