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词语美洲野牛拆分为汉字:
美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美字字源来历,美字演变
好,善:~德。~学。~谈。审~。~丽。~容(美化容貌)。~不胜收。得意,高兴:~滋滋的。称赞,以为好:赞~。~言。~誉。指“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北~。南~。指“美国”:~元。~籍华人。……
洲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洲字字源来历,洲字演变
水中的陆地:沙~。~渚。大陆及其附属岛屿的总称:七大~。~际导弹。……
野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野字字源来历,野字演变
郊外,村外:~外。~景。~游。~趣。~餐。~战。四~。郊~。界限,范围:分~。视~。指不当政的地位,与“朝(cháo )”相对:朝~。下~。在~。~史。不讲情理,没有礼貌:~蛮。粗~。巨大而非分的欲望:~心。不受约束:心玩儿~了。不是人工驯……
牛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牛字字源来历,牛字演变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黄。~角。星名,二十八宿之:~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喻固执或骄傲:~气。姓。……
查询词语:美洲野牛
汉语拼音:měi zhōu yě niú
美洲野牛是鲸偶蹄目牛科野牛属动物。美洲野牛和欧洲野牛较像。美洲野牛头大,嘴较短,颈部短而肥胖,前半身较大,后半身较小,看上去不太匀称,肩部高高隆起,躯干明显向后倾斜,臀部较低;雌雄均有角。
美洲野牛分布于美国和加拿大中西部地区,多栖息于草原上。美洲野牛成群生活,喜欢土浴,季节性迁徙,冬季向南方迁移寻找食物更丰盛的地区,春季向北方迁徙,多在早晨与傍晚觅食。美洲野牛主要以草为食,也包括野花、莎草和灌木,每天进食量超体重的1%,每天需要补充水分,在冬季吃被厚雪覆盖的地衣和苔藓。美洲野牛妊娠期为9-10月,每年5-8月产仔,幼崽出生3小时后即可奔跑,出生一周就可食草,2-3岁性成熟。寿命长达25年。
过去在北美约有5、6千万只美洲野牛,遍布洛矶山以东广大地区,主要在大平原地带。后因人们滥捕和开发草原使美洲野牛数量急剧下降,几乎灭绝,可称是自然史中的悲剧。到1889年时仅余541只美洲野牛了。美洲野牛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The American buffalo could run at a speed of almost 75 kilometers an hour . he was difficult to hurt because he was always for a fight .
美洲野牛的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75公里。它总是处于战斗状态因此很难伤到它。
But Dr Kennett notes that present-day bison are not like the ones the Clovis people hunted.
但Kennett博士指出,今天的美洲野牛并不与克洛维斯人当年猎杀的一样。
The Yellowstone Park Bison Herd is the largest public herd of American Bison in the United States.
黄石公园野牛群是美国最大的公共的美洲野牛群。
There were times when five or six bullets would not kill him , and buffalo hunters sometimes had a lot of touble killing the animal.
有时美洲野牛身中五六枪也不会毙命,猎牛者如果想杀死这种动物可是要费很大的劲。
The Yellowstone Park Bison Herd is the oldest and largest public bison herd in the United States.
黄石公园内的美洲野牛群是美国最古老而且也是最大的公共野牛群。
With less competition from elk for grasses, bison may be doing better than ever.
另外随着麋鹿对草竞争的缓和,美洲野牛的日子也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好了。
The rare European bison has a smaller head than the American bison and is slightly taller.
稀有的欧洲野牛的头比美洲野牛的小,但个儿略微高些。
Stately American bison graze beneath gold-lined clouds in the Wichita Mountains Wildlife Refuge in Oklahoma.
在俄克拉何马州的威奇托山野生动物保护区,美洲野牛在金色云彩下悠然体面地吃着草。
This suggests that all present-day bison are descended from a very small group of animals.
