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热度:114

词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拆分为汉字:

北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北字字源来历,北字演变

1. 北 [běi]2. 北 [bèi]北 [běi]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方。~辰(古书指北极星)。~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

斗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斗字字源来历,斗字演变

1. 斗 [dǒu]2. 斗 [dòu]斗 [dǒu]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量粮食的器具:~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狭小,见识短浅)。形容小东西的大:~胆。形容大东西的小:~……

卫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卫字字源来历,卫字演变

保护,防护:保~。捍~。~道(卫护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如“~~士”)。~戍(警备,多用于首都)。~冕。防护人员:警~。后~。古代称驴:“策双~来迎”。中国明代驻兵的地点(后只用于地名):威海~(在山东省)。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姓。……

星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星字字源来历,星字演变

天文学上指宇宙间能发光的或反射光的天体;一般指夜间天空中发光的天体:~球。恒~。行(xíng )~。卫~。披~戴月。细碎的小颗粒东西:火~儿。秤等衡器上记数的点:定盘~。军官衣领上的徽记:五~将军。形容夜间:~行。~奔。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导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导字字源来历,导字演变

指引,带领:领~。引~。向~(引路的人)。倡~。推~。~引。~游。~向。~师。~言。传引,传向:传~。~热。~致(引起)。启发:开~。教~。因势利~。……

航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航字字源来历,航字演变

船。行船或飞行:~海。~空。~天。~行(xíng )。~班。民~。……

系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系字字源来历,系字演变

1. 系 [xì]2. 系 [jì]系 [xì]有联属关系的:~统。~列。~数。水~。世~。高等学校中按学科分的教学单位:中文~。化学~。关联:干~。关~。联结,栓:~缚。~绊。~马。维~。名誉所~。牵挂:~恋。~念。是:确~实情。把人或东……

统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统字字源来历,统字演变

总括,总起来:~一。~率(shuài)。~帅。~摄(统辖)。~考。~筹。~战。~共。~购~销。事物的连续关系:系~。血~。传(chuán )~。体~。……

 

查询词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汉语拼音:běi dǒu wèi xīng dǎo háng xì tǒng

词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本解释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BDS,又称为:COMPASS,中文音译名称:BeiDou)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且具备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为分米、厘米级别,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全球范围内已经有137个国家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签下了合作协议。随着全球组网的成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未来的国际应用空间将会不断扩展。

2023年5月17日10时49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

词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线造句

  1. 本文重点介绍我国自主研制是全天候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综述

  3.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需求及效益分析

词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百科解释: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系统规划

  1. 系统标识

    系统标志创意说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志由正圆形、写意的太极阴阳鱼、北斗星、网格化地球和中英文文字等要素组成。圆形构型象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圆满”,深蓝色的太空和浅蓝色的地球代表航天事业。太极阴阳鱼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北斗星是自远古时起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导航装置,两者结合既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又象征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为人们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的行业特点,同时还寓意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网格化地球和中英文文字代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

    001.jpg

  2. 标志

    标志由标准图形和标准色组成。

  3. 标准色

    PANTONE:主要在重要场合、重要项目上使用或单色彩色印刷时使用,根据具体情况而定。CMYK:主要用于胶版印刷和四色印刷中使用。RGB:主要用于显示色值。

    001.jpg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准色值对照表

    颜色

    标准色1(天蓝)

    标准色2(深蓝)

    色值

    PANTONE

    292C

    PANTONE

    534C

    CMYK

    65,00,10,00

    CMYK

    100,70,00,00

    RGB

    69,162,188

    RGB

    36,72,118

  4. 应用备注

    基本要素是实际应用中最基本的元素,是整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视觉识别系统的原始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必须严格遵守制作规范,不得拆分、改变使用标准图形或随意更改标准颜色。

  5. 发展目标

    满足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全球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服务;发展北斗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深化国际合作,共享卫星导航发展成果,提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综合应用效益。

  6. 建设原则

    自主。坚持自主建设、发展和运行北斗系统,具备向全球用户独立提供卫星导航服务的能力。

    开放。免费提供公开的卫星导航服务,鼓励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兼容。提倡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开展兼容与互操作,鼓励国际交流与合作,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渐进。分步骤推进北斗系统建设,持续提升北斗系统服务性能,不断推动卫星导航产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7. 基本组成

    北斗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

    空间段由若干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组成。

    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时间同步/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地面站,以及星间链路运行管理设施。

    用户段包括北斗及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芯片、模块、天线等基础产品,以及终端设备、应用系统与应用服务等。

