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词语阿是穴拆分为汉字:
阿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阿字字源来历,阿字演变
1. 阿 [ā]2. 阿 [ē]阿 [ā]加在称呼上的词头:~大。~爷。~爹。~罗汉。~毛。~婆。~弟。~姊。阿 [ē]迎合,偏袒:~附。~其所好。~谀逢迎。凹曲处:山~。……
是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是字字源来历,是字演变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表示存在:满身~汗。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好诗,就是太长了。表示适合:来的~时候。表示任何:凡~。~活儿他都肯干。用于问句:他~走了吗?加重语气,有“的确”、……
穴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穴字字源来历,穴字演变
洞,窟窿:孔~。石~。~居。~隙。龙潭虎~。人体可以进行针灸的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干经过的地方:~位。旧艺人称在市场或广场上表演时所占的一块地方:掌~的(指地主或班主)。走~。~头。姓。……
查询词语:阿是穴
汉语拼音:ā shì xué
阿是穴,穴位分类名,又名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临床上医生根据按压式病人有酸、麻、胀、痛、重等感觉和皮肤变化而予以临时认定。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electroacupuncture at Jiaji points and A-shi points five times a week.
对照组予电针治疗病变节段及上下节段之夹脊穴和阿是穴,每周五次。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warm needling in treating the heel pain.
目的:观察温针阿是穴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
Purpose: To observe about tonifying the kidney and the spleen acupuncture therapy on the patients with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针法配合阿是穴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
Ojectives: Explor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ne vulgaris treated with injecting acupoint with self-blood and acupuncture on ahshi-point.
目的:探索腧穴自血加针刺阿是穴对治疗痤疮疗效的影响。
Based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 select 2-4 relevant points or Ashi points, or reactionary masses as location for injection.
根据辨证论治,选择相应的腧穴,或阿是穴,或阳性反应物,2-4穴(处)作为注射部位。
Ketamine injection at pressure pain point combined with relaxation training for relieving the pain due to advanced lung cancer
氯胺酮阿是穴注射配合放松训练减缓肺癌晚期疼痛
Individual case of lumbar sprain treated with fathoming needle and rubbing Ashi point
揣针揉阿是穴治疗肌扭伤举隅
Fan Ashi Points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arthritis
反阿是穴及其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
Effect of pricking blood therapy at Ashi points on peripheral pain mediums in the acute gouty arthritis rat