这意味着,今天所有的美洲野牛都是由同一小群祖先所繁殖而来。
美洲野牛(学名:Bison bison;英文名:American bison),又名美洲水牛或犎牛,是北美洲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和世界上最大野牛之一。也是一种比较凶悍的动物,体重可达1000千克,头上长有一对向上弯曲锋利的双角,即使面对最富攻击性的捕食动物,也毫不退缩。它们长有深暗的栗子褐色毛发,有如同小丘一样的大肩膀。在种群之内,各自的公牛形成一个集体并保卫族群中的母牛,在6月- 9月期间是美洲野牛的繁殖期。每头母牛每年能诞生一头小牛。
尽管体型庞大,仍可维持每小时60公里的奔跑速度。主要群体由雌牛和幼牛组成;雄性会另外组成单身汉群,只有交配时才会聚集在一起。食草动物,平时以嫩茎晘草为食,无领域性。大量集体居住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平原,由加拿大远北的大奴湖至南面的墨西哥,再由奥勒岗州东部至大西洋一带。
基因
实地研究表明野牛在世界各地占据了不同的栖息地,不同地区的野牛在行为与形态上明显不同。对DNA、血型、染色体、免疫学与蛋白质序列的研究表明,野牛属与牛属基因类似。古生物学研究表明,100-140万年前,野牛属与牛属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迁徙
美洲野牛是北美洲的新移民,它们源自欧亚大陆的欧洲野牛,后来迁移至白令海峡。在冰川纪,大量的水流被冻成冰川,导致海平面下降,露出了亚洲和美洲之间的白令海峡的洋底大陆。有许多亚欧大陆上的动物就通过这块洋底大桥横渡到美洲,野牛也是其中之一。到了1万年前,气温又开始上升,冰川融化,整个白令海峡又被海水淹没。大概于10,000年前,美洲野牛取代了当时数量庞大的移居者——西伯利亚野牛。长角野牛的绝种被认为是因为生态系统的改变,克洛维斯石器文物的发展和相关技术而引致的猎杀,和不断进步的捕猎技能所致。在同一时期,其他巨型动物消失和被适应力较好的移居的欧亚动物所取代。美洲野牛,学术上来说是这些动物的其中一类。
猎杀
19世纪初,美国境内的野牛数目大约有6500万头,但自从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以后,这种大型动物的命运就永远的改变了。以前只有印第安人为了生活必需而捕杀为数不多的野牛。但后来,印第安人开始利用马帮助狩猎,有了这些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的强大代步工具,使他们猎杀野牛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时,他们也打破了只为肉食而捕猎野牛的传统,每当野牛在冬季换上的优质皮毛的时候,印第安人也会捕杀它们,剥取牛皮来交换更多的欧洲商品。这无疑加大了对野牛族群的压力,但这还并没有对它们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威胁。直到1870年,当人们发现不仅冬季的皮毛可以用来做衣服,在任何季节的野牛皮也能制成很好的皮革后,猎人们开始大量捕杀野牛。到1872年,仅仅在南部平原就有超过50万头野牛被射杀并剥皮。由于这种猎杀行为迅速蔓延,到1880年几乎所有南部的野牛都被捕杀。1882年黄石公园仅有23头,而到1890年,美国全境已经只剩下不到1000头美洲野牛了。
美洲野牛体长2.1-3.5米,肩高1.5-2.0米,成年体重350-1000千克。头部和前半部巨大,肩膀犹如高耸的驼峰,脖子短粗健壮,头部体积大并有宽阔的前额,雌雄野牛均有短而弯的角,可作为战斗和防御之用。美洲野牛长得有一点像家养的乳牛,肩部长满了长而蓬松的粗毛,沿头部,颈部,肩部和前肢覆盖全身。冬天的毛长是深咖啡色,夏季则较轻薄和浅色。春天时,长在身体后部及下部的柔软茸毛会脱落。