  8. 增强系统

    北斗系统增强系统包括地基增强系统与星基增强系统。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共建共享”的原则,整合国内地基增强资源,建立以北斗为主、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卫星导航服务体系。利用北斗/GNSS高精度接收机,通过地面基准站网,利用卫星、移动通信、数字广播等播发手段,在服务区域内提供1-2米、分米级和厘米级实时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系统建设分两个阶段实施,一期为2014年到2016年底,主要完成框架网基准站、区域加强密度网基准站、国家数据综合处理系统,以及国土资源、交通运输、中科院、地震、气象、测绘地理信息等6个行业数据处理中心等建设任务,建成基本系统,在全国范围提供基本服务;二期为2017年至2018年底,主要完成区域加强密度网基准站补充建设,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和运行连续性、稳定性、可靠性,具备全面服务能力。

    北斗星基增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搭载卫星导航增强信号转发器,可以向用户播发星历误差、卫星钟差、电离层延迟等多种修正信息,实现对于原有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的改进。按照国际民航标准,开展北斗星基增强系统设计、试验与建设。已完成系统实施方案论证,固化了系统下一代双频多星座(DFMC)SBAS标准中的技术状态,进一步巩固了BDSBAS作为星基增强服务供应商的地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

  1. 发展历程

    中国高度重视北斗系统建设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第一步,建设北斗一号系统。1994年,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2000年,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建成系统并投入使用,采用有源定位体制,为中国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2003年发射第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进一步增强系统性能。

    第二步,建设北斗二号系统。2004年,启动北斗二号系统工程建设;2012年年底,完成14颗卫星(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发射组网。北斗二号系统在兼容北斗一号系统技术体制基础上,增加无源定位体制,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第三步,建设北斗三号系统。2009年,启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2018年年底,完成19颗卫星发射组网,完成基本系统建设,向全球提供服务;计划2020年年底前,完成30颗卫星发射组网,全面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北斗三号系统继承北斗有源服务和无源服务两种技术体制,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基本导航(定位、测速、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服务,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还可享有区域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等服务。

    截至2019年9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在轨卫星已达39颗。从2017年底开始,北斗三号系统建设进入了超高密度发射。北斗系统正式向全球提供RNSS(英文:Radio Navigation Satellite Service,中文: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 )服务,在轨卫星共39颗。

    2020年6月16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任务因故推迟。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6月23日9时4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2020年7月31日上午10时30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2020年12月15日,北斗导航装备与时空信息技术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成立。

    2021年3月4日解放军报北京3月4日电(徐童、记者安普忠)记者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获悉,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以来,系统运行稳定,持续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开启全球化、产业化新征程。

    2021年5月26日,在中国南昌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中国北斗 卫星导航系统主管部门透露,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年均增长达20%以上。截至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总体产值已突破4000亿元。预估到2025年,中国北斗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

    2022年,全面国产化的长江干线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北斗智能船载终端陆续投放航运市场,长江干线1.5万余艘船舶用上北斗系统。

    2022年1月,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圆满完成52颗在轨运行的北斗导航卫星健康状态评估工作。“体检”结果显示,所有北斗导航卫星的关键技术指标均满足正常提供各类服务的要求。

    2022年8月,随着第一个北斗导航探空仪在广东清远探空站施放,中国探空业务改革试点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2035年,中国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进一步提升时空信息服务能力,为人类走得更深更远做出中国贡献。

    2022年9月,工信部表示,在北斗应用方面,国内北斗高精度共享单车投放量突破500万辆,货车前装北斗超过百万辆。2022年上半年,新进网手机中有128款支持北斗,出货量合计1.32亿部,出货量占比达98.5%。

    2022年11月4日消息,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表示,北斗三号在轨卫星,加上原来超期服役的北斗二号,一共有 45 颗卫星在轨提供服务,系统的性能很好。

    2022年11月18日,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消息,历经四年研发,由中国铁建铁四院牵头承担的《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铁路及航运领域应用技术研究》成功完成。该研究解决了中国铁路勘测完全依赖GPS的问题,可实现北斗系统全替代,是中国交通领域探索“中国方案”的一次突破创新。

    2022年11月16日至29日,国际搜救卫星组织(COSPAS-SARSAT)第67届公开理事会召开。大会开幕式上正式宣布中国政府与COSPAS-SARSAT四个理事国完成《北斗系统加入国际中轨道卫星搜救系统合作意向声明》的签署,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加入国际中轨道卫星搜救系统。

    2022年12月14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发布消息,宣布高德地图调用的北斗卫星日定位量已超过2100亿次,提供的定位导航服务实现北斗主导。