阿是穴刺血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外周疼痛介质的影响
中医以病痛局部或敏感反应点作为针灸治疗部位的腧穴。
以病痛局部或病痛的反应点(有酸、麻、胀、痛、重或斑点、色变、硬变、肿胀等反应)作为穴位的一类腧穴。阿是穴的含义是由《内经》发展而来,但“阿是”这一名称首见于《千金要方》。它们是既无具体名称(所有的穴点都称阿是穴),又无固定位置(无论何处的穴点均称阿是),主治功用也不十分明确(以病情论阿是,不是以阿是论病情),但对病症的治疗有效(往往还有奇效)。临床上医生根据按压时病人有酸、麻、胀、痛、重等感觉和皮肤变化等而予以临时认定。
阿是穴可以在全身任何地方出现,是一种临时腧穴现象。当疾病发生的时候,人体的某一部分就会发生相应的气血阻滞,造成气血的局部性、临时性的聚集,从而出现阿是现象。当这种疾病解除时,气血的临时聚集也随之解除,阿是穴现象即消失。可见阿是穴不是固定的、专一的穴位。阿是穴与“以痛为输”的含义不尽相同。“以痛为输”出于《灵枢·经筋》篇:“以痛为输,燔针劫刺。”主要是针对经筋病的选穴及刺灸方法而言的。病变部位是经筋,主要临床表现是疼痛。而阿是穴是以“快”、“痛”等多种综合感觉来确定穴位的。《内经》中多次提到穴位处的不同感觉,如《灵枢·五邪》说:“邪在肺……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藏之旁,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素问·刺腰痛论》说:“循之累累然乃刺之。”《素问·骨空论》说:“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这些都是阿是现象,归属于阿是穴的范围。阿是穴的内涵远比“以痛为输”要丰富,所以不应以“以痛为输”来代替“阿是穴”。
阿是穴的存在有两个讲法:
相传在古时有中医为病人治病,但一直不得其法。有一次无意中按到病者某处,病者的痛症得到舒缓。医者于是在该处周围摸索,病者呼喊“啊……是这里,是这里了。”医者加以针灸,果然使病程转好。于是把这一个特别的穴位命名为“阿是穴”。根据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里提及:“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 即得便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借验,故云阿是穴也。”也就是说,用针之时未必一定要扎在穴位上。若有效的话,扎在合适的地方,如果能够达到效果的话就可以。这些特殊的痛点就称之为“阿是穴”。
中医认为,阿是穴通过经络系统与脏腑组织相联系,而经络系统在生理上具有沟通上下内外,将气血营养输布至全身的作用;病理上又是将病邪由表入里的传注途径。所以,阿是穴即是治病的最佳刺激点,同时也是疾病反映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
1、反应病候
在疾病的情况下,人的体表出现阿是穴,它具有反应疾病的性能。肌肉、筋骨、脏腑发生病变,都会在人体相关的部位反应出阿是穴。如:颈椎病,在病变的棘突水平两侧;肩周炎,在肩的周围;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突出椎间盘棘突水平两侧;腰椎横突症,在腰椎病变的横突附近;人体某部损伤,在伤的局部;肝病,在肝区;脾大腹胀,在左肋下;肾病,在背部肾区等部位均可出现阿是穴。这些阿是穴是疾病在体表的反应。
2、反应物的聚结处
阿是穴不但反应疼痛,而且在疼痛的部位,出现条、扁平、圆形、椭圆、条索等形状反应物;腰椎病,在两髂骨上缘痛点出现圆状、椭圆状反应物;足痛不履地,在足弓内侧痛点出现条状反应物;风湿性关节炎,在膝周围疼点出现条状反应物;胃痛,在腹部痛点皮下出现条状反应物;肠痛,在小腹痛点皮下出现椭圆或条状反应物等。这些反应物随病的发展而结聚。具有反应病的轻重和病程长短的性能。临床观察:病程越长反应物越大。临时出现的病症只有痛点而无反应物。凡有反应物的部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
3、随病消长
在人体任何部位都、可出现阿是穴。有的不在经,不在穴;有的在经,在穴。平时人体无病不存在阿是穴,只有某部发生病变前提下才会显示出来的临时性腧穴,在体表反应出疼痛及反应物。一旦产生阿是穴;在位置上就不会转移。随病产生,随病情变化而变化。如:病轻反应小,病重反应大,病程长反应重,病程短反应轻。治疗过程中疾病好转,阿是穴疼痛缓解;疾病未好转,阿是穴疼痛无改善;疾病治愈,阿是穴疼痛消失。
4、主治疾病