美洲野牛头、颈和前身的毛比欧洲野牛更长更密,躯体更矮些,骨盆也更小些,它的后身没有欧洲野牛那么发达。总的看来美洲野牛的躯体较欧洲野牛更粗壮些,躯体和四肢不如欧洲野牛的长。它们的嗅觉好而视觉差。
雌性野牛个头比雄性小,驼峰也较小的,颈部略瘦,牛角也更为纤细。
美洲野牛
体长2.1-3.5米,肩高1.5-2.0米,成年体重350-1000千克,四肢的下半截冬天的毛长是深咖啡色,夏季则较轻薄和浅色
印度野牛
公牛的体长为2.8米~3.3米,尾长90~100厘米,一般肩高1.8-2.0米,通常体重800千克,其中巨大体型的公牛肩高可达2.2米,体重可达1500公斤;母牛体长为2.5米~2.8米,尾长90~100厘米,一般肩高1.5-1.8米,通常体重500~600千克
但无论雄兽、雌兽或是幼仔,四肢的下半截都是白色的,就像是穿了白色的长筒袜
草原亚种栖息在草原上,结成大群,有时上千只进行季节性迁徙。冬季向南方迁移寻找食物更丰盛的地区。春季向北方迁徙。森林亚种栖息于北美的寒带森林,不迁徙。生存的海拔高度为180-2,750米。
美洲野牛大量集体居住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平原,由加拿大远北的大奴湖至南面的墨西哥,再由俄勒冈州东部至大西洋一带。大群美洲野牛,在格雷特大平原上来回游荡。它们于冬季向南迁徙,夏季时又回到北方。它们是沿着被称为“野牛踪迹”的传统路线行进的。
美洲野牛与欧洲野牛在外表上非常相似,但习性却发生了某些变化。欧洲野牛生活在森林中,以嫩枝叶和小灌木为食,而美洲野牛的草原亚种则是生活在草原上的食草动物。
美洲野牛成群一起生活,它们经常在泥土中跋涉,喜欢土浴。把躯体在大石头和树干上磨蹭藉以除掉体外寄生虫。多在早晨与傍晚觅食,其余时间休息。遇到狼群袭击,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60公里。食草,草和莎草是该物种的主要食物,其他如开花植物,木本植物的叶子,甚至地衣。在冬季,野牛通过挖掘厚厚的积雪,寻找下面埋藏的植物。
美洲野牛是美国国家公园里最危险的动物之一,尤其是黄石国家公园。虽然它们是不食肉的,但当它们被激怒时也会袭击人类。它们平时的行动显得缓慢,但当它们跑起来却能轻易超越人类,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56公里。在1978年至1992年间,在黄石国家公园被野牛杀死或伤害的人数是同公园被熊伤害的5倍有多(熊为12个,野牛为56)。野牛也有不能预计的能力,而它的身形和结构,也能轻盈地跳越标准的铁丝网篱笆。
国家
留居: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安大略省、马尼托巴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萨斯喀彻温省、西北地区和育空地区、美国(犹他州、亚利桑那州、蒙大拿州、爱达荷州、怀俄明州、南达科他州和加利福尼亚州)。
疑似灭绝:美国(德克萨斯州)。
灭绝:美国(马里兰州、科罗拉多州、威斯康星州、西弗吉尼亚州、堪萨斯州、密苏里州、爱荷华州、内华达州、肯塔基州、俄克拉荷马州、弗吉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佛罗里达州、纽约、北达科他州、乔治亚、密西西比州、哥伦比亚特区、特拉华州、阿肯色州、俄亥俄 州、宾夕法尼亚州、南卡罗来纳州、阿拉巴马州、俄勒冈州、田纳西州、马萨诸塞州、印第安纳州、华盛顿州、内布拉斯加州、伊利诺伊州、密歇根州、路易斯安那州、新墨西哥州和明尼苏达州)。
重新引入:美国(阿拉斯加)和墨西哥。
地理
美洲野牛的原始分布范围从墨西哥北部延伸到阿拉斯加。草原野牛(B. b. bison)产于墨西哥北部至加拿大艾伯塔省中部。森林野牛(B. b. athabascae) 产于加拿大艾伯塔省中部至美国阿拉斯加。
