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次生灾害热度:21

词语次生灾害拆分为汉字:

次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次字字源来历,次字演变

第二:~日。~子。~等。~要。质量、品质较差的:~品。~货。等第,顺序:~第。~序。名~。化学上指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两个氧原子的:~氯酸。中间:胸~。量词,回:~数(shù)。初~。三番五~。旅行所居止之处所:旅~。舟~。~所。姓。……

生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生字字源来历,生字演变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滋~。~长。造出:~产。活的,有活力的:~存。~命。~物。~机。出~入死。舍~取义。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丧~。卫~。生活,维持生活的:~计。~意。整个生活阶段:……

灾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灾字字源来历,灾字演变

水、火、荒旱等所造成的祸害:水~。火~。~难(nàn )。~害。~患。个人的不幸遭遇:招~惹祸。幸~乐祸。破财消~。……

害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害字字源来历,害字演变

1. 害 [hài]害 [hài]有损的,与“益”相对:~虫。~鸟。引起灾难的人或事物,坏处:~处。祸~。灾~。为民除~。使受损伤:~人。损~。伤~。危~。发生疾病:~眼。心理上发生不安定情绪:~羞。~怕。杀死:杀~。遇~。妒忌:“上官大夫……

 

查询词语:次生灾害

汉语拼音:cì shēng zāi hài

词语次生灾害基本解释

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这种现象叫灾害链。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起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

自然灾害形成的过程有长有短,有缓有急。有些自然灾害,当致灾因素的变化超过一定强度时,就会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几秒钟内表现为灾害行为,像火山爆发,地震、洪水、飓风、风暴潮等,这类灾害称为突发性自然灾害。旱灾、农作物和森林的病、虫等,虽然一般要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成灾,但灾害的形成和结束仍然比较快速、明显,所以也把它们列入突发性自然灾害。另外还有一些自然灾害是在致灾因素长期发展的情况下,逐渐显现成灾的,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这类灾害通常要几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称为缓发性自然灾害。

词语次生灾害在线造句

  1. 它为能源供应系统的地震动安全控制提供了一种新设备,可防止地震次生灾害的发生。

  2. 四是全力抢修受损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严密防范次生灾害

  3. 由于强风雨荷载的作用,对输电塔造成的破坏及次生灾害时常发生。

  4. 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

  5. 同时连续的暴雨灾害还引起一连串的次生灾害,持续的对社会生产造成影响。

  6. 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

  7. 目的是为决策者提供基础水文信息,帮助领导正确决策,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

  8. 在中国,政府警告说,由于南方大雨还在继续,并且20条河流超过警戒水位,有爆发次生灾害的潜在危险。

  9. 地震次生灾害对城市造成的破坏和影响是极为严重的,有时甚至超过地震直接造成的灾害损失。

  10. 科学家估计,在过去300年间,由于火山喷发及其次生灾害死亡的人数超过26万。

  11. 诸如核电站一类的建设工程都可能导致多种严重的次生灾害

  12. 地震次生灾害预测和评价的研究

  13. 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物、构筑物;

  14. 灾害研究的两大关注点次生灾害与保险

  15. 滑坡次生灾害损失评估方法研究

  16. 1556年华县大地震的次生灾害

  17. 浅谈地震次生灾害对现代城市的影响

  18. 基于GIS的地震次生灾害数值模拟

  19. 地震次生灾害

词语次生灾害百科解释:

灾害简介

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起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和谐条件,由此还可以导生出一系列其他灾害,这些灾害泛称为衍生灾害。如大旱之后,地表与浅部淡水极度匮缺,迫使人们饮用深层含氟量较高的地下水,从而导致了氟病,这些都称为衍生灾害。

当然,灾害的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一种灾害可由几种灾因引起,或者一种灾因会同时引起好几种不同的灾害。这时,灾害类型的确定就要根据起主导作用的灾因和其主要表现形式而定。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的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

台风灾害

次生灾害,具有后发性的特点,就台风而言,房屋、桥梁以及山体等在台风中受到洪水长时间的冲刷、浸泡,但是当时没有发生坍塌,待台风、洪水退去后,由于上述原因而出现了房屋、桥梁坍塌或者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这就是次生灾害。