阿是穴主治与之相关的疾病。早在《内经》就指出“以痛为输”,告戒医者疼痛的点就是穴位。它即能反应疾病,也能治疗疾病。《千金方》说:“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即云阿是,灸刺皆验。”《玉龙歌》中说:“浑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细审详,有筋有骨须浅刺,灼艾临时要度量。”取阿是穴一般以治疗各种局部性痛症为主,还可以治疗躯体病、脏腑病以及,任何与之相关的病症。只要诊断正确,手法适当,往往收到立竽见影之功效。如:颈项痛,阿是穴在左侧胸锁乳突肌,在此施拨揉手法,当阿是穴缓解后,颈项痛治愈;岔气呼吸疼痛,阿是穴在胁肋,施用点拨手法使疼痛、岔气消失;胃痛,阿是穴在腹有条状反应物,按摩此部,疼痛消失,反应物软化,胃痛治愈。
1、用于诊断疾病
医者利用阿是穴反应病候的特点,确诊病在脏、在腑、在经、在络以及病情的轻重。所以按摩与针灸都是须进行循经触诊。寻找疾病反应的阿是穴。根据希人的反应和经脉循行,在病变的周围、受累的部位、放散的范围、传导痛与麻的沿线、功能障碍的肢体、病变经脉的远近端、患者反应筋短或筋痛等部位施以按、压、拨手法检查。当患者反应疼痛或医者手指感到皮下有结节,此处为阿是穴。即为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医者再结合其它诊查,判定疾病。阿是穴在疾病诊断上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如在足三里下1~2寸间有明显压痛,结合临床右下腹部疼痛等体征,有助于阑尾炎的诊断。
2、用于治疗疾病
阿是穴是由于病理反射及病变部位的经脉气血不通而致。循经按摩是医者将力作用在体表经络上,通过经络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阿是穴在经、在穴、在络、在筋、在肉,都会影响经络功能,阻塞经气运行。所以按摩者要想疏通经络,激发气血运行,充分发挥经络作用,首要是按摩阿是穴。如感冒头痛在头和颈项部;背腰痛而不能弯屈在背腰部;下肢痛在下肢部;患者感到筋短并疼痛等上述部位的阿是穴,重点施术。在治疗过程中,阿是穴可作主治穴,也可以与其它穴相配,但按摩者应该把阿是穴作为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
3、用于疗效判定
人体只有在疾病的基础上才会出现阿是穴,这说明阿是穴本身就是疾病。它的出现反应某部有病,它的消失说明病就缓解。因此阿是穴的存在与消失,可以证明疾病的存在与消失,尤其在按摩治疗外科病症时,可以证明这一点。如踝关节软组织扭伤出现阿是穴,按摩观察:当阿是穴疼痛减轻,软组织扭伤缓解,腰椎关节病,在腰部和下肢部出现阿是穴,经过按摩阿是穴疼痛消失,病就治愈。所以笔者在按摩治疗疾病过程中,把阿是穴存在与消失做为疗效判定的标准之一,根据消失程度评定疗效优劣。
1、循经取穴
医者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沿经脉逆顺方向推压、拨揉。根据病变部位与经脉脏腑之间的关系,在相关经脉线上寻找到痛点和阳性反应物;沿经筋循行逆或须方向进行拨揉,根据病变部位与经脉、经筋之间的关系,在相关经筋部位寻找疼痛和痉挛部位;循皮部用掌或鱼际部进行推擦,根据病变部位和皮部的划分与经脉的关系,在相应的皮部寻找痛点和阳性反应物。这些痛点和反应物就是阿是穴。
2、反应区内取穴
医者根据患者感觉到的某部疼痛范围进行触摸。如:头顶部痛,腹部痛,项部痛腰痛,臀痛,腿痛等身体的局部区域,具体哪一点;是否具备阿是穴,患者不清楚,但给医者一个范围。在患者反应的区域进行触摸寻找阿是穴。
3、腧穴取穴
根据穴位具有反应病候的功能。用手触压与病相关的穴位取阿是穴。如:肾病触压肾俞穴,有条状或扁于状反应物和疼痛感;不思饮食,腹胀,上逆,胃痛,触压胃俞穴:有条素状结节和轻痛感;人体皮肉、筋骨病变,在相关穴上反应出来。如颈椎病,触压风池、天柱、肩井、百劳等穴位有扁千、圆形,条状等反应物和疼痛感。另外跌、扑、损伤岔气等在相应穴位也有反应。如岔气,触压胁堂穴有条状反应物和痛感。上述触及到的反应有些在经穴或经外奇穴,与阿是穴重合,这些穴位也应该临时视作阿是穴。因为这些穴位不一定是辨证选穴中所考虑到的腧穴,如果视为阿是穴,就是按摩治疗的重点穴位。
4、阿是穴在按摩中的重要性
阿是穴与经穴、经外奇穴不同。产生是由于疾病的反应,病变的结果。特点是临时穴位,主要反应疼痛和反应物;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病的消失存在而消失存在;可与经穴、经外奇穴重合;是按摩治病首选穴。阿是穴是按摩治疗疾病诊断的依据、施术的重点部位、疗效判定的主要标准之一。按摩阿是穴可以提高疗效。因此按摩治疗疾病离不开阿是穴。
但有几个情况例外:属于长疖子、化脓的、有血瘤的症状千万不要按压,这里所说的按压多是针对神经性疼痛。所以,病人最好能在医生的帮助下,确认一下自己的疼痛类型,然后再按压。有的人在运动后会肌肉酸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