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动〉
(形声。从言,者声。本义:辩,问辩) 同本义 [argue;dispute;debate]
诸,辩也。——《说文》。按,者亦意辩词也。
诸诸便便,辩也。——《尔雅》
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敦煌变文集·燕子赋》
又如:诸问(问辩)
〈形〉
众;各 [all;various]
诸郡县苦秦吏。——《史记·陈涉世家》
西和诸戎。——《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又
诸将皆失色。
诸越则桃李冬实。(诸越,即“百越”,指两广地区。)——宋· 沈括《梦溪笔谈》
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仆必能从诸君子之后。(诸君子,指谭嗣同等)——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率诸少年。——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诸余(诸般;种种);编辑部诸先生;诸恶(各种恶行);诸种(各种;各个种族);诸众(众多);诸相(佛教指一切事物外观的形态)
〈代〉
代人,代事,代物,相当于“之” [he;her;they;it]
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
与诸乎?——《左传·僖公十三年》
诸人不知,瞒不得你。——《西厢记》
又如:诸处(别处);诸人(别人);诸方(别的地方)
作定语,相当于“其”
无效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盟诸大夫!——《史记·楚世家》
〈助〉
表示语气,相当于“啊”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诗·邶风·日月》
〈名〉
干果 [dried fruit]
桃诸,藏桃也。诸,储也。藏以为储,待给冬月用之也。——《释名》
古地名 [Zhu town]。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省诸城县西南
城诸及 防。——《春秋》
姓。如:诸葛(复姓)
“之于”的合音
君子求诸己。——《论语·卫灵公》
投诸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穆公访诸 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谋诸漆工,作断纹焉。(诸:之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又
谋诸篆工。
又
匣而埋诸土。
又
献诸朝。
献诸抚军。——《聊斋志异·促织》
归而形诸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之乎”的合音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
王尝语 庄子以好乐,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子闻诸?——《左传》
〈介〉
相当于“于”
宋人资章甫适诸 越。——《庄子·逍遥游》
诸般 zhū bān
[various;different kinds of;many] 各种;许多种
诸般方法
诸多 zhū duō
[a lot of;a good deal;great] 许多;多得难以应付
诸多不便
诸凡百事 zhū fán bǎi shì
[everything] 〈方〉∶泛指一切事情
高大爷好像老实一点儿,诸凡百事都由陈大爷出头
诸葛 zhū gě
[surname] --复姓
诸侯 zhū hóu
[the feudal princes;dukes or princes under an emperor] 古时帝王所辖各小国的王侯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宋. 苏洵《六国论》
诸君 zhū jūn
[ladies and gentlemen] 各位
诸君!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诸如 zhū rú
[such as] 举例用语,表示下面的例子不止一个
诸如缝纫、烹调这一类事情,她也是行家
诸如此类 zhū rú cǐ lèi
诸:众多;此:这,这样。象这类的各种事物。
诸生 zhū shēng
[a student called a scholar who went to school in the Ming Dy- nasty] 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
