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定瓷热度:41

词语定瓷拆分为汉字:

定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定字字源来历,定字演变

不动的,不变的:~额。~价。~律。~论。~期。~型。~义。~都(dū)。~稿。~数(shù)(a.规定数额;b.指天命;c.规定的数额)。断~。规~。鉴~。使不变动:~案。~罪。决~。确~。平安,平靖(多指局势):大局已~。镇静,安稳(多指……

瓷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瓷字字源来历,瓷字演变

用高岭土烧成的一种质料,所做器物比陶器细致而坚硬:陶~。~瓶。~壶。~碗。~器。~砖。……

 

查询词语:定瓷

汉语拼音:dìng cí

近义词:定窑

词语定瓷基本解释

定瓷(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一般指定窑。定瓷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宋代有 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定窑则是五大名窑中唯一烧制白瓷的窑场,定瓷历经唐、五代、宋、金、元,长达500余年盛烧而不衰。

词语定瓷在线造句

  1. 到20世纪70年代,定瓷在沉寂了多年之后又进入了复苏期。

  2. 定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

  3. 埃及、欧洲、东南亚的文物遗址中都有定瓷的遗物。

词语定瓷百科解释:

“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这句赞誉的就是曲阳的定瓷。定瓷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宋代有 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定窑则是五大名窑中唯一烧制白瓷的窑场,定瓷历经唐、五代、宋、金、元,长达500余年盛烧而不衰。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滋村、野北村及东西燕川村,在宋代属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故名。 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定窑以烧制白瓷为主,我国北方古代著名的瓷窑遗址,其窑址在今保定市曲阳县境内,因曲阳在唐、宋时期隶属定州 故称“定瓷”。2008年,定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曲阳县矿产资源丰富,有大理石、煤炭、耐火土、石灰石等。定窑遗址东起北镇(龙泉镇)通天河畔,西止燕川山下,方圆20华里,总面积达150多万平方米,俗称“一溜十八坡”。遗址依四面山,傍三面水,为太行山系天宝之地。南北贯穿有两条天然沟壑,一名“泉水沟”,一名“马驿沟”,长年流淌,水质纯净,冬暖夏凉,窑场即由此而建。遗址一带白煤、烟煤蕴藏丰富,盛产石英、长石、黏土等大量陶瓷原料。

定瓷瓷质细腻,釉色润泽如玉,人们常以“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来盛赞定瓷之美。五大名窑中,唯定窑以装饰见长,刻花潇洒奔逸,刀行似流水,花成如满月,印花则制范精细,富有华贵典雅的气韵。定瓷烧制始于唐代,北宋时期进入鼎盛,后定窑毁于元代战乱,烧制技艺也随之失传。 虽然定瓷传统烧制技艺失传,但在曲阳一带,民间粗瓷制作工艺一直延续下来。20世纪70年代,在庞永辉的老师陈文增和蔺占献、和焕等人的反复试制下,历经几十年坎坷,终使定瓷烧制技艺重获生机。

定瓷传统烧制工艺十分复杂。一般是从当地掘取石英、长石、黏土等,按一定配比加工成泥料,经陈腐后拉坯成型。宋代使用双人操作的辘轳车拉坯,拉出的坯经修整后再进行刻花装饰。加工成的器坯采用浸入法施釉,再经芒口处理后即可入窑烧制。 在陶瓷史上,定窑的匠工们最早发明了用覆烧法烧制瓷器。史载:江西景德镇、山西平定、四川彭县、北京龙泉务诸窑皆仿效定窑而形成庞大的定窑系。定瓷之美在于极简。一方面它的颜色大多为暖白色,细薄润滑的釉面白中闪黄,给人以温柔恬静的美感;另一方面它的修饰多用印花、刻花,线条流畅简洁,清淡雅致。

2017年6月,由曲阳县人民政府投资建设,占地9999平方米,展陈面积3000平方米,以被称为“中国定窑第一人”陈文增命名的定瓷艺术馆在曲阳县开馆,常设陈文增定窑瓷器展、书法作品展、诗词展和定窑历史展、陈文增艺术文献展等,陈文增生前2000余件无偿捐献的定瓷、诗词、书法作品及研究著作全部展出,并免费向公众开放,供来自国内的各界人士共同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