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焚繁体字:焚字拼音:fén焚字注音:ㄈㄣˊ


焚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8笔画总数:12五笔86版:ssou


五笔98版:ssou仓颉号码:ddf焚字结构:上下结构焚字五行:火


四角号码:44809郑码查询:ffuogb2312码:B7D9Big5编码:B549


國語小辭典uci-code:U+711A首尾分解:林火部件分解:木木火


焚造字法:会意;从林、从火焚异体字:炃燓燌燔燓

近义词:

笔顺编号:123412344334

笔顺读写:横竖撇捺横竖撇捺捺撇撇捺

词条已被关注:58865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1

焚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鐵87.1合10677賓組

鐵87.1合10677賓組

後2.9.2合10677賓組

後2.9.3合10680賓組

乙4995合11008賓組

乙5594合11007賓組

寧滬2.29合583賓組

簠雜68合584賓組

存2005合10681賓組

後2.4.5合10685賓組

簠帝146合35887黃組

摭續121合28799無名組

金211

甲598合28800無名組

乙29合20768𠂤組

乙47合20709𠂤組

乙123合20766

誠488合28802無名組

乙5500合10198賓組

京津1437

前1.33.1合10682賓組

明藏701

多友鼎西周晚期集成2835

鄂君啟車節戰國中期集成12110

乙4995(甲)

後2.4.5(甲)

京津1437(甲)

京津3870(甲)

前6.21.5(甲)

拾8.2(甲)

粹655(甲)

鄴3下.48.3(甲)

粹653(甲)

鄴3下.39.4(甲)

京都2051(甲)

多友鼎(金)
西周晚期

鄂君啟車節(金)
戰國中期

曾212(楚)

新零.466(楚)

說文‧火部

睡.日甲40背(隸)

魏受禪表(隸)
曹魏

楷書

焚字象形文造型-焚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fén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甲骨文6;

金文;

说文籀文爨;

小篆焚;

小篆爨;

汉简;

隶书

读音:fén

“焚” 是古代农耕技术,用火烧山林或荒地的野草,除虫积肥。《说文》: “燓 (焚) ,烧田也。” 甲骨文、金文虽字形略异,但均由 “火” 、“林” 、“木” 、“艸” (草)组成,字义十分明显。尤其是甲骨文4-5在火下加一“” (手)或“” (双手), 进一步表明火烧林草是人的行为,非天然野火。小篆在规范和统一字形时,在林间加 “爻”成“棥” (读fán)字,除可烘托被烧田野土色斑驳外,实有添足之嫌。隶书(汉简、晋隶)略去爻赘,伸展笔画,成为今文。

“爨”本指烧火煮饭。《说文》: “齐谓之炊爨。” “说文籀文”写作“”,上边是表示灶洞的“冖” ,下边是双手(廾,读gǒng)捧双“木”燃“火”的情景。小篆写作“” , 上边增加了双手持“同”的字符。 《说文》对此释作: “象持甑,冂为灶口。廾推林内火。”一幅双手捧柴点火塞进灶洞煮饭的画图跃然纸上。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焚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焚
中国大陆
台湾 焚
台湾
香港 焚
香港
日本 焚
日本
韩国 焚
韩国
旧字形 焚
旧字形

焚字甲骨文源流

焚字甲骨文源流
焚-J23035
焚字甲骨文源流
焚-J23036
焚字甲骨文源流
焚-J23037
焚字甲骨文源流
焚-J23038
焚字甲骨文源流
焚-J23039
焚字甲骨文源流
焚-J23040
焚字甲骨文源流
焚-J23041
焚字甲骨文源流
焚-J23042
焚字甲骨文源流
焚-J23043
焚字甲骨文源流
焚-J23044
焚字甲骨文源流
焚-J23045
焚字甲骨文源流
焚-J23046

焚字六书源流

焚字六书源流
焚-L05516
焚字六书源流
焚-L05517
焚字六书源流
焚-L05518
焚字六书源流
焚-L05519

焚字字源字典

焚字字源字典
焚-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焚字基本解释

  1. 烧:~烧。~毁。~化。~香。~书坑儒。~膏继晷(“膏”,油脂;“晷”,日影;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忧心如~。

