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次繁体字:次字拼音:cì次字注音:


次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2笔画总数:6五笔86版:uqwy


五笔98版:uqwy仓颉号码:imno次字结构:左右结构次字五行:金


四角号码:37182郑码查询:tdrogb2312码:B4CEBig5编码:A6B8


國語小辭典uci-code:U+6B21首尾分解:冫欠部件分解:冫欠


次造字法:形声;从欠、冫声次异体字:次𠕞𦮏

反义词:

笔顺编号:413534

笔顺读写:捺横撇折撇捺

词条已被关注:23105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0

次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鐵168.3合7361

前5.7.1合5814賓組

後2.14.13合4834

簠人77合18917賓組

前2.5.2合8169賓組

鄴3下.39.9合33056歷組

京津1559合6538

京都2307合32278歷組

史次鼎西周早期集成1354

次卣西周中期集成5405

次尊西周中期集成5994

其次句鑃春秋晚期集成421

王子嬰次盧春秋晚期集成10386

鐵168.3(甲)

前2.5.2(甲)

史次鼎(金)
西周早期

次卣(金)
西周中期

王子嬰次盧(金)
春秋晚期

其次句鑃(金)
春秋晚期

說文古文

說文‧欠部

睡.封49(隸)

睡.語8(隸)

睡.法57(隸)

新嘉量二(篆)
新莽

武榮碑(隸)
東漢

熹.易.夬(隸)
東漢

楷書

次字象形文造型-次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cì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金文1;

金文2;

说文古文;

小篆;

汉帛书;

隶书

读音:cì

“次” 在《说文》中称: “次,不前不精也。” 意思是居于后面,第二位的, 粗糙, 不精细的。 但从甲骨文写作 “” 、 金文写作 “” 的字形看,均象人张大口,唾液飞溅的样子,当是 “訾” 和 “恣” 义,即恣肆恶语伤人。小篆的人形虽不如甲、金文形象,仍可看到脱影于前的痕迹。在长期的使用中,随着字形的大量增加,表示 “恣” 和 “訾” 义的已有专字,“次”遂借用为 “不前不精” ,并使用至今。“说文古文” 字形与甲、金、篆不同,上象茅草,下象层层屋盖,当是下级吏员居住的地方,也可会意条件“次” 于宫殿。 隶书 (汉《杨震碑》 )改革篆书笔画, 写作 “” , 遂成为今文。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图为 “象形字书画” 《离骚》 (局部)

次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次
中国大陆
台湾 次
台湾
香港 次
香港
日本 次
日本
韩国 次
韩国
旧字形 次
旧字形

次字甲骨文源流

次字甲骨文源流
次-J20982
次字甲骨文源流
次-J20983
次字甲骨文源流
次-J20984

次字金文源流

次字金文源流
次-B13590
次字金文源流
次-B13591
次字金文源流
次-B13592
次字金文源流
次-B13593
次字金文源流
次-B13594

次字六书源流

次字六书源流
次-L35737
次字六书源流
次-L35738
次字六书源流
次-L35739
次字六书源流
次-L35740
次字六书源流
次-L35741
次字六书源流
次-L35742
次字六书源流
次-L35743
次字六书源流
次-L35744
次字六书源流
次-L35745
次字六书源流
次-L19720
次字六书源流
次-L19721
次字六书源流
次-L19722
次字六书源流
次-L19723
次字六书源流
次-L19724
次字六书源流
次-L19725
次字六书源流
次-L19726
次字六书源流
次-L19727
次字六书源流
次-L19728
次字六书源流
次-L19729
次字六书源流
次-L19730
次字六书源流
次-L19731
次字六书源流
次-L19732
次字六书源流
次-L19733
次字六书源流
次-L19734
次字六书源流
次-L19735

次字说文字源

次字说文字源
次-S06339

次字字源字典

次字字源字典
次-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次字基本解释

  1. 第二:~日。~子。~等。~要。

  2. 质量、品质较差的:~品。~货。

  3. 等第,顺序:~第。~序。名~。

  4. 化学上指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两个氧原子的:~氯酸。

  5. 中间:胸~。

  6. 量词,回:~数(shù)。初~。三番五~。

  7. 旅行所居止之处所:旅~。舟~。~所。

  8. 姓。

次字笔顺






横撇/横钩


次字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欠,二声。本义:临时驻扎和住宿)

  2. 同本义 [stop]

    次,舍也。——《礼记·檀弓上》注

    楚师伐 郑, 次于 鱼陵。——《左传·襄公十八年》

    泰伯素服郊次。——《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王次于 河朔。——《书·泰誓中》

  3. 指行军在一处停留三宿以上 [stay for more than three days]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资治通鉴》