    2023年2月,公开数据显示,北斗终端数量在交通运输营运车辆领域超过800万台,农林牧渔业达到130余万台。

    截至2023年7月,北斗系统已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

  2. 发展特色

    北斗系统的建设实践,实现了在区域快速形成服务能力、逐步扩展为全球服务的发展路径,丰富了世界卫星导航事业的发展模式。

    北斗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北斗系统空间段采用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高轨卫星更多,抗遮挡能力强,尤其低纬度地区性能特点更为明显。

    二是北斗系统提供多个频点的导航信号,能够通过多频信号组合使用等方式提高服务精度。

    三是北斗系统创新融合了导航与通信能力,具有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五大功能。

  3. 建设进展

    截至2018年年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并提供全球服务,包括“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世界各地均可享受到北斗系统服务。

  4. 工程建设方面

    (1)空间段实现全球组网。当前,北斗一号系统已退役;北斗二号系统15颗卫星连续稳定运行;北斗三号系统正式组网前,发射了5颗北斗三号试验卫星,开展在轨试验验证,研制了更高性能的星载铷原子钟(天稳定度达到10-14量级)和氢原子钟(天稳定度达到10-15量级),进一步提高了卫星性能与寿命;成功发射了19颗组网卫星(其中,18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已提供服务,1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处于在轨测试状态),构建了稳定可靠的星间链路,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

    (2)地面段实施了升级改造。北斗三号系统建立了高精度时间和空间基准,增加了星间链路运行管理设施,实现了基于星地和星间链路联合观测的卫星轨道和钟差测定业务处理,具备定位、测速、授时等全球基本导航服务能力;同时,开展了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国际搜救、精密单点定位等服务的地面设施建设。

  5. 系统运行方面

    (1)健全稳定运行责任体系。完善北斗系统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多方联动的常态化机制,完善卫星自主健康管理和故障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大型星座系统的运行管理保障能力,推动系统稳定运行工作向智能化发展。

    (2)实现系统服务平稳接续。北斗三号系统向前兼容北斗二号系统,能够向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服务。

    (3)创新风险防控管理措施。采用卫星在轨、地面备份策略,避免和降低卫星突发在轨故障对系统服务性能的影响;采用地面设施的冗余设计,着力消除薄弱环节,增强系统可靠性。

    (4)保持高精度时空基准,推动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时间坐标框架的互操作。北斗系统时间基准(北斗时),溯源于协调世界时,采用国际单位制(SI)秒为基本单位连续累计,不闰秒,起始历元为2006年1月1日协调世界时(UTC)00时00分00秒。北斗时通过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保持的UTC,即UTC(NTSC)与国际UTC建立联系,与UTC的偏差保持在50纳秒以内(模1秒),北斗时与UTC之间的跳秒信息在导航电文中发播。北斗系统采用北斗坐标系(BDCS),坐标系定义符合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规范,采用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CGCS2000)的参考椭球参数,对准于最新的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每年更新一次。

    (5)建设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统筹国内外资源,建成监测评估站网和各类中心,实时监测评估包括北斗系统在内的各大卫星导航系统星座状态、信号精度、信号质量和系统服务性能等,向用户提供原始数据、基础产品和监测评估信息服务,为用户应用提供参考。

    2023年11月,《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0最新修订版正式生效,其中包含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准和建议措施,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ICAO)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

  6. 服务性能

    截至2018年12月,北斗系统可提供全球服务,在轨工作卫星共33颗,包含15颗北斗二号卫星和18颗北斗三号卫星,具体为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7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21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

    北斗系统当前基本导航服务性能指标

    服务区域

    全球

    定位精度

    水平10米、高程10米(95%)

    测速精度

    0.2米每秒(95%)

    授时精度

    20纳秒(95%)

    服务可用性

    优于95%,在亚太地区,定位精度水平5米、高程5米(95%)

  7. 搜救载荷

    2017年,启动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搜救卫星组织工作。

    2018年9月、2019年9月和11月,分三批次在六颗北斗卫星上搭载了搜救载荷。

    2022年3月16日至25日,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第66届理事会(CSC-66)确认北斗系统搭载的六颗搜救载荷符合全球中轨卫星搜救系统空间段标准要求,标志着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的技术审核工作全部完成,这是北斗国际化工作取得的又一次重要进展,将有助于中国履行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提升全球遇险与安全报警效率。

  8. 全面检测

    2022年1月,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圆满完成52颗在轨运行的北斗导航卫星健康状态评估工作。“体检”结果显示,所有北斗导航卫星的关键技术指标均满足正常提供各类服务的要求。