诸生学于太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诸事 zhū shì
[all;everything] 对个人产生影响的事物的总和
我希望你诸事顺利
诸位 zhū wèi
[Gentlemen!Sirs!everybody] 敬辞称各位
诸位父老乡亲,小人对不住了
诸子 zhū zǐ
[the exponents of the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 during the period from pre-Qin times to the early years of the Han Dynasty;or their works] 先秦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或他们的著作
诸子及经史。--明. 顾炎武《复庵记》
【酉集上】【言字部】
众,许多:~位。~君。~侯。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渤海之尾。
犹“之”:“能事~乎?”。
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越”。
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照临下土”。
姓。
〔古文〕𢒕【唐韻】【廣韻】章魚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專於切,𠀤渚平聲。
【說文】辯也。
【徐曰】別異之辭。
【爾雅·釋訓】諸諸,便便,辯也。
【註】皆言辭辯給也。
又【玉篇】非一也。皆言也。
【正韻】凡衆也。
【書·舜典】歷試諸艱。
【詩·邶風】孌彼諸姬。
【史記·賈誼傳】紛亂諸事。
又【廣雅】之也,於也。
【穀梁傳·莊二十四年】迎者行見諸,舍見諸。
【註】諸,之也。
【禮·射義】射求正諸己。
【註】諸,猶於也。
又【韻會】語助辭。
【詩·邶風】日居月諸。
【疏】居,諸,語助也。
【公羊傳·桓六年】其諸以病桓與。
【註】其諸,辭也。
又【韻會】有諸,疑辭。
【孟子】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
又于諸,寘也。
【公羊傳·哀六年】𨻰乞使人迎陽生,于諸其家。
【註】齊人語也。
又諸侯,國君也。
【易·比卦】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又官名。
【周禮·夏官】諸子。
【註】主公卿大夫士之子者。或曰庶子。
又神名。
【淮南子·地形訓】諸稽攝提條風之所生也。又諸比,凉風之所生也。
【註】皆天神名。
又因諸,齊獄名。
【公羊傳·昭二十一年】宋南里者何若。曰:因諸者然。
【註】因諸者,齊故𠛬人之地。
又諸于,衣名。
【前漢·元后傳】政君獨衣絳緣諸于。
【師古註】諸于,大掖衣,卽袿衣之類也。又偏諸,衣緣也。
【賈誼傳】爲之繡衣絲履偏諸緣。
【師古註】若今織成,以爲要襻及褾領者。
又【韻會】方諸,鑑名。以取明水於月。
又【釋名】諸,儲也。藏以爲儲,待給冬月用之也。
【禮·內則】桃諸、梅諸。
【疏】王肅云:諸,菹也。謂桃菹、梅菹,卽今之藏桃、藏梅也。又【周禮·天官·六飮疏】紀莒之閒名諸爲濫。
又草木名。
【爾雅·釋木】諸慮,山櫐。
【註】今江東呼櫐爲藤,似葛而麤大。
【嵆含·南方草木狀】諸蔗一曰甘蔗,交阯所生者。
又獸名。
【山海經】單張山有獸,狀如豹,長尾,人首牛耳一目,名曰諸犍。又敖岸山有獸,狀如白鹿,四角,名曰夫諸。
又蟲名。
【爾雅·釋魚】蟾諸。
【註】似蝦蟆,居陸地,淮南謂之去蚥。一作詹諸,互詳詹字註。
又山水名。
【山海經】諸餘之山,諸餘之水出焉。
又邑名。
【春秋·莊二十九年】城諸及防。
【註】諸、防,皆魯邑。
【前漢·地理志】琅琊郡有諸縣。
【註】春秋城諸及鄆者。
又澤名。
【爾雅·釋地】宋有孟諸。
【疏】一曰望諸。一曰孟豬。互詳豕部豬字註。
又姓。
【說苑】越大夫諸發。
【唐書】兵部侍郞諸道。又複姓。
【漢書】有諸葛豐。
【三國志】有諸葛亮。
又【廣韻】正奢切【集韻】之奢切,𠀤音遮。亦姓也。
【風俗通】漢有洛陽令諸於。
【何氏姓苑】吳人。又【南唐書·妖賊傳】諸祐,蘄州獨木人。
【註】諸音查。
【正字通】六麻有諸姓,音查。按本作𧨿,譌作諸。𧨿,本詐上聲,音查,非。餘詳𧨿字註。
又【字彙】常如切,音稌。詹諸,蝦蟆也。
【六書正譌】別作蟾蜍,非。
【註】似蝦蟆,居陸地,淮南謂之去蚊。〕 謹照原文去蚊改去蚥。
【章魚切】-【卷三】
【原文】辯也。从言者聲。
辯當作辨。判也。按辨下奪䛐字。諸不訓辨。辨之䛐也。䛐者、意內而言外也。白部曰。者、别事䛐也。諸與者音義皆同。釋魚。前弇諸果。後弇諸獵。諸卽者。郊特牲。或諸遠人乎。亦作或者遠人乎。凡舉其一。則其餘謂之諸以别之。因之訓諸爲衆。或訓爲之。或訓爲之於。則於雙聲曡韵求之。
此以聲苞意。章魚切。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