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登繁体字:登字拼音:dēng登字注音:dēng


登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7笔画总数:12五笔86版:wgku


五笔98版:wgku仓颉号码:nomrt登字结构:上下结构登字五行:火


四角号码:12108郑码查询:xsjugb2312码:B5C7Big5编码:B56E


國語小辭典uci-code:U+767B首尾分解:癶豆部件分解:癶豆


登造字法:会意登异体字:𧰍𤼼

笔顺编号:543341251431

笔顺读写:折捺撇撇捺横竖折横捺撇横

词条已被关注:55455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15

登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掇1.385合28180無名組

燕664合8564賓組

甲116

前5.2.1合10896

續4.34.2合4641

師友2.73

燕582合4646賓組

林1.29.15合4648

庫1334

七S73

七X4合4647賓組

登串父丁觶商代晚期集成6443

𤼷鼎西周早期集成1491

亞登簋西周早期集成3105

土父簋西周早期集成3464

中廾侯簋西周晚期集成3589

復公子簋西周晚期集成4012

五年師史簋西周晚期集成4216

鄭𤼷叔盨西周晚期集成4396

散氏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6

伯氏始氏鼎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集成2643

鄧公簋春秋早期集成3775

鄧公簋蓋春秋早期集成4055

鄧孟壺蓋春秋早期集成9622

鄧伯吉射盤春秋早期集成10121

十四年陳侯午敦戰國中期集成4646

十四年陳侯午敦戰國中期集成4647

十年陳侯午敦戰國中期集成4648

陳侯因敦戰國中期集成4649

姬鼎西周晚期集成2681

掇1.38.5(甲)

燕664(甲)

前5.2.1(甲)

續4.34.2(甲)

登串父丁觶(金)
商代晚期

亞登簋(金)
西周早期

𤼷鼎(金)
西周早期

散氏盤(金)
西周晚期

姬鼎(金)
西周晚期

鄧孟壺蓋(金)
春秋早期

鄧公簋蓋(金)
春秋早期

十年陳侯午敦(金)
戰國中期

望1.9(楚)

包2.26(楚)

說文籀文

說文‧癶部

睡.日甲12(隸)

繹山碑(篆)

相馬經6上(隸)
西漢

馬王堆易10(隸)
西漢

孔宙碑(隸)
東漢

碩人鏡(隸)
東漢

楷書

登字象形文造型-登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dēng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说文籀文;

侯马盟书;

小篆;

隶书

读音:dēng

“登” 是由下而上地升高。“登” 在不同时期的字形字义也有差异。商代甲骨文的 “登”写作 “”或“” , 本是双手捧着食物, 双脚登阶向上敬献神祇的形状。而以周为主的金文,则写法颇多,字义歧出,反映出秦未统一文字前的混乱现象。其中主要字素与甲骨文相同; 金文1将两 “止”(止即 “趾” )写作 “” (树枝) , 形近义殊; 金文2将 “” (双手)写作 “” (廾) , 字义不变; 金文3另加一 “米” 字, 为敬献的食物增一形符(一说此是 “蒸”字,存参)。与金文同期的《侯马盟书》和 “说文籀文” 与金文近似。秦代的小篆省去双手,仅存两止(趾,脚) ,所以汉代的《说文》称: “登, 上车也。 从癶、 豆, 象登车形。 ” 已非初义。 隶书(汉《曹全碑》写作 “” ,从此成为今文。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登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登
中国大陆
台湾 登
台湾
香港 登
香港
日本 登
日本
韩国 登
韩国
旧字形 登
旧字形

登字甲骨文源流

登字甲骨文源流
登-J03007
登字甲骨文源流
登-J03008
登字甲骨文源流
登-J03009

登字金文源流

登字金文源流
登-B01824
登字金文源流
登-B01825
登字金文源流
登-B01826
登字金文源流
登-B01827
登字金文源流
登-B01828
登字金文源流
登-B01829
登字金文源流
登-B01830
登字金文源流
登-B01831
登字金文源流
登-B01832
登字金文源流
登-B01833
登字金文源流
登-B01834
登字金文源流
登-B01835
登字金文源流
登-B01836
登字金文源流
登-B01837
登字金文源流
登-B01838
登字金文源流
登-B01839
登字金文源流
登-B01840
登字金文源流
登-B01841
登字金文源流
登-B01842
登字金文源流
登-B01843
登字金文源流
登-B01844
登字金文源流
登-B01845
登字金文源流
登-B01846

登字六书源流

登字六书源流
登-L33496
登字六书源流
登-L33497
登字六书源流
登-L33498
登字六书源流
登-L33499
登字六书源流
登-L33500
登字六书源流
登-L33501
登字六书源流
登-L33502
登字六书源流
登-L33503
登字六书源流
登-L11473
登字六书源流
登-L11474
登字六书源流
登-L11475
登字六书源流
登-L11476
登字六书源流
登-L11477
登字六书源流
登-L11478
登字六书源流
登-L11479
登字六书源流
登-L11480
登字六书源流
登-L11481
登字六书源流
登-L11482
登字六书源流
登-L11483
登字六书源流
登-L11484
登字六书源流
登-L11485
登字六书源流
登-L11486
登字六书源流
登-L11487