    在北斗卫星管理机房,一份份“卫星体检报告表”详细记录了科技人员针对卫星部件、分系统、整星运行状态等方面,以及电源、测控、载荷等分系统的关键指标因素、评价结论、参考标准等内容的研判分析,并个性化为每颗卫星制定了维护保养计划,确保卫星持续保持良好工作状态。

    “此次全面‘体检’工作,主要由各卫星负责人制定健康明细检查方案,由系统总体完成审核后,在不影响正常提供导航服务的原则下,由测控系统组织卫星研制单位和用户部门共同实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某室主任陈宁表示。

    据了解,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以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作为北斗测控和星间链路两大核心系统的主责单位,通过严格落实北斗系统“六位一体”及“1+8”工作体系要求,圆满完成了对全系统日常运维、例行控制、异常处置等工作。通过确立“定星定人”制度,建立“一星一事一表”机制,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在轨航天器长期管理能力持续向精细化、精准化逐步跃升。

  9. 后续服务

    未来,北斗系统将持续提升服务性能,扩展服务功能,增强连续稳定运行能力。2020年年底前,北斗二号系统还将发射1颗地球静止轨道备份卫星,北斗三号系统还将发射6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进一步提升全球基本导航和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并实现全球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国际搜救、精密单点定位等服务能力。

  10. 基本导航服务

    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空间信号精度将优于0.5米;全球定位精度将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亚太地区定位精度将优于5米,测速精度优于0.1米/秒,授时精度优于10纳秒,整体性能大幅提升。

  11. 短报文通信服务

    中国及周边地区短报文通信服务,服务容量提高10倍,用户机发射功率降低到原来的1/10,单次通信能力1000汉字(14000比特);全球短报文通信服务,单次通信能力40汉字(560比特)。

  12. 星基增强服务

    按照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服务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支持单频及双频多星座两种增强服务模式,满足国际民航组织相关性能要求。

  13. 国际搜救服务

    按照国际海事组织及国际搜索和救援卫星系统标准,服务全球用户。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共同组成全球中轨搜救系统,同时提供返向链路,极大提升搜救效率和能力。

  14. 精密单点定位服务

    服务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具备动态分米级、静态厘米级的精密定位服务能力。

    2020年北斗系统计划提供的服务类型

    服务类型

    信号频点

    卫星

    基本导航服务

    公开

    B1I,B3I,B1C,B2a

    3IGSO+24MEO

    B1I,B3I

    3GEO

    授权

    B1A,B3Q,B3A

    -

    短报文通信服务

    区域

    L(上行),S(下行)

    3GEO

    全球

    L(上行)

    14MEO

    B2b(下行)

    3IGSO+24MEO

    星基增强服务(区域)

    BDSBAS-B1C,BDSBAS-B2a

    3GEO

    国际搜救服务

    UHF(上行)

    6MEO

    B2b(下行)

    3IGSO+24MEO

    精密单点定位服务(区域)

    B2b

    3GEO

    (注:GEO-地球静止轨道,IGS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MEO-中圆地球轨道)

  15. 未来计划

    2035年前,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为未来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提供核心支撑。届时,从室内到室外、深海到深空,用户均可享受全覆盖、高可靠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更好地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2022年11月4日消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23年计划发射3至5颗卫星,进一步强化星座,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

中国积极培育北斗系统的应用开发,打造由基础产品、应用终端、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构成的产业链,持续加强北斗产业保障、推进和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改善产业环境,扩大应用规模,实现融合发展,提升卫星导航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基础产品及设施

    北斗基础产品已实现自主可控,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多款北斗芯片实现规模化应用,工艺水平达到28纳米。截至2018年11月,国产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等基础产品销量已突破7000万片,国产高精度板卡和天线销量分别占国内市场30%和90%的市场份额。

    建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截至2018年12月,在中国范围内已建成2300余个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在交通运输、地震预报、气象测报、国土测绘、国土资源、科学研究与教育等多个领域为用户提供基本服务,提供米级、分米级、厘米级的定位导航和后处理毫米级的精密定位服务。

  2. 行业及区域应用

    北斗系统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系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交通运输方面,北斗系统广泛应用于重点运输过程监控、公路基础设施安全监控、港口高精度实时定位调度监控等领域。截至2018年12月,国内超过600万辆营运车辆、3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中心城市约8万辆公交车、3200余座内河导航设施、2900余座海上导航设施已应用北斗系统,建成全球最大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有效提升了监控管理效率和道路运输安全水平。据统计,2017年与2011年中国道路运输重特大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失踪人数相比均下降50%。

