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诸子热度:322

词语诸子拆分为汉字:

诸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诸字字源来历,诸字演变

众,许多:~位。~君。~侯。“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渤海之尾。犹“之”:“能事~乎?”。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越”。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照临下土”。姓。……

子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子字字源来历,子字演变

1. 子 [zǐ]子 [zǐ]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动物的卵:鱼~。蚕~。幼小的,小的:~鸡。~畜。~城。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与“……

 

查询词语:诸子

汉语拼音:zhū zǐ

词语诸子基本解释

先秦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或他们的著作。

词语诸子详细解释

  1. 周 官名。

    《周礼·夏官·诸子》:“诸子,掌国子之倅,掌其戒令与其教治,辨其等,正其位。”

  2. 古代天子、诸侯姬妾之官职名称。

    《左传·襄公十九年》:“诸子 仲子 、 戎子 , 戎子 嬖。” 杨伯峻 注:“《管子·戒篇》有‘中妇诸子’, 房玄龄 注云:‘中妇诸子,内官之号。’所谓内官者,亦诸侯、天子姬妾之别名,因居宫内,必有官阶,故云内官。”参见“ 内官 ”。

  3. 指 先秦 至 汉 初的各派学者或其著作。

    《汉书·艺文志》:“ 战国 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皮日休》:“按 唐 以前《孟子》杂於诸子中,从未有独尊之者。”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家之言私,其製非一,而皆总於诸子。诸子者,史之别派(记载古事佚闻,时书评论),集之先河(文笔并録)也。”

  4. 众儿。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诸子中 胜 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宋史·吴奎传》:“没之日,家无餘资,诸子至无屋以居,当时称之。”《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诸子、诸孙须年十五已上,弟姪等并须年二十已上,方得奏荐。”

  5. 犹诸君。

    三国 蜀 诸葛亮 《答李严书》:“若灭 魏 斩 叡 ,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於九邪!” 梁启超 《东籍月旦·叙论》:“同学诸子,怂恿草一书以餉来者。”

  6. 众女子。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玄微》:“ 十八姨 曰:‘小女子弄酒!’皆起,至门外别, 十八姨 南去,诸子西入苑中而别。”

词语诸子在线造句

  1. 在先秦诸子中,杨朱似乎是一个神秘人物。

  2. 你并未选择归隐,也不愿去与诸子整日无谓地论战。

  3. 第二天,在我们演完《我的诸子》之后,一位绅士模样的人来到后台,自报家门。

  4. 三者将韩非的天道观与先秦诸子的相应观点进行了对比研究。

  5. 钱穆字宾四,在三十年代以《先秦诸子系年》一举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

  6. 先秦诸子书成书较为复杂,其中的一些有增加、补缀的成分。

  7. 先秦诸子散文的最突出的写作经验就是将丰富的、富有个性的思想寄予字里行间。

  8. 在中国文化史上,先秦诸子文化资源并未真正从积极的意义上整合过。

  9. 回到列子与梦的话题上,在先秦诸子的论梦中这是相当先进与成熟的。

  10. 对早期中医的研究,从先秦时代的经史诸子著作记载中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11.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是最具文学性的,但它也不是纯粹的文论。

  12. 刘基《郁离子》一书继承并发展了先秦诸子的辩证思想,为我们构设了一个诡异奇幻而又充满哲理思辨的文学世界。

  13. 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一位杰出代表,是先秦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

  14. 兵人患其侵扰,诸子及孙,竞规贿货。

  15. 诸子平议》是一部训诂和校勘的笔记体学术专著,作者俞樾,晚清小学大家。

  16. 建安七子是建安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家,他们与三曹、邺下诸子共同开创了建安文坛的繁盛局面。

  17. 据报道,金正云在诸子中最酷似其父。

  18. 从这些不同解读中我们可以窥见藏于其后的更本质的东西,这也成了理解先秦两汉诸子思想的便捷法门。

  19. 对先秦诸子的研究不可忽略的就是对他们人才思想的研究。

  20. 第二部分立足中学语文教材,从课本与读本中分析诸子散文所蕴含的人文因素。

  21. 因此,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史,就不能不了解先秦诸子

  22. 三皇五帝至于今,包括孔子、老子、庄子等诸子,我们还能在哪里找到他们的身影?

  23.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24. 先秦诸子和刘勰对文本语境的认识

  25. 复古思潮与先秦诸子的悲剧意识和悲剧人生

  26. 浅论汉代诸子学与经学的界限

  27. 穿衣之道:诸子争辩的一个话题

  28. 先秦诸子;治国平天下;治理哲学的体系;拂去蒙尘

  29. 诸子思想整合的初步考察

  30. 清代考据学的兴起与诸子学历史地位的升降

  31. 先秦诸子文学的人格品位及其社会价值

  32. 从先秦佚文看先秦诸子对文学外部规律的探讨

  33. 先秦诸子经济哲学思想之本末论

  34. 其篇幅甚长,洋洋二十余万言,先秦诸子著作,罕有能与之相比者;

  35. 先秦诸子民族观的多元与兼融

  36. 先秦诸子散文中两种文化差异成因之浅探

  37. 巫:天使在人间--关于先秦诸子的发生学思考

  38. 先秦诸子散文的审美特征

  39. 先秦诸子寓言中的孔子形象摭谈

  40. 先秦诸子的理想国理论探析

  41. 先秦诸子乐舞思想交锋中的现代启示

  42. 战国时期诸子的天论从多种角度进行过探析,或谓天为自然之天;

  43. 隐喻与寓言--以先秦诸子为中心的探寻

  44. 浅议汉代诸子的货币思想

  45. 诸子学说与领导生存智慧

  46. 先秦诸子对人生问题的探讨

  47. 先秦诸子平均思想研究

  48. 先秦诸子的黄帝观述论

  49. 诸子登岘首孟浩然

词语诸子百科解释:

诸子

指先秦至汉初的各派学者或其著作。也可指官名。据《汉书 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