登字说文字源

登字说文字源
登-S01192
登字说文字源
登-S01193

登字字源字典

登字字源字典
登-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登字基本解释

  1. 上,升:~山。~车。~门。~天。~台。~场(chǎng )。~高。~攀。~临。~科。~程。~堂入室。

  2. 踩,践踏,脚向下用力:~踏。踢~。

  3. 记载:~记。~报。~载。

  4. 谷物成熟:~岁(丰年)。五谷丰~。

  5. 立刻:~时。“~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6. 进:~崇(进用推崇)。

  7. 方言,穿:~上靴子。

登字笔顺


dēng

横撇/横钩







横折




登字详细解释

〈动〉

  1. (象形。本义:上车)

  2. 同本义 [get on a car]

    登,上车也。——《说文》

    登,陞也。——《尔雅》

    登车则有光矣。——《礼记·玉藻》

    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3. 升,上,从下而上 [ascend;mount;scale]

    登席不由前。——《礼记·玉藻》。注:“升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楚辞·惜诵》。注:“上也。”

    诞上登于岸。——《诗·大雅·皇矣》

    登斯楼也。——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捷足先登;登宝(登基;帝王即位);登筵(登上筵席);登平(上升);登仙(声名直上或升迁高官)

  5. 进献 [offer]

    农乃登黍。——《吕氏春秋》

  6. 又如:登隆(进上隆贵的);登仪(进献礼物);登闲(进入马厩);登荐(进献)

  7. 增加 [add]

    皆登一焉。——《左传·昭公三年》。注:“加也。”

  8. 又如:登降(增减);登损(增减);登曜(增添光彩)

  9. 成熟;丰收 [rippen]

    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孟子·滕文公》

    风雨时节,五谷登熟。——《淮南子·览冥》

    禾稼登熟。——《越绝书·纪吴王占梦》

  10. 又如:登年(丰年);登秋(秋收);登衍(丰收);五谷丰登

  11. 登记;记载 [enter;record;register]

    掌登万民之数。——《周礼·秋官·司民》

  12. 又如:登下(登记与削除);登纪(登记)

  13. 登天,指死 [die]。如:登仙(人死亡的婉辞;成仙人);登真(成仙。称人死亡的婉辞)

  14. 成,引申为定 [become;success]

    登是南邦。——《诗·大雅·崧高》

    登其夫家之众寡。——《周礼·遂人》

    年谷不登。——《礼记·曲礼》

    蚕事既登。——《礼记·月令》

    不登于器。——《左传·隐公五年》

    且不登叛人也。——《左传·襄公二年》

  15. 加封,升任 [confer (a title)]。如:登建(进立,升封);登轴(进任要职)

  16. 进用;选拔 [promote]。如:登用(进用);登臣(进用官吏);登拔(选拔)

  17. 谓科举考试中选 [enroll]

    登博学弘词科。——欧阳修《新唐书》

  18. 又如:登龙(登龙门。比喻科举中试);登科发甲(考中进士为“登科”。发甲同登科);登乡荐(考取乡试)

  19. 超过 [surpass]。如:登三(功德登于三王之上)

  20. 踩;踏 [step on;tread]。如:登在窗台上擦玻璃;登锋履刃(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21. 蹲;呆 [squat on the heels]

    荆公见屋傍有个坑厕,讨一张毛纸,走去登东。——《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22. 又如:登东(解手。东:东圊,厕所);登坑(蹲茅坑)

  23. 穿 [put on;wear]

    (宝玉)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红楼梦》

  24. 又如:登云履(法师做法术时穿的鞋);登上鞋

  25. 上路,登程 [set out;start off on a journey]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唐· 杜甫《石壕吏》

〈名〉

  1. 古代祭器名 [sacrificial vessel]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诗·大雅·生民》

  2. 又如:登豆(泛指祭器和食器)

〈形〉

  1. 高 [high]

    不哀年之不登。——《国语·晋语》。注:“高也。”

    涉三皇之登闳。——《汉书·扬雄传》

  2. 又如:登闳(高远,高大)

〈副〉

  1. 即刻 [at once]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登时(马上;立刻);登场(当场);登答(立刻答复)

登字常用词组

  1. 登岸 dēng àn

    [go ashore] 上岸;登上陆地

  2. 登报 dēng bào

    [publish in a newspaper] 在报纸上刊载

    这份公告登报了

  3. 登场 dēng chǎng

    [be carried to the threshing ground]∶ [谷物] 收割运到场上

    小麦已经登场

  4. 登程 dēng chéng

    [set out;sart off on a journey] 上路,出发

  5. 登船 dēng chuán

    [embark] 上船

    部队在午夜时登船

  6. 登峰造极 dēng fēng zào jí

    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7. 登高 dēng gāo

    [ascend a height] 上到高处。也特指重阳节登山的风俗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唐. 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