    农林渔业方面,基于北斗的农机作业监管平台实现农机远程管理与精准作业,服务农机设备超过5万台,精细农业产量提高5%,农机油耗节约10%。定位与短报文通信功能在森林防火等应用中发挥了突出作用。为渔业管理部门提供船位监控、紧急救援、信息发布、渔船出入港管理等服务,全国7万余只渔船和执法船安装北斗终端,累计救助1万余人。

    水文监测方面,成功应用于多山地域水文测报信息的实时传输,提高灾情预报的准确性,为制定防洪抗旱调度方案提供重要支持。

    气象测报方面,研制一系列气象测报型北斗终端设备,形成系统应用解决方案,提高了国内高空气象探空系统的观测精度、自动化水平和应急观测能力。

    通信系统方面,突破光纤拉远等关键技术,研制出一体化卫星授时系统,开展北斗双向授时应用。

    电力调度方面,开展基于北斗的电力时间同步应用,为在电力事故分析、电力预警系统、保护系统等高精度时间应用创造了条件。

    救灾减灾方面,基于北斗系统的导航、定位、短报文通信功能,提供实时救灾指挥调度、应急通信、灾情信息快速上报与共享等服务,显著提高了灾害应急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

    公共安全方面,全国40余万部警用终端联入警用位置服务平台。北斗系统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二十国集团峰会等重大活动安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大众应用

    北斗系统大众服务发展前景广阔。基于北斗的导航服务已被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位置服务等厂商采用,广泛进入中国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2019年5月10日,由中国联通与华大北斗共同成立的“5G+北斗高精度定位开放实验室”将运营商、芯片模组商、设备商、垂直行业应用商、研究机构及高校联合起来,构建基于5G和北斗的合作生态系统,共同推动5G+北斗的高精度定位在垂直行业的应用落地。

    电子商务领域,国内多家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货车及配送员,应用北斗车载终端和手环,实现了车、人、货信息的实时调度。

    智能手机应用领域,国内外主流芯片厂商均推出兼容北斗的通导一体化芯片。2018年前三季度,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智能手机约有470款具有定位功能,其中支持北斗定位的有298款,北斗定位支持率达到63%以上。

    2022年9月6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布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的大众智能手机Mate50系列。

    智能穿戴领域,多款支持北斗系统的手表、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以及学生卡、老人卡等特殊人群关爱产品不断涌现,得到广泛应用。

    2022年11月,高德地图上线了北斗卫星定位查询系统,大众在定位导航时可查看当前所调用的北斗卫星数量、信号强度等信息。高德地图每日为用户提供的海量导航服务次数中,已有一多半通过北斗系统的定位能力主导实现。

  4. 工程研究中心成立

    2020年12月15日,北斗导航装备与时空信息技术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成立。该工程研究中心由国家铁路局授牌,将直接服务于中国北斗和中国高铁的深度融合应用。

  5. 日定位量

    2022年9月,百度地图官方公告发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的最新进展。百度地图宣布正式切换为北斗优先定位,百度地图智能定位开放服务升级为百度地图北斗定位开放平台,北斗卫星日定位量首次突破1000亿次;同时,在北斗深度赋能下,百度地图日前还全面升级了车道级导航、车位级导航等多项功能。

    2022年12月14日消息近日,高德地图公布了基于北斗系统的应用相关数据,其调用的北斗卫星日定位量已超过2100亿次,提供的定位导航服务实现北斗主导,北斗+地图导航正为大众提供更优质服务。

  6. 全面应用

    截至2023年3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自2020年建成开通以来,全国已有超过790万辆道路营运车辆、4.7万多艘船舶、4万多辆邮政快递干线车辆应用北斗系统,近8000台各型号北斗终端在铁路领域应用推广;北斗自动驾驶系统农机超过10万台,覆盖深耕、插秧、播种、植保、收获、秸秆处理和烘干等各个环节;2587处水库应用北斗短报文通信服务水文监测,650处变形滑坡体设置了北斗监测站点;搭载国产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的共享单车投放已突破500万辆,覆盖全国450余座城市;基于北斗高精度的车道级导航功能,已在8个城市成功试点,并逐步向全国普及。

  7. 四川牧民

    2023年11月18日消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官方发文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牧民用北斗卫星放牛,再也不怕牦牛丢失了。

  8. 华为产品应用

    2023年11月,根据华为官网新增的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的产品型号,MatePad Pro 11新平板或将首次搭载北斗卫星消息功能,这是继手机、手表产品之后,华为首次将北斗技术拓展应用在平板领域。11月28日,华为MatePad Pro 11平板发布是全球首款支持双向北斗卫星消息的大众平板。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合作

