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词语登革热拆分为汉字:
登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登字字源来历,登字演变
上,升:~山。~车。~门。~天。~台。~场(chǎng )。~高。~攀。~临。~科。~程。~堂入室。踩,践踏,脚向下用力:~踏。踢~。记载:~记。~报。~载。谷物成熟:~岁(丰年)。五谷丰~。立刻:~时。“~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进:~崇……
革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革字字源来历,革字演变
1. 革 [gé]革 [gé]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皮~。~履(皮鞋)。~囊。改变:~新。~命(a.原意是改变命运;b.现指改变社会制度、建立新社会的群众运动;c.亦指改造旧技术、旧思想的运动)。改~。变~。取消,除掉:~除。~职。~故鼎新……
热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热字字源来历,热字演变
温度高,感觉温度高,与“冷”相对:~水。~带。灼~。~度。水深火~(喻人民生活处境异常艰难痛苦)。身体发烧:~症。使温度升高:~敷。情意深:~心。~情。~忱。~切。~血。~爱。旺、盛:~闹。~潮。~火朝天。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中。受……
查询词语:登革热
汉语拼音:dēng gé rè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类。时至今日,尚没有针对登革热的特异治疗方法,绝大多数病人会自行康复,然而少部分病情加重,可能发生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
病人在感染后1-14天即可出现症状,常见症状包含发热、严重头痛、眼球疼痛、肌肉痛与骨关节痛、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而重症病症中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出血和休克等症状,导致死亡。此病利用蚊虫作为传播媒介,因此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若在登革热流行地区或夏秋雨季,出现发热伴皮疹、疼痛、出血等症状,需要警惕是否有登革热的感染可能。诊断标准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登革热诊断(WS 216-2018)》来进行。疫情广泛的主要地区包括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点在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
登革热的治疗原则主要为早发现、早诊断、早防蚊隔离、早治疗,包括但不限于药物退热,保持液体平衡和补液,避免过度服用可能加重胃炎出血的治疗药物等。对于已经产生休克现象的严重患者,医生会尽快进行液体复苏治疗以及各类药物尽快纠正体内的酸碱失衡。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很强的传染病,通常预后良好,但如合并心肌炎、心功能衰竭、重度出血、肝衰竭等情况时,会对预后产生影响。
截至2024年3月22日,巴西登革热病例(含疑似病例)已经超过201万例,创2000年开始统计该项数字以来的最高纪录。
一个典型的登革热感染病人卧床一周多并伴随发热和四肢剧痛,但是大部分可以康复。
柬埔寨的国家登革热传病媒介控制项目似乎没有对登革热的发病率产生影响。
大战期间,沙宾疫苗使数以千计的美国士兵得以免于登革热、日本脑炎等疾病的侵袭。
今年至今共有30宗登革热个案,全为外地传入个案。
登革热由一种受染于四种登革热病毒中任何一种病毒的伊蚊叮咬所传播。
他们制成了一对合成疫苗,每一种都含有来自四种登革热病毒中两种病毒的基因。
导致登革热的蚊子通常活动在人类居住地或其周边。
现时并没有一种有效疫苗来预防登革热,因此最佳的预防方法是防治蚊患。
当前,控制或预防登革热病毒传播的惟一方法是与蚊虫媒介作斗争。
被四种可以导致登革热的病毒中的任一种病毒感染的人可以获得终身免疫。
诱蚊指数是评估白纹伊蚊生长的指标,并反映人群感染登革热的危机。
据了解,由于出血性登革热致死率高,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高达15%至50%。
本署加强了防治蚊患的工作。年内,香港只录得一宗本地登革热个案。
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技术,它可以让单份疫苗预防全部四种登革热病毒。
下一步将是在猕猴身上验证这些结果。猕猴是在进行人类临床试验之前评估登革热疫苗的标准模型。
澳大利亚有关部门要求入境航班必须喷洒除虫剂以防止疟疾和登革热。
二手轮胎的进口则将亚洲虎蚊引入美国,也是登革热的病媒蚊。
登革热倾向于袭击城市和郊区。
事务委员会跟进讨论政府当局控制登革热蔓延的措施。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每年全世界约有五千五百万登革热感染者。
对登革热及其传播知识了解得越多,蚊子滋生和繁殖就越少,两者存在统计上的关联。
他说,疟疾和登革热是对公共卫生的最大威胁。
登革热的传播也受气候条件影响,包括降雨量和湿度,而且经常展现强烈的季候性。
随着新加坡将自己发展成为生物科技研究中心,登革热已经成为全球共同事业。
在这些疾病中,引起最大公共卫生关注的是疟疾和登革热。
这项研究用登革热病毒作模型系统为选择过程描述了当前的方法。
登革热传播的复杂性也导致一些研究报告了气候变化和感染率之间相互矛盾的关系。
登革热发生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地区,多在城市和半城市地区。
台湾之登革热自1988年爆发之后,每三年一次小流行,且本上病例多局限于高屏县市。
白纹伊蚊广泛分布且密度高,在原登革热流行区为优势蚊种。
这组开发者希望这种策略可能与其它的蚊子控制策略结合起来,从而减少易发登革热地区的传播。