  8. 登基 dēng jī

    [ascend the throne] 就任或继任王位

    女皇于1918年登基

  9. 登极 dēng jí

    [be enthroned] 帝王即位执政

  10. 登记 dēng jì

    [register;check in] 载入正式记录

    在名单上登记

  11. 登科 dēng kē

    [receive government degrees] 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也说登第

  12. 登临 dēng lín

    [visit fam ous muntains,place of interest,etc.]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13. 登陆 dēng lù

    [land] 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

  14. 登录 dēng lù

    [enroll]列入;记载

  15. 登门 dēng mén

    [call at sb's house] 上门去对方家

    登门拜访

  16. 登攀 dēng pān

    [climb;scale a height] 攀登,努力向上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上》

  17. 登山 dēng shān

    [climb] 徒步爬山;体育运动的一种

    它的计划包括几次登山

  18. 登山临水 dēng shān lín shuǐ

    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

  19. 登山越岭 dēng shān yuè lǐng

    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20. 登市 dēng shì

    [on sale] 季节性货物上市

    由于旱灾,今年水果登市较迟

  21. 登台 dēng tái

    [appear]∶演员出现在观众面前

    他去年第一次在百老汇登台(表演)

  22. 登台拜将 dēng tái bài jiàng

    指任命将帅或委以重任。同“登坛拜将”。

  23. 登堂入室 dēng táng rù shì

    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24. 登位 dēng wèi

    [ascend the throne or seat] 登上皇位;晋升职位

  25. 登载 dēng zǎi

    [publish(in newspapers or magazines)] [新闻、文章等]被印在报刊上发表

康熙字典

【午集中】【癶字部】

  1. 上,升:~山。~车。~门。~天。~台。~场(chǎng )。~高。~攀。~临。~科。~程。~堂入室。

  2. 踩,践踏,脚向下用力:~踏。踢~。

  3. 记载:~记。~报。~载。

  4. 谷物成熟:~岁(丰年)。五谷丰~。

  5. 立刻:~时。“~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6. 进:~崇(进用推崇)。

  7. 方言,穿:~上靴子。

〔古文〕𤼪𤼷【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騰切,等平聲。

【爾雅·釋詁】陞也。

【玉篇】上也。進也。

【易·明夷】初登于天。

【書·堯典】疇咨若時登庸。

【左傳·僖九年】王使宰孔賜齊侯胙,下拜登受。

【禮·月令】農乃登麥。

【周禮·秋官】司民,掌登萬民之數。

【前漢·食貨志】進業曰登。

【註】進上百工之業也。

又【爾雅·釋詁】成也。

【增韻】熟也。

【書·泰誓】以登乃辟。

【詩·大雅】誕先登于岸。

【周禮·地官·小司徒】頒比法于六鄉之大夫,使各登其鄉之眾寡六畜車輦。

【註】登,成也。成猶定也。

【孟子】五穀不登。

【註】登,成熟也。

又尊之曰登。

【禮·月令】登龜。

【註】龜言登者,尊之也。

又【博雅】登登,眾也。又築牆用力相應聲。

【詩·大雅】築之登登。

又登聞鼓院。

【宋史·職官志】隷司諫正言,掌受文武官及士民章奏表疏。

又榻登。

【釋名】施于大牀之前,小榻之上,所以登牀也。

【說文】作毾㲪。

又星名。

【晉書·天文志】歲星之精流,爲及登。

又鳳皇朝鳴曰登晨。見【軒轅黃帝記】。

又州名。古萊子國,隋牟州,唐改登州,取文登山而名。

又姓。出南陽,蜀有關中流人,始平登定。

又【集韻】丁鄧切,等去聲。履也。或作蹬。

又【字彙補】東職切,等入聲。

【公羊傳·隱五年】公曷爲遠而觀魚,登來之也。

【註】登讀言得。齊人名求得爲得來。作登來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

又叶都籠切,音東。

【前漢·宣元敘傳】元之二王,孫後大宗。昭而不穆,大命更登。

又叶都郎切,音當。

【易林】南山高岡,回隤難登。道里遼遠,行者無糧。 【說文】上車也。从癶豆,象登車形。

【集韻】或作僜。

【字彙】登與豆豋之豋,从月从又者別。

说文解字

【都滕切】-【卷二】

【原文】上車也。从癶、豆。象登車形。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上車也。
引伸之凡上陞曰登。
从癶豆。象登車形。
都滕切。六部。
籒文登。从

登字的部首是,和字部首相同的字(按点击率排序)

登字文言文解释

dēng

①<动>升;由低处到高处。《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高之博见也。”《曹刿论战》:“~轼而望之。”

②<动>进入;踏上。《孔雀东南飞》:“从人四五百。郁郁~郡门。”《石壕史》:“天明~前途,独与老翁别。”

③<形>庄稼成熟。《孟子•滕文公》:“五谷不~,禽兽偪人。”

④<动>登记;记载。《周礼•遂人》:“以岁时~其夫家之众寡及其六畜车辇。”

⑤<副>立即;立刻。常“登即”、“登时”连用。《孔雀东南飞》:“~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⑥<动>穿。《林黛玉进贾府》:“(宝玉)~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登第】应试得中。科举考试分等第,故云。

【登假】对帝王死去的讳称。

【登衍】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