  4. 又如:次止(驻止;止宿)

〈形〉

  1. 第二,居其次 [the next in order;the second]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孙子·谋攻》

  2. 又如:次从(然后;接着);次后(以后;续后);次早(第二天早上)

  3. 副,贰 [second;vice]。如:次车(副车);次介(副使);次相(副丞相)

  4. 属于质量差的 [subquality]。如:次品

〈名〉

  1. 顺序,等第 [sequence;order]

    陈胜、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史记·陈涉世家》

    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资治通鉴》

  2. 又如:二次曲线;次序(依次排列的顺序);次第(顺序,次序)

  3. 按物体的地位或事件的先后作出的排列 [order]。如:圆锥是二次曲线

  4. [量词]∶表示行动的回数 [times]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徐霞客游记》

  5. 又如:我回去过三次;一次就借了五十块钱

  6. 旅行时停留的处所 [stopover]。如:旅次

次字常用词组

  1. 次大陆 cì dà lù

    [subcontinent]

  2. 次等 cì děng

    [second-class]∶第二等的,低于或次于最好的

  3. 次第 cì dì

  4. 次第 cì dì

  5. 次官 cì guān

    [undersecretary] 旧时中央政府所属各部的副部长的职务;次于部长的职位

  6. 次货 cì huò

    [inferior goods]∶质量比标准较低的货物

  7. 次级 cì jí

    [secondarily]∶发生或发展的次序不是最初的,由分化或成长的后期产生的

  8. 次贫 cì pín

    [inferior to extreme poverty] 比赤贫贫穷的程度较低的

  9. 次品 cì pǐn

    [substandard products]∶质量比标准产品稍差的产品

  10. 次日 cì rì

    [morrow] 第二天;任何特指的或不讲自明的一天后的那一天--亦称翌日

  11. 次数 cì shù

    [number of times]∶同一个动作或事件重复出现的回数

  12. 次序 cì xù

    [order]∶排列的先后

    以奇怪的次序发布

  13. 次要 cì yào

    [secondary]∶重要性较差,不起主要决定作用的

  14. 次韵 cì yùn

    [write and reply in poems according to original poem's rhyming words] 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15. 次长 cì zhǎng

    [vice-minister] 旧称中央政府各部的副部长

  16. 次之 cì zhī

    [take second place] 列或占第二位

    该省矿藏,以锡最多,铜次之

康熙字典

【辰集下】【欠字部】

  1. 第二:~日。~子。~等。~要。

  2. 质量、品质较差的:~品。~货。

  3. 等第,顺序:~第。~序。名~。

  4. 化学上指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两个氧原子的:~氯酸。

  5. 中间:胸~。

  6. 量词,回:~数(shù)。初~。三番五~。

  7. 旅行所居止之处所:旅~。舟~。~所。

  8. 姓。

〔古文〕𦮏𠕞𠤣【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七四切,音佽。

【說文】不前不精也。

【徐曰】不前是次於上也,不精是其次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靑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

【左傳·襄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又師止曰次。

【左傳·莊三年】凡師一宿爲舍,再宿爲信,過信爲次。

【書·泰誓】戊午,王次于河朔。

又位次。

【周禮·春官】大史祭之日,執書以次位常。

【疏】謂執行祭祀之書,各居所掌位次也。

【左傳·襄二十三年】敬共朝夕,恪居官次。

又次舍。

【周禮·天官】宮正,以時比宮中之官府、次舍之衆寡。

【鄭註】次諸吏直宿,若今之部署諸廬者,舍其所居寺。

【又】宮伯,授八次八舍之職事。

【註】鄭司農云:庶子衞王宮,在內爲次,在外爲舍。

又凡舍皆曰次。

【左傳·襄二十六年】師陳焚次。

【杜註】次,舍也。焚舍,示必死。

又安行旅之處爲旅次。

【易·旅二爻】旅卽次。

又處也。

【魯語】五𠛬三次。

【註】次,處也。三次,謂朝、野、市。

又張幄於所止之處亦曰次。

【周禮·天官】掌次,朝日祀五帝,則張大次小次。

【鄭註】次謂幄也。大幄,初往所止居也。小幄,謂接祭退俟之處。又【儀禮·士冠禮】賔就次。

【鄭註】次,門外更衣處。必帷幕簟席爲之。

又市亭也。

【周禮·地官】司市,于思次以令市,而聽大治大訟。涖于介次,而聽小治小訟。

【註】思次,若今市亭也。介次,市亭之屬。別小者也。鄭司農云:次,市中𠋫樓。

又星之躔舍爲次。

【禮·月令】日窮于次。

【註】次,舍也。正義曰:謂去年季冬,日次於𤣥枵,從此以來,每引移次他辰,至此月窮盡,還次𤣥枵,故云日窮於次。又天有十二次,地有十二辰。次之與辰,上下相值。如星紀在丑,斗牛之次。𤣥枵在子,虛危之次。