持续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开展协调合作,推动系统间兼容与互操作,共同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1. 中俄卫星导航合作

    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了中俄卫星导航重大战略合作项目委员会;签署了中俄政府间《关于和平使用北斗和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合作协定》《中国北斗和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以及《和平利用北斗系统和格洛纳斯系统开展导航技术应用合作的联合声明》等成果文件;围绕兼容与互操作、增强系统与建站、监测评估、联合应用等领域设立联合工作组,开展务实合作,推进10个标志性合作项目并取得阶段进展,完成中俄卫星导航监测评估服务平台建设并开通运行,促进两系统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2022年2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并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普京举行会晤。访问期间,双方有关部门和企业签署了合作文件《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俄罗斯联邦)关于北斗和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时间互操作的合作协议》

    2022年9月27日,据俄罗斯《生意人报》网站报道,俄罗斯和中国订立了在对方境内部署“格洛纳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北斗系统地面站的协议。根据协议,“格洛纳斯”和北斗系统将分别在中俄设置地面站。三个俄罗斯测量站将建在中国长春、乌鲁木齐和上海,三个中国测量站将建在奥布宁斯克、伊尔库茨克和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2. 中美卫星导航合作

    建立中美卫星导航合作对话机制,签署了系统间《中美卫星导航系统(民用)合作声明》《北斗与GPS信号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标志着两系统在国际电联框架下实现了射频兼容,北斗系统B1C信号与GPS系统L1C信号达成互操作;在兼容与互操作、增强系统、民用服务等领域设立联合工作组,推动合作交流。

  3. 中欧卫星导航合作

    成立了中欧兼容与互操作工作组,开展多轮会谈;持续推进频率协调;在中欧空间科技合作对话机制下开展广泛交流。

  4. 与阿根廷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2020年12月16日,在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邹肖力,阿根廷驻中国大使路易斯·克莱科勒尔见证下,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与阿根廷国家空间活动委员会主任劳尔·库里切夫斯基在线签署卫星导航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是中国在南美地区签署的第一份卫星导航领域合作协议,标志着中阿双方在卫星导航领域正式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创新

  1. 标准进展

    发布了北斗系统规范性文件。自2011年起根据北斗系统建设和应用进展,有计划、分步骤地拟制了空间信号B1I、B1C、B2a和B3I接口控制文件(ICD),性能规范文件(PS),并通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对外发布,是北斗系统提供服务公开承诺的具体表现。

    全面开展了民航、海事、移动通信、接收机通用数据格式国际标准化工作。

    一是国际民航方面

    2010年9月中国国家民航局在ICAO第37届大会上,正式提交北斗系统进入ICAO标准申请;2011年1月,ICAO第192次理事会以决议形式,同意北斗系统逐步进入ICAO标准框架;北斗为国际民航应用提供B1I、B1C、B2a等3种服务信号的策略获得认可;累计参加ICAO导航系统专家组(NSP)10余次会议,基本完成了北斗B1I信号标准和建议措施(SARPs)草案核心内容修订;同时与工业界标准组织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RTCA)、欧洲民用航空设备组织(EUROCAE)建立了联系。

    二是国际海事方面

    2014年11月IMO海上安全分委会(MSC)94次会议完成了北斗系统作为世界无线电导航系统(WWRNS)的最终认可,北斗系统成为第三个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世界无线电导航系统;完成了船载北斗接收机设备性能标准,标准号MSC.379(93);通过了支持北斗的多系统船载导航接收机性能标准,标准号MSC.401(95);2017年3月IMO航行安全、通信与搜救分委会(NCSR)第4次会议将北斗写入海事应用的PNT导则内;2018年5月IMO启动了北斗报文服务系统加入全球海上遇险搜救系统(GMDSS)的申请工作。

    三是移动通信方面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之二(3GPP2)、开放移动联盟(OMA)等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全面推动北斗标准化工作,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支持北斗B1I定位业务的24项标准已获得通过,包括技术标准、功能和性能标准、测试标准,2018年9月3GPPRAN#81次全会通过了启动B1C信号标准化工作提案。四是接收机通用数据格式方面,全面启动了推动北斗进入国际海事无线电技术委员会(RTCM)、美国国家海洋电子协会(NMEA)、国际GNSS服务组织(IGS)等相关国际组织关于卫星导航接收机国际通用数据标准的工作;推动RTCM第104专业委员会成立北斗工作组及恢复网络RTK工作组,中方均任工作组组长;RTCM10402.X差分电文标准、RTCM10403.X差分电文标准、RTCM10410.1Ntrip差分电文互联网传输标准、RTCM10401.3RSIM差分基准站完备性监测标准等增加北斗区域信号的修订工作已基本完成;支持北斗的NMEA-0183标准完成修订;2016年1月全面支持北斗的RINEX3.03版本通过RTCMSC-104会议批准并正式发布。

