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川繁体字:川字拼音:chuān川字注音:ㄔㄨㄢ


川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0笔画总数:3五笔86版:kthh


五笔98版:kthh仓颉号码:lll川字结构:单一结构川字五行:金


四角号码:22000郑码查询:ndgb2312码:B4A8Big5编码:A474


國語小辭典uci-code:U+5DDD首尾分解:丿丨部件分解:川


川造字法:象形川异体字:巛巛𡿦

笔顺编号:322

笔顺读写:撇竖竖

词条已被关注:9813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4

川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前4.13.2合9083賓組

前4.13.3合10161賓組

前8.6.3合21661子組

前8.12.4

後2.24.11合489賓組

後2.24.16

甲1647合29687何組

乙5825合22098午組

乙1948合21840

佚727合3748賓組

宜侯夨簋西周早期集成4320

啟卣西周早期集成5410

五祀衛鼎西周中期集成2832

前4.13.3(甲)

佚727(甲)

甲1647(甲)

宜侯夨簋(金)
西周早期

帛甲3.12(楚)

說文‧川部

縱橫家書227(隸)
西漢

孫臏109(隸)
西漢

西陲簡51.3(隸)
西漢

尹宙碑(隸)
東漢

禮器碑陰(隸)
東漢

楷書

川字象形文造型-川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chuān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邕;

说文籀文邕;

小篆川;

小篆邕;

隶书

读音:chuān

“川” 在《说文》 中是个部首字。指水道,河流和河的源头。《说文》 : “川,贯穿通流水也。” 引申平坦的陆地 “平川” 。“川” 是个象形字。 甲骨文写作 “” , 两侧是岸, 中间是通畅的水流。 后水形省笔, 渐与金文、 小篆相同。 金文写作 “”, 小篆写作 “” , 仍可看到水流的痕迹。“川” 与 “水” 字同出一源,字形相近,使用中逐步分化成两个字。 隶书将篆书的波画调直, 写作 “” 。 至今字形未变。

“邕” (读yōng) 字义同湧、涌。本指四周大水涌向城池。《说文》 : “邕,四方有水,自邕(涌)成(城)池者。从水,从邑。” 金文写作 “” , 右边是水(也作 “巛、 川” ) , 左边是城邑的 “邑” , 会意大水湧向城池。 小篆写作 “” , 将水移至城邑上方, 更感危险。 “说文籀文” 写作 “” , 将 “邑” 改为 “吕” , “吕” 是上古时期比较简单的宫室门窗,仍可会意大水对城邑的威胁。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川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川
中国大陆
台湾 川
台湾
香港 川
香港
日本 川
日本
韩国 川
韩国
旧字形 川
旧字形

川字甲骨文源流

川字甲骨文源流
川-J24629
川字甲骨文源流
川-J24630
川字甲骨文源流
川-J24631
川字甲骨文源流
川-J24632
川字甲骨文源流
川-J24633
川字甲骨文源流
川-J24634

川字金文源流

川字金文源流
川-B15656
川字金文源流
川-B15657
川字金文源流
川-B15658

川字六书源流

川字六书源流
川-L32058
川字六书源流
川-L32059
川字六书源流
川-L32060
川字六书源流
川-L32061
川字六书源流
川-L07303

川字说文字源

川字说文字源
川-S08410

川字字源字典

川字字源字典
川-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川字基本解释

  1. 河流:名山大~。~流不息。

  2. 平原,平地:平~。米粮~。

  3. 〔~资〕旅费。

  4. 特指中国四川省:~剧。~菜。~贝。

川字笔顺


chuān



川字详细解释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正像河流形。本义:河流)

  2. 同本义 [river]

    川,贯川通流水也。——《说文》。按,象水直达之形。

    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管子·度地》

    有川衡。——《周礼·地官》

    利涉大川。——《易·需》

    百川沸腾。——《诗·小雅·十月之交》

    如川之方至。——《诗·小雅·天保》

    川壅为泽。——《左传·宣公十二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 又如:川源(河川的源头);顺尊(取自河川的祭品);川游(游泳渡河);川口(河口);川水(江河之水);川防(河堤);川谷(河谷);川坻(河岸);川岗(河畔的山岗)

  4. 平地;平野 [plain]

    敕勒川,阴山下。——北朝乐府《敕勒川》

  5. 又如:平川;米粮川;川境(地域);川地(平旷的地带)