典型的登革热伴有头痛、后眼窝痛、剧烈肌肉痛和腺病。
目前有100多个国家都发现有登革热,世界人口的约40%都处于这种危险之中。
最后,气候变化可能会改变病媒的地理分布,其中包括传播疟疾和登革热的病媒昆虫的分布。
患者年龄不同,登革热的临床特点也不同。
现在,遇到的最紧迫问题是腹泻病、痢疾、急性呼吸道感染、疟疾和登革热。
世界各地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说,他们在预防登革热的疫苗上取得进步。
这一研究的意义可能不仅限于两栖类的范围。科学家长久以来提出变化的气候会影响许多人类疾病,包括登革热、疟疾和霍乱。
Hombach说:“我们还没有安全有效的登革热疫苗的证据。”
在国家环境机构所有案例被表示在登革热专职办公室的一张地图上。更详细。
死水和垃圾山为埃及伊蚊提供了理想的繁殖条件,而后者能够传播登革热。
在运动员村,卫生官员报告说那里蚊虫滋生严重,这令人担心发生登革热的可能。
通过节肢动物间接污染血液传播。例如疟疾,斑疹伤寒,黄热病和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蚊媒病毒感染,它会导致严重的流感样症状,还会发展为可能致死的出血热。
此病的一些临床症状与登革热相同,在登革热常见地区会被误诊。
“我们并不清楚登革热或疟疾哪个会先成为下一项疫苗可预防疾病,”他说。
登革热是经被带有病毒的伊蚊叮后而传播的传染病。
至今仍没有治愈登革热的方法,但对疾病的及时处理可以避免最严重的结果。
加强对流行性疾病,包括疟疾和登革热的疾病监测。
“在拉丁美洲,登革热在儿童中并不常见,”Hombach说,而在其他地区,尤其是亚洲,儿童病例频繁发生。
2006年首次在甘肃省嘉陵江流域的徽县采集到多只伊蚊雌蚊,经实验室分类鉴定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
另一种同样以蚊子为传播媒介的典型传染性疾病——登革热,也会因为蚊虫滋生而肆虐。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高烧、头痛、骨头或关节痛、肌肉痛以及皮疹。
结论:登革热与严重疾病有关,而且尽管进行了目前常用的支持治疗,但确实发生了死亡病例。
要扭转当前登革热不断上升的流行和地区性扩散趋势,前景并不乐观。
官员称省政府已经设立了电话救助专线并且派发宣传手册以提高公众登革热防范意识。
免疫接种时的一个严重的安全性问题是由于先前已经存在的免疫性而触发严重登革热。
由于四种登革热病毒的任何一种都能致病,因此疫苗要对所有四种病毒有效。
多休息、补充水分及服用退烧药可纾缓登革热的症状。
结论新型诱蚊诱卵器具有良好的诱蚊诱卵效果,可作为登革热传播媒介室内外环境监测器械。
登革热病毒通过传染性雌性伊蚊的叮咬传染给人类。
今年,因特网搜索引擎谷歌启动了一项类似的网络工具,叫做“谷歌登革热流行趋势”,用以监测登革热。
DHF致敏作用的意义之一是:登革热疫苗需要对4种血清型的登革热病毒产生平衡的免疫性。
传染性疾病如:疟疾和登革热有可能蔓延;肾结石则会出现的更加频繁。
登革热主要流行于气候温暖潮湿的城市和农村地区,造成人生理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
恐怖的厕所,散播登革热的蚊子在污浊的水塘上四处乱飞。
登革热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有四种血清型。
登革热疫情一般出现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该病会导致皮疹、发烧和头疼等令患者极不舒服的症状。
现时并没有治疗登革热的特效药,治疗主要是支援及缓解病情。
登革热是亚热带及热带地区的风土病,在东南亚及拉丁美洲特别流行。
对于登革热疫苗行动主任LuizJacinthodaSilva而言,登革热的蔓延令人极为担忧。
报告认为登革热、黄热病、疟疾,甚至人间鼠疫在欧洲的传播与气温升高有关。
由于感染后通常只有轻微症状,可能难以识别感染,在登革热流行地区也会被误诊。
登革热是一种蚊传感染,近年来已成为一个主要的国际公共卫生关注问题。
吴烽,钟玉清,陈胤瑜。登革热传人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登革热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其中主要是埃及伊蚊它们在死水中产卵繁殖。
登革热暴发的条件已经成熟,它将一次又一次肆虐这个区域的某些地区。
基孔肯亚病和登革热病毒通过受感染蚊子的叮咬传播给人。
预防登革热病毒传播的惟一途径是与携带疾病的蚊子作斗争。
消化道出血是登革热严重出血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病毒为核糖核酸病毒(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中的黄病毒属。
登革病毒经伊蚊叮咬侵入人体,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然后再定位于网状内皮系统和淋巴组织中,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肝脏的库普弗细胞内增殖到一定程度,再次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
登革病毒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免疫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扩张、充血,血浆蛋白及血液的有形成分外渗,引起血液浓缩、出血和休克等病理生理改变。
重症登革热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浆外渗,并无明显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浆外渗是重症登革热的主要临床表现,在热退期,血浆大量进入腔隙中,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最终导致休克。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数5~9天。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3期,即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