地震灾害

地震次生灾害是指:由于强烈地震使山体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水坝河堤决口造成水灾;震后流行瘟疫;易燃易爆物的引燃造成火灾、爆炸或由于管道破坏造成毒气泄漏以及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对人畜生命威胁等等,统称为次生灾害。

地震次生灾害主要有:火灾、水灾(海啸、水库垮坝等)、传染性疾病(如瘟疫)、毒气泄漏与扩散(含放射性物质)、其他自然灾害(滑坡、泥石流)、停产(含文化、教育事业)、生命线工程被破坏(通讯、交通、供水、供电等)、社会动乱(大规模逃亡、抢劫等)。

  1. 海城地震

    1975年2月5日海城地震(7.3级),鞍钢因停电而铁水冻结,高炉停产;营口市水电设备破坏,全市停水、停电,城市瘫痪。

  2. 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许多人失去了家园。

  3. 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7.8 级),开滦矿供电中断,涌水量猛增,矿井被淹;天津碱厂白灰捻滑坡使30多人丧生;化工厂阀门破坏、溢氯死5 人。

  4. 雅安地震

    2013年4月20号四川雅安地震(7.0级),房屋倒塌,山体滑坡,造成重大伤亡。

  5. 关东地震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震(8.2级),水管破坏, 大火持续三天两夜,横滨被烧光,东京烧掉三分之二。

  6. 新漓地震

    ”1964 年6月16日日本新漓地震(7.5级),油库受震起火“,直至 原油烧尽, 300多所民房工厂无一幸免。

  7. 旧金山地震

    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地震(8.3级),火炉翻倒引起大火,供水系统 破坏,大火持续三天三夜, 10平方公里的市区化为灰烬。

  8. 智利地震

    1960年5月6日智利地震(最大地震8.9级)引发海啸,沿 海建筑物大部分被海浪卷走,破坏房屋16万栋。

  9. 日本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最大地震9.0级)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福岛县城几乎成为一座死城。

减害对策

  1. 震前预防

    震前预防对策是人类控制和减轻次生灾害的首要一环。一旦次生灾害发生就能迅速救治,以达到减灾的目的。震前预防对策的重点是工程设防、抗震加固、次生灾害监测、进行防治次生灾害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2. 应急处置

    是指从地震预警到地震结束之间人们所采取的紧急行动。一般分为:震时应急避震对策以减少不必要的心理性次生灾害。震时生产岗位的应急处置 对策是指各行各业生产岗位的领导、工人、干部、技术人员以及家庭成员在地震预警后,所采取的防止次生灾害和保证要害系统工作连续性的一系列紧急行动和方法。

  3. 震后救治

    这是防止次生灾害蔓延扩大,减少损失的最后对策,其重点是制止次生灾害的蔓延,迅速抢救由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并有效地治理由次生灾害所造成的环境破坏。

防灾知识

  1. 防止办法

    1、对工矿企业中的易燃、易爆,要严密监视,地震时,一旦发现或易燃气体溢出,应立即组织抢救。

    2、对于大型水库、堤坝等,要预先做好防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固。水库下游的居民,在地震发生时,要严密注视堤坝的安全,遇有险情,除组织力量抢救外,要迅速向安全地带转移。

    3、大地震发生在山区,由于山崩塌方等,可能堵塞河道,遇到此种情况,要立即组织人员疏通,以免造成水灾。

    4、在接到关于地震的预报以后,要立即有秩序地疏散,尽快离开房屋。人员疏散时,要避开高楼房、烟囱、高门脸、女儿墙、高围墙等,更不要在狭窄的胡同中停留。要避开高压电线、变压器,以防电杆或电线震断触电伤人。

    5、在山区,还要远离悬崖陡壁,以免山崩、塌方时伤人。还应离开大水渠、河堤两岸,这些地方容易发生较大的地滑或塌陷。

  2. 具体表现

    由于工程结构物的破坏而随之造成的诸如地震火灾、水灾、毒气泄漏与扩散、爆炸、放射性污染、海啸、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称为地震次生灾害。

  3. 种类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