美洲野牛在种群之内,各自的公牛形成一个集体并保卫家族集群的母牛,并且驱散向它们挑战的所有其他公牛。交配季节从6月至9月,高峰期在7和8月间。繁殖期的争斗时,两头成年的雄性美洲野牛打架的场面十分壮观,通常只在繁殖季节为了争夺与雌性的交配权而争斗,以大声吼叫,在尘土中打滚,继而摆动头部来摆开架式。这时,通常有一头野牛会让步,如果不让步的话,两头牛就会打起来,头对头部撞击,撞得一大堆的毛发在空中飞扬,接着相互绕圈,再突然转身前冲,试图用角刺伤对手。
雌兽的怀孕期约为9个多月(270-285天),每胎仅产1仔。小牛会在第二年的春天出生,初生的幼仔的体色为淡褐色或赤褐色,三小时内,新生小牛就能够行走,小牛会由其母亲照顾约一年时间。一般3岁为成熟,野生野牛的寿命由18-22年,饲养的则有35-40年。
美洲野牛亚种分化
中文名称 | 学名 | 命名者与年代 | |
---|---|---|---|
1 | 美洲森林野牛 | Bison bison athabascae | Rhoads, 1897 |
2 | 美洲草原野牛 | Bison bison bison | Linnaeus, 1758 |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ver 3.1——近危(NT)。
种群现状
欧洲野牛移居北美后迅速繁殖,生长很快,北美洲的气候和环境都非常适合于野牛的生长。然而当欧洲人移民到北美的时候,美洲野牛遭到了惊人的屠杀。人们枪杀了大约上千万只野牛。到1903年为止,北美大草原上只剩下二十一只野生野牛。1905年,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颁法令,第一次将野牛等一批珍稀动物置于国家的保护之下。庞大的野牛群终于再次遍布北美草原,在许多国家公园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踪迹。
美洲野牛的野生天敌主要是灰狼和有毒的响尾蛇。尤其是幼龄的美洲野牛,会受到狼群在冬季的攻击,而响尾蛇会咬伤牛的脚踝,这种伤害对于小牛有时是致命的。
截止2016年北美68个保护牛群(由政府和环境组织为公共利益管理的牛群)共有大约31,000头野牛。其中包括约20,000头草原野牛和11,000头森林野牛。在该次评估中,科学家们应用了一套严格的标准来将牛群分类为野生动物群、有限制的野生动物群和非野生动物群。专家从该次评估中排除了68个保护野牛群中的30个,这些野牛群非常小(小于300头)并在小景观(小于10,000英亩)上进行管理,用于教育、公众观赏和研究。根据其标准,这些野牛在当前管理方案下不能作为野生野牛。没有将9,523头野牛纳入围栏后管理和圈养的18个牛群中,尽管这些野牛是重要的保护牛群。这些牛群被认为是圈养的,集中饲养并通过人工选择淘汰。8个牛群中有14,703头野牛,它们的种群数量大于400头,并且在各种自然选择力的作用下发挥着野生野牛的作用。另有4,044头野牛分布在12个自由放养的牛群中,但种群规模较小(小于400头),可能会受到大型食肉动物的有限捕食。
在该次评估中,认为野生野牛种群为18,748头野牛,这些野牛来自这20个占据大片景观且主要受自然选择力量影响的自由放养牛群。对八个最大的畜群进行了种群生存能力分析(PVA),以确定每个种群的数量和遗传生存能力,以及如果将它们作为一个200年的元种群进行管理,它们的生存能力(见随附的PVA报告)。野牛种群中的小牛和一岁仔的数量在种群和年份之间会有很大差异(Brodie等人,2008年)。因此,很难确定20个野牛群中每个野牛群中成熟个体的确切数量,但许多人的数字统计数据显示,30-40%是2岁以下的个体。估计,在北美目前的野生自由放养野牛种群中,有11,248至13,123头成熟的野牛。如果种群超过1,000人,则认为种群在长期内是可行的(Gatesetal.2010)。有两个草原野牛保护畜群和两个森林野牛保护畜群,每个种群都超过1,000头——因此根据这个标准,存活种群的总数只有4个。然而,对作为野生动物的8个野牛群进行了特定的种群生存力分析,结果表明,所有野牛群在人口统计学上都是可行的,但除了两个最大的野牛群之外,其他野牛群在未来200年将失去5-8%的遗传多样性。
主要威胁
