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撜繁体字:撜字拼音:zhěng,chéng撜字注音:ㄓㄥˇ


撜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12笔画总数:15五笔86版:rwgu


五笔98版:rwgu仓颉号码:qnot撜字结构:左右结构撜字五行:


四角号码:52018郑码查询:dxjugb2312码:noneBig5编码:E5B3


國語小辭典uci-code:U+649C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撜造字法: 撜异体字:拯

笔顺编号:121543341251431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36794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05

撜字象形文造型-撜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chéng


甲骨文1;

甲骨文2;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楚简;

石鼓文;

小篆丞;

小篆拯;

小篆抍;

小篆撜;

隶书

读音:chéng

“丞” 本义是救援、辅助。商甲骨文1下边是一坑穴形,中间有人陷入,上边有一双手在拉救,救助的字义十分明显。甲骨文2及金文1均象双手在向上提人,做拯救或扶助状。金文3象被救之人张开大口呼救,其形其义更加生动。秦石鼓文和小篆将陷坑写作“山” ,从坑中将人拉上来和从山上将人救下来的意义相同。此字后加 “手” 写作 “拯” ,专作拯救义; 而 “丞” 字则多用于辅助。如帮助皇帝做事的大臣称 “丞相” ,帮助县令工作的副职叫 “县丞” 。汉隶书( 《曹全碑》 )大胆简化篆书的笔画,是文字的一大进步。

表示 “拯” 义的小篆还有 “抍” 和 “撜” 两个字。“抍” 小篆写作 “” 。 左边是手, 右边是 “升” 。 用手将被救之人从坑中提升出来。“撜” 小篆写作 “” 。 表示用 “手” ( 扌 )帮助其 “登” 上来。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撜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撜
中国大陆
台湾 撜
台湾
香港 撜
香港
韩国 撜
韩国
旧字形 撜
旧字形

撜字说文字源

撜字说文字源
撜-S08956

撜字字源字典

撜字字源字典
撜-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撜字基本解释

1. 撜 [zhěng]2. 撜 [chéng]

撜 [zhěng]
  1. 古同“拯”,拯救。

撜 [chéng]
  1. 接触:“岂比俎豆古,不为手所~。”

撜字笔顺


zhěng

撜字组词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

1. 撜 [zhěng]2. 撜 [chéng]

撜 [zhěng]
  1. 古同“拯”,拯救。

撜 [chéng]
  1. 接触:“岂比俎豆古,不为手所~。”

【唐韻】【集韻】𠀤蒸上聲。

【說文】抍或从登。

【淮南子·齊俗訓】子路撜溺而受牛謝。別作拯。

又【集韻】常證切。又書蒸切,𠀤詳抍字註。

又除庚切,音棖。與棖同。

【韓愈·石鼎聮句】全勝瑚璉貴,空有口傳名。豈此俎豆古,不爲手所撜。

说文解字

【蒸上切】-【卷十二】

【原文】上舉也。从手升聲。《易》曰:“抍馬,壯,吉。”

宋代徐鉉徐鍇注釋

臣鉉等曰:今俗別作拯,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