临床上常将登革热分为两型: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后者又称为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多数患者表现为普通登革热,可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仅少数患者发展为重症登革热。
发热期
发热
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骤起高热,可伴畏寒,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一般持续3~7日。部分患者发热3~5天后体温可降至正常,但在1天后再度上升,这种现象被称为双峰或马鞍热。
在发热初期即可有严重的头痛、眼球疼痛、肌肉痛和骨关节痛、乏力,恶心、呕吐以及纳差、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等。
皮疹
皮疹一般在病程的3~6天出现,表现为出血性皮疹如出血点等,或充血性皮疹如红斑疹、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等。
皮疹先在四肢出现,然后蔓延至躯干及全身,一般维持3~5天,疹退后无脱屑或色素沉着。典型皮疹为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或融合成片的红斑疹,其中可见有散在小片的正常皮肤,简称“皮岛”等。
出血
一般于发病后5~8天出现,约25%~50%的病例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皮肤、鼻腔、牙龈、消化道、腹腔和胸腔及阴道出血。
其他
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可有肝大,脾大少见。个别病例有黄疸。
极期
通常出现在病程的第3~8天。此时期,部分患者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明显的血浆渗漏,可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球结膜水肿、四肢渗漏征、胸腔积液和腹水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休克,出现如低体温、心动过速、四肢湿冷、脉搏细弱、脉压缩小或测不到血压等表现。
随着休克加重和持续,患者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实验室检查可表现为进行性白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计数迅速降低、红细胞比积(HCT)升高以及白蛋白下降等。
少数患者无明显的血浆渗漏致休克表现,但仍可出现严重出血或器官功能障碍。
恢复期
极期后的2~3天,患者病情好转,胃肠道症状减轻,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回升,进入恢复期。部分患者可见针尖样出血点,可有皮肤瘙痒。
重症登革热
又称为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其早期临床表现与典型的登革热类似,但在病程的3~5天,病情突然加重并进展迅速,出现严重的出血现象,可在1~2天内因出血性休克或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
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全身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浆渗漏而导致广泛的出血和休克。
登革热流行地区或夏秋雨季,出现发热伴皮疹、疼痛、出血等症状时,应考虑登革热可能。
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登革热诊断(WS 216-2018)》。
疑似病例
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曾经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场所或工作场所周围1个月内曾出现过登革热病例)或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基础上,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者发病5天内的登革病毒NS1抗原检测阳性。
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基础上,登革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出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转或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
就诊科室
登革热最常见就诊科室为感染科。
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小板计数下降幅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HCT升高提示血液浓缩。
血生物化学检查
半数以上患者出现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轻度到中度升高,且AST的升幅较ALT明显。部分患者B型钠尿肽(BNP)、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血肌酐升高等。
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
患者应在病程早期进行DENV核酸或NS1抗原、或IgM/IgG抗体检测,有条件可进行病毒分型和病毒分离。