  6. 四川省的简称 [Sichuan province]。如:川盐;川墨;川货;川蜀(四川省)

  7. 旅途 [journey]。如:川费(旅费);川程(旅途)

〈形〉

  1. 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一煮。通“氽” [quick-boil]。如:川丸子

川字常用词组

  1. 川贝 chuān bèi

    [tendrilleaf fritillary bulb] 中药川贝母的简称

  2. 川菜 chuān cài

    [Sichuan flavor] 以麻辣为主的四川特色菜肴,为中国名菜派之一

    川菜名厨

  3. 川剧 chuān jù

    [Sichuan opera] 中国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全省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

  4. 川军 chuān jūn

    [rhubarb] 即大黄,是猛烈的泻药。旧称将军,四川省出产的最好,所以叫川军

  5. 川流不息 chuān liú bù xī

    川:河流。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6. 川资 chuān zī

    [travelling expenses] 盘缠,旅费

康熙字典

【寅集中】【巛字部】

  1. 河流:名山大~。~流不息。

  2. 平原,平地:平~。米粮~。

  3. 〔~资〕旅费。

  4. 特指中国四川省:~剧。~菜。~贝。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昌緣切,音穿。

【釋名】穿也。穿地而流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天下之地埶,兩山之閒,必有川焉。

【爾雅·釋水】湀闢流川。

【註】通流。

【疏】湀闢者,通流大川之別名也。

【又】過辨回川。

【註】旋流。

【疏】言川中之水有回旋而流者。

【蔡邕·月令章句】衆流注海曰川。

【書·益稷】予決九川,距四海。

【傳】決九州名川,通之至海。又【禹貢】奠高山大川。

【傳】大川四瀆。

【疏】川之大者,莫大於瀆。四瀆,謂江,河,淮,漢也。

【呂氏春秋】何謂六川:河水、赤水、遼水、黑水、江水、淮水。

【潘岳·關中記】涇、渭、灞、滻、鄷、鎬、潦、潏,凡八川。

【司馬相如·上林賦】蕩蕩乎八川。

又三川,郡名。

【史記·秦始皇紀】滅二周,置三川郡。

【前漢·高祖紀】斬三川守李由。

【註】應劭曰:今河南郡也。韋昭曰:有河洛伊,故曰三川也。

又四川,省名。

【韻會】今成都府,潼州,利州,夔州四路,取氓江,沱江,黑水,白水四大川以立名也。

又口川。

【周語】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朱子詩】口川失自防。

又川衡,官名。

【周禮·地官】川衡掌巡川澤之禁令。

又竅也。

【山海經】倫山有獸如麋,其川在尾上。

【註】川,竅也。

又叶樞倫切,音春。

【詩·大雅】旱旣大甚,滌滌山川。早魃爲虐,如惔如焚。

【前漢·敘傳】昔在上聖,昭事百神。類帝禋宗,望秩山川。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天下之地勢。〕 謹照原文勢改埶。

说文解字

【昌緣切】-【卷十一】

【原文】貫穿通流水也。《虞書》曰:“濬く巜,距川。”言深く巜之水會爲川也。凡川之屬皆从川。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毌穿通流水也。
毌各本作貫。毌、穿物持之也。穿、通也。巛則毌穿通流。又大於巜矣。水有始出謂川者。如爾雅水注川曰谿、許云泉出通川爲谷是也。有絕大乃謂川者。如皋陶謨𡿨巜距川、攷工記澮達於川是也。本小水之名、因以爲大水之名。
虞書曰。
謂古文皋陶謨。
濬𡿨巜歫巛。
歫各本作距。今正。今尙書作畎澮距川者、後人所改也。
言深𡿨巜之水會爲川也。
此偁尙書釋之。以見尙書之川與川字有間矣。川今昌緣切。古音在十三部。讀如春。雲漢之詩是也。

川字的部首是,和字部首相同的字(按点击率排序)

川字文言文解释

chuān

①<名>河流,水道。《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壅而溃,伤人必多。”《阿房宫赋》:“二~溶溶,流入宫墙。”《长歌行》:“百~到东海,何时复西归?”

②<名>平地,平原。《敕勒歌》:“敕勒~,阴山下。”

【川流】1.比喻往来不息,盛行不衰。范晔《后汉书•崔骃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2.比喻浸润、滋长。《礼记•中庸》:“小德~,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川气】水面的雾气。

【川游】泅水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