又胷中曰胷次。

【莊子·田子方】喜怒哀樂,不入於胷次。

【註】次,中也。

又席閒曰席次。

【孔稚圭·北山移文】眉軒席次。

又至也。

【史記·酷吏杜周傳】內深次骨。

【註】李奇曰:其用罪,深刻至骨。

又造次,猶言草次。急遽貌。

【論語】造次必於是。

【前漢·河閒獻王傳】造次必於儒者。

又編髮爲首飾之名。

【儀禮·士昏禮】女次純衣纁袡。

【註】次,首飾,今時髲也。

【疏】《周禮》追師掌后之首服副編次。言次第髮長短爲之,如髲鬄也。別作䯸。

又雞次,楚典名。

【戰國策】蒙穀獻雞次之典而百官治。

又水名,在高平。

【水經注】若水與石門水合,水有五原,東水導源高平縣西八十里,西北流,次水注之。

又諸次,山名。亦水名。

【山海經】有大次山,小次山。又諸次之山,諸次之水出焉,東流注于河,是山多木無草。

又居次,匈奴女號,若漢公主。

【前漢·常惠傳】獲單于父行及嫂居次。

【匈奴傳】王昭君長女爲須卜居次,小女爲當于居次。

又姓。

【呂氏春秋】荆有勇士次非,亦作佽。

又【集韻】資四切,音恣。楡次,地名。

【廣輿記】楡次,縣屬太原府。

又【集韻】【正韻】𠀤津私切,音咨。次且,欲前不前也。

【易·夬卦】其行次且。《易經考異》作𨀥跙,王、鄭、馬皆作趦趄。

又湑次,漢縣名,在武威郡。

【孟康曰】次音咨。

又【集韻】才資切,音慈。具次,山名,通作茨。又【楚辭·九歎】今余邦之橫陷兮,宗鬼神之無次。閔先嗣之中絕兮,心惶惑而息悲。次亦叶慈。


考證:〔【儀禮·士冠禮】女次純衣纁袇。〕 謹照原文士冠禮改士昏禮。袇改袡。

说文解字

【七四切】-【卷八】

【原文】不前,不精也。从欠二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不前不精也
前當作歬。不歬不精皆居次之意也。
从欠。二聲。
當作从二、从欠。从二故爲次。七四切。古音在十二部。讀如漆。是以魯漆室之女、或作次室。周禮巾車軟字、杜子春讀爲桼也。
古文次。
葢象相次形。

次字文言文解释

①<动>临时驻扎和住宿。《殽之战》:“秦伯素服郊~。”《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所旁丛祠中。”《赤壁之战》:“操军不利,引~江北。”

②<动>按顺序排列,次序。《荆轲刺秦王》:“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陈涉世家》:“陈胜吴广皆~当行。”

③<动>在排列上次一等。《<论语>十则》:“多见而识广,知之~也。”《谋攻》:“凡用兵之法……全军为上,破军~之。”

④<动>及,到。《刘东堂言》:“有指摘其诗文一字者,衔之~骨,或至相殴。”

⑤<量>次,回。表示动作的次数。《游黄山记》:“历险数~。”《失街亭》:“某引兵冲杀十余~。”

【次第】1.次序;顺序。《战国策•韩策一》:“子尝教寡人,循功劳,视~。”2.依次;按先后顺序,一个接一个地。杜甫《哭李常侍峄二首》之二:“~寻书札,呼儿检赠诗。”3.状态;规模。刘桢《赠徐幹》:“起坐失~,一日三四迁。”4.转眼;顷刻。白居易《观幻》:“~花生眼,须臾烛遇风。”5.光景;情形。卢祖皋《宴清都》:“江城~,笙歌翠合,绮罗香暖。”

【次舍】1.官吏值宿退息的处所及其所居官署。《周礼•天官•宫正》:“以时比宫中之官府、~之众寡。”2.行军中的止息营地。刘安《淮南子•兵略训》:“相地形,处~,治壁垒,审烟斥,居高陵,舍出处,此善为地形者也。”

【次韵】创作应和诗时须依照原诗用韵的次序,叫“次韵”。始于唐元稹、白居易。《宋史•毕士安传》:“上元夕,与使者宴东阙下,作诗诵圣德,神宗~赐焉,当时以为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