发病早期检出IgM提示急性感染。
IgG阳性提示患者可能曾存在感染,但滴度>1:80或以上者有诊断参考意义,若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比急性期血清抗体效价有4倍或以上增长可确诊最近存在DENV感染。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有心脏扩大、胸腔积液。
胸腹部CT检查:可发现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水,少数病例发现皮下血肿或渗出等。
腹部B超:可发现胆囊壁增厚,腹水及肝脾肿大。
心脏B超:可发现心肌搏动减弱,严重者心脏扩大,左心射血分数降低。
头部CT和核磁共振:可发现脑水肿、颅内出血等。
心电图检查
可发现各种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及非特异性ST段抬高,T波倒置等。
鉴别诊断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多样,需注意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与发热伴出血疾病如基孔肯雅热、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鉴别。
与发热伴皮疹疾病如麻疹、荨麻疹、猩红热、流脑、斑疹伤寒、恙虫病等鉴别。
有脑病表现的病例需与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相鉴别。
白细胞及血小板减低明显者,需与血液系统疾病鉴别。
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防蚊隔离、早治疗。目前还没有针对登革热的特异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一般处理及预防性治疗等措施。
重症登革热患者需住院治疗,密切监测神志、尿量及生命体征,有条件者监测血乳酸水平。危重病例需转ICU治疗。
一般治疗
以物理降温为主,可以用温水擦浴患者身体。
卧床休息,清淡半流质饮食。
防蚊隔离至发热等症状缓解。
出血部位明确者,应尽快针对相应部位给予局部止血。
药物治疗
(1)退热
高热患者可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慎用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布洛芬和其它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避免加重胃炎或出血。
(2)补液
出汗较多或腹泻者,医生会根据患者脱水程度给予补液治疗,以口服补液为主。对于有恶心和厌食症状的患者可以通过少量多次口服补液来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汤和果汁均可以防止电解质失衡。
对频繁呕吐、进食困难或血压低的患者,可予等渗液如0.9%氯化钠溶液等输注。
如果患者有重症登革热的预警指征或血浆渗漏表现,早期静脉补液治疗可能会减轻疾病严重程度,减少休克发生。
(3)镇静止痛
医生还可能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镇静药物等对症处理。
(4)抗休克
对于重症登革热患者,出现休克时应尽快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初始液体复苏以等渗晶体液为主,如0.9%氯化钠溶液等;对初始液体复苏无反应的休克或更严重的休克可加用胶体溶液,同时积极纠正酸碱失衡。
液体复苏治疗无法维持血压时,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严重出血引起休克时,应及时输注红细胞或全血等。
登革热是一种具自限性倾向的传染病,无并发症患者的病程约7~10天。该病通常预后良好。死亡病例较少,多为重型患者。无并发症患者约7~10天可康复。
登革热并发症常见为:
急性心肌炎和急性心功能衰竭
患者应卧床休息,持续低中流量吸氧,保持大便通畅,限制静脉输液及输注速度。
发生心力衰竭时医生会首先给予利尿处理,保持每日液体负平衡在500~800ml,注意避免血压低于90/60mmHg。此类患者多次口服或静脉给予强心苷类药物有诱发心肌缺血加重及心律失常的风险。
脑病和脑炎
降温、吸氧,控制静脉输液量和输注速度,减轻脑水肿。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应及时给予辅助通气支持治疗。
急性肾功能衰竭
可参考急性肾损害标准及时肾脏替代治疗。
肝衰竭
部分患者可发生肝衰竭,医生会按肝衰竭进行常规处理。
管理感染源
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治疗。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对可疑患者应进行医学观察,患者应隔离在有纱窗纱门的病室内,隔离时间应不少于5日,期间需做好防蚊隔离,包括使用蚊帐、穿长袖衣裤、喷洒蚊虫驱避剂等措施,减少不必要外出活动。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是预防该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抗病力,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在登革热流行地区活动时,应穿长袖衣裤,尽量选择浅色;外出期间使用蚊虫驱避剂等驱蚊产品,避免前往阴暗潮湿处,以防蚊虫叮咬。
检测感染
2019年3月,英国巴斯大学发布消息说,该校研究人员正开发一种小型设备用于更早检测出登革病毒感染,以便能更高效治疗患者,避免病情恶化。团队认为,更好地了解这类细胞被感染后的表现能够找到更精确的方式来检测登革病毒。
当地时间2024年3月25日,根据巴西卫生部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巴西全国范围内登革热感染病例(含疑似病例)总数已超226万例,因登革热死亡的人数达75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