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十三行热度:236

词语十三行拆分为汉字:

十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十字字源来历,十字演变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表示多、久:~室九空。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三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三字字源来历,三字演变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行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行字字源来历,行字演变

1. 行 [háng]2. 行 [xíng]行 [háng]行列:字里~间。罗列成~。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步行的阵列。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行业:同~。各~各业。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

 

查询词语:十三行

汉语拼音:shí sān xíng

词语十三行基本解释

1.法帖名。晋王献之所书《洛神赋》真迹,至南宋时仅存十三行,共二百五十字。故名。今传本有玉版十三行﹑柳跋十三行两种。参阅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十一。

2.鸦片战争前广州港口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之总称。行数并不固定。十三行对官府负有承蓖交纳外洋税饷﹑规礼,传达政令及管理外洋商务人员等义务;也享有对外贸易特权。1842年《南京条约》订立后,十三行专营对外贸易的特权被取消,乃日趋没落。相传十三行名称起于明代,意义不详。俗亦称"洋行"﹑"洋货行"﹑"外洋行"。

3.清代天津脚夫﹑挑夫等苦工的组织。

词语十三行详细解释

  1. 法帖名。

    晋 王献之 所书《洛神赋》真迹,至 南宋 时仅存十三行,共二百五十字。故名。今传本有玉版十三行、柳跋十三行两种。参阅 元 虞集 《道园学古录》卷十一。

  2. 鸦片战争前 广州 港口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之总称。行数并不固定。十三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交纳外洋税饷、规礼,传达政令及管理外洋商务人员等义务;也享有对外贸易特权。1842年《南京条约》订立后,十三行专营对外贸易的特权被取消,乃日趋没落。相传十三行名称起于 明 代,意义不详。俗亦称“ 洋行 ”。

    清 林则徐 《日记·道光十九年二月初七日》:“申刻,十三行洋商俱来,即遣去。” 清 黄遵宪 《羊城感赋》诗:“独有十三行外柳,重重深护画楼居。”

  3. 清 代 天津 脚夫、挑夫等苦工的组织。

词语十三行在线造句

  1. 她的诗,可以是六行、八行、十行或十三行,随便多少行都行,而且甚至还可以不必押韵。

  2. 十三行,广州周边来拿货得都被叫做四乡客。

  3. 有一个人,到十三行炒短裤到沙河早市卖,16元拿得货,19块卖,还真能走得起量。

  4. 每天早上坐船到十三行做生意,晚上则回到绿树成荫的郊外优哉游哉地度日。

  5. 龙凤街文化站在调查时了解到,当时广州的商业旺地十三行、珠玑行寸土寸金,人满为患。

  6. 广州十三行街成为当时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中心。

  7. 再论明清之际的十三行与澳门贸易

  8. 洋商与澳门:广东十三行文书续探

  9. 十三行历史地段划定保护紫线

  10. 广州十三行

  11. 十三行,广州周边来拿货得都被叫做四乡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