    初步形成了“政产学研用”共同推动的局面。自2010年起,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与工信部、国家民航局、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等部门密切合作,持续开展北斗国际标准化工作,组织国内优势力量,梳理了北斗国际标准化工作内容,从总体推进与深化研究、标准技术研究与编制、测试与试验验证、国际参会技术协调等方面有序开展工作。此外,中国民航局于2015年成立了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际标准化与民航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政策研究、规划制定、技术标准研制、产品研发与应用等工作。

  2. 系统特点

    北斗系统的建设实践,走出了在区域快速形成服务能力、逐步扩展为全球服务的中国特色发展路径,丰富了世界卫星导航事业的发展模式。北斗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北斗系统空间段采用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高轨卫星更多,抗遮挡能力强,尤其低纬度地区性能优势更为明显。

    二是北斗系统提供多个频点的导航信号,能够通过多频信号组合使用等方式提高服务精度。

    三是北斗系统创新融合了导航与通信能力,具备定位导航授时、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短报文通信和国际搜救等多种服务能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射动态

  1. 发射记录

    北斗卫星发射记录

    发射时间

    火箭型号

    卫星编号

    卫星类型

    发射地点

    2000年10月31日

    长征三号甲

    北斗-1A

    北斗1号

    西昌

    2000年12月21日

    长征三号甲

    北斗-1B

    2003年05月25日

    长征三号甲

    北斗-1C

    2007年02月03日

    长征三号甲

    北斗-1D

    2007年04月14日04时11分

    长征三号甲

    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M1)

    北斗2号

    2009年04月15日

    长征三号丙

    第二颗北斗导航卫星(G2)

    2010年01月17日

    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G1)

    2010年06月02日

    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G3)

    2010年08月01日05时30分

    长征三号甲

    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I1)

    2010年11月01日00时26分

    长征三号丙

    第六颗北斗导航卫星(G4)

    2010年12月18日04时20分

    长征三号甲

    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I2)

    2011年04月10日04时47分

    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I3)

    2011年07月27日05时44分

    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I4)

    2011年12月02日05时07分

    第十颗北斗导航卫星(I5)

    2012年02月25日00时12分

    长征三号丙

    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2年04月30日04时50分

    长征三号乙

    第十二、十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2012年09月19日03时10分

    长征三号乙

    第十四、十五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

    长征三号丙

    第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6年03月30日04时11分

    长征三号甲

    第二十二颗北斗导航卫星(备份星)

    2016年06月12日23时30分

    长征三号丙

    第二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备份星)

    2018年07月10日04时58分

    长征三号甲

    第三十二颗北斗导航卫星(备份星)

    2019年05月17日23时48分

    长征三号丙

    第四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备份星)

    2015年03月30日21时52分

    长征三号丙

    第十七颗北斗导航卫星

    北斗3号试验系统

    2015年07月25日20时29分

    长征三号乙

    第十八、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5年09月30日07时13分

    长征三号乙

    第二十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6年02月01日15时29分

    长征三号丙

    第二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7年11月05日19时45分

    长征三号乙

    第二十四、二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

    北斗3号

    2018年01月12日07时18分

    长征三号乙

    第二十六、二十七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8年02月12日12时03分

    长征三号乙

    第二十八、二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8年03月30日01时56分

    长征三号乙

    第三十、三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8年07月29日09时48分

    长征三号乙

    第三十三、三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8年08月25日07时52分

    长征三号乙

    第三十五、三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8年09月19日22时07分

    长征三号乙

    第三十七、三十八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8年10月15日12时23分

    长征三号乙

    第三十九、四十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8年11月01日23时57分

    长征三号乙

    第四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8年11月19日02时07分

    长征三号乙

    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9年04月20日22时41分

    长征三号乙

    第四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9年06月25日02时09分

    长征三号乙

    第四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9年09月23日05时10分

    长征三号乙

    第四十七、四十八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9年11月05日01时43分

    长征三号乙

    第四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9年11月23日08时55分

    长征三号乙

    第五十、五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9年12月16日15时22分

    长征三号乙

    第五十二、五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

    2020年03月09日19时55分

    长征三号乙

    第五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

    2020年06月23日09时43分

    长征三号乙

    第五十五颗北斗导航卫

    2023年12月26日11时26分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与远征一号上面级

    第57颗、58颗北斗导航卫星

    北斗三号


  2. 发射任务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2021年10月消息,北斗系统已服务于电力等国家核心基础设施。

