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陵繁体字:陵字拼音:líng陵字注音:ㄌㄧㄥˊ


陵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8笔画总数:10五笔86版:bfwt


五笔98版:bfwt仓颉号码:nlgce陵字结构:左右结构陵字五行:火


四角号码:74247郑码查询:yborgb2312码:C1EABig5编码:B3AE


國語小辭典uci-code:U+9675首尾分解:阝夌部件分解:阝土八夂


陵造字法:形声;左形右声陵异体字:陵夌琌𨻪

笔顺编号:5212134354

笔顺读写:折竖横竖横撇捺撇折捺

词条已被关注:32559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4

陵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陵父日乙罍西周早期集成9816

陵叔鼎西周中期集成2198

陵作父乙尊西周中期集成5823

三年𤼈壺西周中期集成9726

散氏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6

曾姬無卹壺戰國早期集成9710

鄂君啟車節戰國中期集成12110

鄂君啟舟節戰國中期集成12113

陳純釜戰國集成10371

陵父日乙罍(金)
西周早期

三年𤼈壺(金)
西周中期

陵作父乙尊(金)
西周中期

陵叔鼎(金)
西周中期

散氏盤(金)
西周晚期

曾姬無卹壺(金)
戰國早期

陳純釜(金)
戰國

包2.40(楚)

說文‧阜部

睡虎地簡8.8(隸)

陽陵兵符(篆)

老子甲26(隸)
西漢

古地圖(隸)
西漢

孫子74(隸)
西漢

景北海碑陰(隸)
東漢

熹.易.震(隸)
東漢

晉零陵太守章(隸)

楷書

陵字象形文造型-陵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líng


甲骨文夌;

甲骨文陵;

甲骨文陵;

金文夌;

金文陵;

金文陵;

金文陵;

金文陵;

小篆夌;

小篆陵;

隶书夌;

隶书陵

读音:líng

“夌”与“陵” 同源。 “夌”字甲骨文、金文写作“” , 上边是表示高大土原的 “坴”(读lù) ,下边是向下走的人,会意人从高原走下走上。

“陵” 本是登高,后多指高大的山陵。《说文》 : “陵,大阜也。”甲骨文写作“” , 由表示山丘和阶登的“ ” (阜)和突出脚部的人“”组成,表示人登高。金文写作“”。仍可看到有阶的山丘, 但人形已不如甲骨文直观。 小篆在规范笔画后写作 “” ,成为 “从阜,夌声” 的形声兼会意字( “夌” 字本身也有登高义)。隶书(汉《礼器碑》 )大胆省略笔画, 写作 “”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陵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陵
中国大陆
台湾 陵
台湾
香港 陵
香港
日本 陵
日本
韩国 陵
韩国
旧字形 陵
旧字形

陵字甲骨文源流

陵字甲骨文源流
陵-J29473
陵字甲骨文源流
陵-J29474
陵字甲骨文源流
陵-J29475

陵字金文源流

陵字金文源流
陵-B19680
陵字金文源流
陵-B19681
陵字金文源流
陵-B19682
陵字金文源流
陵-B19683
陵字金文源流
陵-B19684
陵字金文源流
陵-B19685

陵字六书源流

陵字六书源流
陵-L33391
陵字六书源流
陵-L33392
陵字六书源流
陵-L33393
陵字六书源流
陵-L33394
陵字六书源流
陵-L33395
陵字六书源流
陵-L33396
陵字六书源流
陵-L33397
陵字六书源流
陵-L33398
陵字六书源流
陵-L33399
陵字六书源流
陵-L33400
陵字六书源流
陵-L33401
陵字六书源流
陵-L11219
陵字六书源流
陵-L11220
陵字六书源流
陵-L11221
陵字六书源流
陵-L11222
陵字六书源流
陵-L11223
陵字六书源流
陵-L11224
陵字六书源流
陵-L11225
陵字六书源流
陵-L11226
陵字六书源流
陵-L11227
陵字六书源流
陵-L11228
陵字六书源流
陵-L11229
陵字六书源流
陵-L11230
陵字六书源流
陵-L11231
陵字六书源流
陵-L11232
陵字六书源流
陵-L11233
陵字六书源流
陵-L11234
陵字六书源流
陵-L11235

陵字说文字源

陵字说文字源
陵-S10800

陵字字源字典

陵字字源字典
陵-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陵字基本解释

  1. 大土山:山~。丘~。~谷迁变(简作“陵谷”)。

  2. 高大的坟墓:~园。~墓。~寝。

  3. 古同“凌”,侵犯,欺侮。

陵字笔顺


líng

横撇弯钩








横撇/横钩

陵字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从阜( 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夌( líng)声。本义:大土山)

  2. 同本义 [high mound]

    陵,大阜也。——说文》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殽有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陵阜陆墐。——《国语·齐语》

    鸿渐于陵。——《易·渐卦》

    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3. 循陵而走。

  4. 又如:陵谷(山岭和深谷);陵谷变迁(高山深谷变换位置。比喻世事变化);陵丘(后高前低平的大丘);陵居(居住在高陵地区);陵隰(山陵和低湿之地);陵阿(山陵);陵衍(高而广的丘陵地)

  5. 引申指帝王陵墓 [mausoleum]

    乐游原上望昭陵。——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举一滴可包陵谷。——唐· 李朝威《柳毅传》

  6. 又如:其南陵,其北陵;陵屋(帝王墓地的建筑);陵田(陵墓旁的田地);陵表(墓碑;墓表);陵户(看守帝王陵墓的人);陵寝;陵庙

  7. 山,山头 [mountain; top]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孙子·军争》

