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裼繁体字:裼字拼音:xī,tì裼字注音:ㄒㄧ


裼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8笔画总数:13五笔86版:pujr


五笔98版:pujr仓颉号码:laph裼字结构:左右结构裼字五行:火


四角号码:36227郑码查询:wtrogb2312码:F1D3Big5编码:E3FC


國語小辭典uci-code:U+88FC首尾分解:衤易部件分解:衤日勿


裼造字法:形声;从衤、易声裼异体字:

笔顺编号:4523425113533

笔顺读写:捺折竖撇捺竖折横横撇折撇撇

词条已被关注:16620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2

裼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說文‧衣部

楷書

裼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裼
中国大陆
台湾 裼
台湾
香港 裼
香港
日本 裼
日本
韩国 裼
韩国
旧字形 裼
旧字形

裼字说文字源

裼字说文字源
裼-S06078

裼字字源字典

裼字字源字典
裼-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裼字基本解释

1. 裼 [xī]2. 裼 [tì]

裼 [xī]
  1. 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袒~。

裼 [tì]
  1. 婴儿的包被。

裼字笔顺


tì xī


横撇/横钩





横折




横折钩


裼字详细解释

1. 裼 [tì]2. 裼 [xī]

裼 [tì]

〈名〉

  1. 婴儿的包被 [swaddling clothes]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诗·小雅·斯干》。毛传:“裼,褓也。”

  2. 另见 xī

裼 [xī]

〈动〉

  1. 脱去衣服露出上身 [be naked to the waist;divest or unbutton one's upper garment]

    裼,袒也。从衣,易声。——《说文》

    裼,脱衣见体也。——《玉篇》

    襢裼暴虎。——《诗·郑风·大叔于田》

    襢裼,肉袒。——《尔雅》

    徒裼以趋敌。——《史记·张仪传》

    闻战,顿足徒裼。——《战国策·初见秦》

    曹君袒裼而观之。——《韩非子·十过》

  2. 又如:袒裼(袒、裼都指脱去衣服,露出上身,但袒还指脱去衣袖露出上臂,问吉凶露左臂,受刑露右臂);裼袭(古行礼时,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尽覆其裘,谓之裼裘。非盛礼时,以此为敬)

  3. 脱去外衣露出内衣 [take off the outer clothing]

    裼降立。——《仪礼·聘礼》

〈名〉

  1. 古代加在裘上面的无袖衣 [jacket]

    裘之裼也,见美也。——《礼记·玉藻》

  2. 另见 tì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字部】

1. 裼 [xī]2. 裼 [tì]

裼 [xī]
  1. 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袒~。

裼 [tì]
  1. 婴儿的包被。

【唐韻】先擊切【集韻】【韻會】先的切,𠀤音錫。

【爾雅·釋訓】袒裼,肉袒也。

【詩詁】去上衣曰裼。

【玉篇】脫衣見體也。

又裘單曰裼。

【禮·玉藻】裘之裼也,見美也。

【疏】裘上加裼衣,裼衣雖加,他服猶開,露裼衣見裼之美,以爲敬也。

又他計切,音替。

【詩·小雅】載衣之裼。

【傳】褓也。

【箋】褓,夜衣也。

说文解字

【先擊切】-【卷八】

【原文】袒也。从衣易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但也。
但各本作袒。今正。人部曰。但者、裼也。故此云裼者、但也。是爲轉注。序云。五曰轉注。建類一首。同意相受。

裼字文言文解释

<动>脱去上衣。《孟子•公孙丑上》:“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名>婴儿的衣被。《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载弄之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