在19世纪,市场、维持生计和休闲狩猎几乎使美洲野牛在其整个分布范围内灭绝。保护措施在野外和圈养保护牛群中带来了有限的恢复。野牛的私人商业生产已导致数量显着恢复,但并未规定将野牛作为红色名录指定意义上的野生动物进行保护。现有威胁包括:栖息地丧失;针对市场性状对商业野牛进行基因操作;大多数保护畜群的种群影响较小;很少有畜群暴露于全方位的自然限制因素(自然选择);牛基因渗入;通过野牛亚种之间的杂交丧失遗传不可交换性;以及作为对一些携带可报告牛疾病的野生种群感染的管理应对措施而采取的数量减少威胁。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在全国范围内将野牛列为野生动物和家畜。州和省辖区的法律地位各不相同。在加拿大,四个省和两个地区将野牛归类为野生动物和牲畜。在美国,野牛在法律上被归类为牲畜,只有10个州在该州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将野牛归类为野生动物。对该物种种群的另一个威胁是扑杀以防止牛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的传播。
基于2014年的数据,大约300,000头野牛在北美4,000个农场和牧场进行商业繁殖。私人所有者之间的保护做法差异很大,并且不受监管。 加拿大蒙大拿州、阿尔伯塔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都有私人商业畜群的逃逸记录。市场特征的人工选择令人担忧:逃跑的个体可能在野外定居或与已建立的野生种群杂交。
国兽
美国第44任总统贝拉克·奥巴马2016年5月9日在一份法案上签字,从而正式确立美洲野牛为美国国兽。成为国兽后,美洲野牛的地位已经与美国国鸟白头海雕比肩。
美国国会4月通过这项法案。法案起草者之一、众议员威廉·莱西·克莱评价美洲野牛的地位时说:“没有其他本土物种比这种高贵的动物更能讲述美国故事。”
美洲野牛从史前时代开始就生活在北美大地,是北美最大的陆地动物,成年公牛可达1.8米高,体重将近一吨。起初,数千万头野牛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它们与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身体的各部分被用作食物、衣物、工具、建筑材料;它们还被印第安部落作为图腾。
欧洲殖民者踏入北美后,野牛遭到大量屠杀,至19世纪末几近灭绝,仅剩几百头,最终受到严格保护,种群数量如今有所恢复。美国内政部管理的国有土地上生活着大约1万头野牛,共分17个野牛群,分布在12个州。另外,有估计超过16万头私人饲养的野牛。
横跨怀俄明、蒙大拿和爱达荷三个州的黄石国家公园是唯一一处野牛从史前时代生活至今的土地。当初,不到50头野牛在这里受到保护,如今种群已经繁衍至大约4900头,是数量最多的纯种野牛群。
美洲野牛寿命为10至20年甚至更长。它们虽然身躯庞大,但是奔跑速度可以超过每小时50公里,而且转弯灵活,善于跳高,还是游泳好手。野牛是近视眼,不过嗅觉和听觉异常灵敏。
虽然名为美洲野牛,它们其实是“移民”。它们的祖先生活在亚洲南部,数十万年前跨越亚洲和北美大陆之间的陆桥进入北美。当初的野牛身体更加庞大。考古发掘的化石显示,它们两角尖端之间的距离可达大约2.7米。
图腾
在北美的印第安部落,特别是对于平原印第安人来说,野牛是一种神圣的动物和宗教的象征。印第安人会收集野牛头骨并细心装饰,作为部落的一种仪式象征物来膜拜。
钱币
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2012年开始推动把美洲野牛定为国兽。这种动物的形象先前已经深入人心,在5美分硬币的背面存在了25年;1912年以来一直被美国内政部用在印章上。
邮票
北美大部分地区对野牛都很有好感。许多邮票、官方印章、旗帜、标志上都能见到北美野牛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