    2022年3月22日,中国首个地铁北斗定位系统在北京首都机场线开工建设,将率先使用北斗系统定位精度2米,预计年内建成。

    2022年3月,10万台北斗农机装备自动驾驶辅助系统项目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正式装机投产。

    202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主要负责同志就推动“十四五”北斗产业发展答记者问表示,据有关机构统计,到“十三五”末,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截至2021年底,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10亿台/套。2021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中支持北斗的已达3.24亿部,占国内智能手机总出货量94.5%。“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强化政府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北斗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加强监督管理,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4月消息,“十四五”时期,要紧紧抓住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和开通服务的重大机遇,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围绕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以推动北斗规模应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为目标,提高北斗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优化完善产业生态,推动北斗应用深度融入国民经济发展全局。

    2022年4月,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第66届理事会确认北斗系统搭载的六颗搜救载荷符合全球中轨卫星搜救系统空间段标准要求,标志着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的技术审核工作全部完成。

    截至2022年4月,中国已出台与卫星导航相关的政策法规1000余件。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委会累计发布北斗领域国家标准32项、专项标准56项,有力支撑产品制造、工程建设、运行维护,推动北斗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完成了国家北斗卫星导航标准体系修订,为今后一段时期北斗领域国家标准制修订提供依据。

    2022年4月14日上午,第十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顺义召开。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谷仓介绍,北斗三号系统全球范围定位精度实测优于4.4米,与美(国)GPS相当,亚太地区性能更优,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的定位导航设施。北斗产品已在全球一半以上国家和地区应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中国以实际行动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案例。

    当地时间2022年4月22日,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经理罗戈津在社交平台发文预告,该公司当天会向俄交通部和联邦航空运输署递交“技术性提议”:建议把俄机场内和俄使用的飞机上安装的美国GPS系统设备替换为俄罗斯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设备,替换后的这些俄系统设备可以接收到中国的“北斗”系统的导航信号。

    2022年6月,北斗系统已经连续3年出现于了高考试题当中。

    2022年11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介绍新时代中国北斗发展成就和未来愿景,分享中国北斗发展理念和实践经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指出,北斗系统自2020年开通以来,工作重点已经从聚焦系统建设转入到聚焦系统运行管理阶段,可用性已从99%提升到99.9%,实现“分秒不断”。

    2022年11月,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第106届会议在英国伦敦结束,会议通过决议,认可北斗报文服务系统加入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

    2022年11月,国际搜救卫星组织(COSPAS-SARSAT)第67届公开理事会于2022年11月16日至29日召开。大会开幕式上正式宣布中国政府与COSPAS-SARSAT四个理事国完成《北斗系统加入国际中轨道卫星搜救系统合作意向声明》的签署,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加入国际中轨道卫星搜救系统。

    2022年12月,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发布消息,截至2022年11月,北斗卫星在民用导航的日均使用量已超2100亿次。数据显示,导航平均每次定位调用的卫星数量中,北斗卫星最多,较排名第二的GPS多出30%,已超越GPS全面主导国内导航应用定位。1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发布“2022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包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内的全球十项工程成就入选。

    2023年4月27日消息,中国计划2023年发射1-3颗北斗组网备份卫星,进一步提升星座稳健性和可用性。5月17日10时49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

    2023年12月26日11时26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与远征一号上面级,成功发射第57颗、58颗北斗导航卫星。该组卫星属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后发射的首组MEO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接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3. 支援抗疫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在危难时刻,北斗系统火线驰援武汉市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设。通过利用北斗高精度技术,多数测量工作一次性完成,为医院建设节省了大量时间,保障抗击疫情“主阵地”迅速完成建设,为抗击疫情贡献北斗智慧与力量。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获荣誉

2022年12月,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发布的“2022全球十大工程成就”。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体评价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性公共资源,多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已成为发展趋势。中国始终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发展理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携手,与各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一起,共同推动全球卫星导航事业发展,让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全球、造福人类。(北斗导航系统 评)

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动建设。20多年间,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共组织了44次北斗发射任务,利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先后将4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55颗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成功率100%。(中国日报网 评)

北斗系统秉承“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发展理念,坚持“自主、开放、兼容、渐进”的原则,稳步推进北斗系统建设发展。为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接续奋斗、砥砺前行,让中国梦、北斗梦焕发更加绚烂的时代光彩和更多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