焚字笔顺


fén












焚字详细解释

〈动〉

  1. (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

  2. 用火烧山林宿草。 [burn weeds and till]

    焚,烧田也。——《说文》

    焚咸丘。——《公羊传·桓公七年》。传:“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

    焚林而田。——《韩非子·难一》

  3. 烧[burn]

    焚,烧也。——《广雅》

    焚如死如弃如。——《易·离》

    遂从而尽焚之。——《左传·成公十三年》

    乃焚大槐。——《庄子·外物》。司马注:“谓霹雳时烧大树也。”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汉· 贾谊《过秦论》

    焚拜如前人。——《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玩火者必自焚;焚舟(烧毁渡船);焚池(祭祀时焚化祭品的器物);焚黄(烧掉黄表纸。祭告家庙祖坟,祷文写在黄表纸上);焚灼(烧、焚烧);焚帛(焚烧纸帛)

  5. 旧时的一种酷刑。用火烧死 [burn]

    焚炙忠良。——《书·泰誓上》

    凡杀其亲者焚之。——《周礼·掌戮》

  6. 炙;烤 [roast]。如:焚枯(烤煮干鱼);焚枯食淡(烤干鱼,食薄味)

焚字常用词组

  1. 焚化 fén huà

    [incinerate;cremate;burn up] 把尸骨、神像、纸钱等烧掉

  2. 焚毁 fén huǐ

    [burn down] 烧坏;烧毁

  3. 焚烧 fén shāo

    [burn;set on fire] 烧毁,烧尽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明. 于谦《石灰吟》

  4. 焚书 fén shū

    [book burning]销毁被认为在政治上或对社会有害或具有颠覆性的著作或图片,或由有这种思想或行动的人所著的作品

  5. 焚书坑儒 fén shū kēng rú

    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6. 焚香 fén xiāng

    [burn joss sticks]∶烧香

    焚香拜佛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字部】

  1. 烧:~烧。~毁。~化。~香。~书坑儒。~膏继晷(“膏”,油脂;“晷”,日影;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忧心如~。

〔古文〕燔【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符分切,音汾。

【玉篇】燒也。

【集韻】火灼物也。

【書·胤征】玉石俱焚。

【易·離卦】焚如。

【春秋·桓七年】焚咸丘。

【註】焚,火田也。

【禮·月令】仲春毋焚山林。

又【集韻】方問切,音奮。

【左傳·襄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

【註】杜預曰:焚,斃也。服虔曰:焚,讀曰僨僵也。

【集韻】本亦作僨。

又叶汾沿切。

【郭璞·炎山贊】木含陽精,氣結則焚,理其微乎,其妙在傳。

又叶符筠切。

【曹植文】季嗣不維,網漏于秦,崩樂滅學,儒坑禮焚。

【說文】本作燓。

【集韻】或作炃燌。

说文解字

【附袁切】-【卷十】

【原文】燒田也。从火、棥,棥亦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燒田也。从火林。
各本篆作樊。解作从火棥。棥亦聲。今正。按玉篇、廣韵有焚無燓。焚符分切。至集韵、類篇乃合焚燓爲一字。而集韵廿二元固單出燓字、符袁切。竊謂棥聲在十四部。焚聲在十三部。份古文作彬。解云焚省聲。是許書當有焚字。況經傳焚字不可枚舉。而未見有燓。知火部燓卽焚之譌。玄應書引說文焚、燒田也。字从火。燒林意也。凡四見。然則唐初本有焚無燓。不獨篇、韵可證也。

焚字文言文解释

fén

①<动>烧。《过秦论》:“废先王之道,~百家之言。”

②<动>指祭祀活动中烧香烧纸。《促织》:“成妻纳钱案上,~拜如前人。”

【焚和】毁灭中和之性。

【焚芝】比喻好人遭受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