    山无陵,江水为竭。——《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

  8. 姓。如:陵尹(复姓)

〈动〉

  1. 升,登 [ascend]

    陵重巘。——张衡《西京赋》

  2. 又如:陵云(升上云霄。比喻超尘绝俗或神仙的境界);陵霄(升上云霄。比喻志气高远。通凌云)

  3. 超越,逾越 [surpass]

    陵水经地。——《史记·秦始皇本纪》

  4. 又如:陵忽(超越;欺侮);陵架(超越其上);陵越(超越。也作凌越);凌迈(超越)

  5. 欺侮;欺压 [bully]

    在上位,不陵下。——《礼记》

    为巡缴所陵。——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见陵之耻。——《战国策·燕策》

    修成子仲骄恣陵折,吏民皆患苦之。——《加急记·外戚世家》

  6. 又如:陵折(欺压,折辱);陵虐(欺侮虐待。也作凌虐);陵侮(欺侮)

  7. 日渐衰微 [decline]

    帝王之道,日以陵夷。——《汉书·成帝纪》

  8. 又如:陵夷(渐次衰颓。同陵迟);陵弛(渐次衰颓、废弛)

  9. 凌驾 [override]

    (宁成)好气,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史记·酷吏列传》

  10. 又如:凌架(凌驾);陵跨(跨越;凌驾)

陵字常用词组

  1. 陵迟 ling chi

    衰微的意思。

  2. 陵迟 ling chi

    衰微的意思。

  3. 陵驾 líng jià

    [override;put oneself above] 超越;高出

    徒以冯[凭]借世贤,用相陵驾。--《宋书.恩幸传序》

  4. 陵轹 líng lì

    同凌轹

  5. 陵庙 líng miào

    [tomb] 全部或部分在地面之下,或者全部在地面之上存放尸体的房屋

  6. 陵墓 líng mù

    [mausoleum; magnificent and monumental tomb] 领袖、烈士、知名人士或帝王及后妃的坟墓

  7. 陵寝 líng qǐn

    [emperor's or king's resting place;mausoleum]∶帝王及后妃的坟墓及墓地的宫殿建筑

  8. 陵替 líng tì

    〈方〉

  9. 陵压 líng yā

    [bully and oppress] 欺压

  10. 陵园 líng yuán

    [tombs surrounded by a park]∶本指帝王或诸侯的墓地,今通称以陵墓为主的园林。也作园陵

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字部】

  1. 大土山:山~。丘~。~谷迁变(简作“陵谷”)。

  2. 高大的坟墓:~园。~墓。~寝。

  3. 古同“凌”,侵犯,欺侮。

〔古文〕夌𨻪䧙【唐韻】力膺切【集韻】【韻會】閭承切,𠀤音凌。

【爾雅·釋地】大阜曰陵。

【釋名】陵,崇也,體崇高也。

【書·堯典】蕩蕩懷山襄陵。

又【爾雅·釋丘】後高陵丘。

【又】如陵陵丘。

又東陵,地名。

【書·禹貢】過九江,至于東陵。

又【玉篇】冢也。

【齊語】陵爲之終。

【註】以爲葬也。

又【玉篇】犯也。

【廣韻】侮也,侵也。

【易·賁象】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書·畢命】以蕩陵德。

【傳】陵,邈也。

【禮·學記】不陵節而施之謂孫。

【註】陵,躐也。

又【荀子·宥坐篇】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

【註】王肅曰:陵遲,陂阤也。

【史記·平準書】選舉陵遲。

【前漢·成帝紀】日以陵夷。

又【玉篇】慄也。

又馳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苕,陵苕。

【註】一名陵時。

又淬也。

【荀子·君道篇】兵刃不待陵而勁。

又【荀子·致仕篇】凡節奏欲陵,而生民欲寬。

【註】峻也。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劒南道陵州仁壽郡。

又姓。

【正字通】永樂中濼州同知陵茂,高郵人。

又【廣韻】漢複姓六氏,吳季子之後有延陵氏,高士傳有於陵子仲,戰國策有安陵丑,呂氏春秋有鉛陵卓子,漢有高陵顯,秦高陵君之後,楚有公子,食采於鄧陵,後以爲氏。

又叶力中切,音隆。

【胡廣·侍中箴】國有學校,侯有泮宮。各有攸敎,德用不陵。

又叶落胡切,音盧。

【柳宗元·佩韋賦】雲岳岳而專强兮,果黜志而乖圖。咸觸屛以拒訓兮,肆隕越而就陵。

又與鯪同。

【楚辭·天問】陵魚何所。一作鯪。

又與凌通。

【史記·秦始皇紀】陵水經地。

【註】正義曰:陵作凌,歷也。 【玉篇】或作𠡭。

【𥡆天子傳】作䧙。

说文解字

【力膺切】-【卷十四】

【原文】大𨸏也。从𨸏夌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大𨸏也。
釋地、毛傳皆曰。大阜曰陵。釋名曰。陵、隆也。體隆高也。按引申之爲乘也、上也、躐也、侵陵也、陵夷也。皆夌字之叚借也。久部曰。夌、越也。一曰。夌、徲也。夌徲、卽陵夷也。
从𨸏。夌聲。
力膺切。六部。

陵字文言文解释

líng

①<名>大土山。《柳毅传》:“龙以水为神,举一滴可包~谷。”

②<名>帝王的陵墓,泛指一般的坟墓。《促织》:“执图诣寺后,有古~蔚起。”

③<动>通“凌”。侵犯;欺侮。《荆轲刺秦王》:“而燕国见~之耻除矣。”《<指南录>后序》:“贾家庄几为巡缴所~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