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词语秣陵拆分为汉字:
秣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秣字字源来历,秣字演变
牲口的饲料:粮~。喂牲口:~马厉兵(亦作“厉兵秣马”)。……
陵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陵字字源来历,陵字演变
大土山:山~。丘~。~谷迁变(简作“陵谷”)。高大的坟墓:~园。~墓。~寝。古同“凌”,侵犯,欺侮。……
查询词语:秣陵
汉语拼音:mò líng
秣陵街道,隶属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地处江宁区中部,东与淳化街道相连,南与湖熟街道、禄口街道、横溪街道相接,西与谷里街道及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接壤,北与东山街道相邻,街道办事处距江宁区政府13.6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182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秣陵街道总人口为430670人。
秦代,属秣陵县(县治在今境内);2004年8月,秣陵镇改置秣陵街道。截至2022年12月,秣陵街道辖23个社区、4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凤仪街2号。
2011年,秣陵街道实现街道内生产总值52.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1.4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5:54:41,财政金融2011年,财政总收入7.8亿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亿元,增值税3.2亿元,企业所得税1.6亿元,个人所得税0.8亿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868元。
“秣陵”是个多义词,它可以指秣陵(南京古称), 秣陵(秣陵镇), 秣陵(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 秣陵(同名诗词)。
秦代,属秣陵县(县治在今境内)。
汉代先后,属秣陵县、秣陵侯国、宣亭县、秣陵县、建业县。
晋国时期,属秣陵县隋属江宁县。
唐朝时期先后,属江宇县、归化县、金陵县、白下县、江宁郡、上元县等。
宋朝至清朝时期,分属上元县、江宁县。
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江宁县秣陵、桥头、殷巷等镇;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分属江宁县第一区、第四区。
1955年,分属江宁县东山区、禄口区。
1957年,为江宁县殷巷、秣陵、东山等乡镇。
1958年,为秣陵人民公社、东山人民公社。
1982年,改为秣陵、方山、殷巷3乡。
1989年1月,秣陵乡改镇。
2000年2月,方山乡改镇。
2000年3月,方山镇、股巷乡并入东山镇。
2002年3月,析原殷巷乡和东善桥镇长山、水阁2村置百家湖街道;同年12月,析原方山镇区域置方山街道。
2004年8月,秣陵镇改置秣陵街道。
区划沿革
2006年3月,百家湖街道、方山街道及淳化街道5居(村)民委员会、上坊街道陵里居民委员会、湖熟镇新林村民委员会并入。
2011年末,辖王墅、新华、解溪、永宁陵里、科苑、方山、横岭、桥头、成山、杨村、秦准、胜太、湖滨、太平、青源、殷巷、东南、下墟、长山、牛首西畦、东旺、双金、家园25个居民委员会,新林、火炬、周里、风凰、建东5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38个居民小组、40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2月,秣陵街道辖23个社区、4个行政村:东旺社区、殷巷社区、湖滨社区、秦淮社区、太平社区、胜太社区、长山社区、牛首社区、下墟社区、东南社区、青源社区、双金社区、西旺社区、家园社区、童前社区、东善桥社区、祖堂社区、吉山社区、霞辉庙社区、元山社区、胜家桥社区、翠屏社区、顺塘街社区、周里村、建东村、火炬村、风凰村,街道办事处驻凤仪街2号。
位置境域
秣陵街道,地处江宁区中部,东与淳化街道相连,南与湖熟街道、禄口街道、横溪街道相接,西与谷里街道及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接壤,北与东山街道相邻,街道办事处距江宁区政府13.6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18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秣陵街道地处秦淮河畔,地势平缓,略呈东低西高。主要山峰有方山、牛首山,境内最高峰牛首山位于西部海拔243米。
气候
秣陵街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5.5℃,年平均降水量1005毫米。
水文
秣陵街道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主要河道有秦淮河等10条,总长度60千米,河网密度0.3千米/平方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秦淮河,从南至北流经境内洋桥、小龙湾,长11.2千米,流域面积182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2011年,秣陵街道有耕地面积2.1万亩,人均不到0.1亩。
地名由来
秣陵街道因秦代于此设秣陵县而得名。
文物古迹
秣陵街道方山大鼓(麻雀蹦)、殷巷石锁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秣陵街道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秣陵荣誉称号
2020年5月,被中共南京市江宁区委员会政法委员会、南京市江宁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2019年度江宁区平安建设先进集体”。
2022年12月,入选2022年江苏省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