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尺繁体字:尺字拼音:chǐ,chě尺字注音:


尺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1笔画总数:4五笔86版:nyi


五笔98版:nyi仓颉号码:so尺字结构:单一结构尺字五行:火


四角号码:77807郑码查询:xmsgb2312码:B3DFBig5编码:A4D8


國語小辭典uci-code:U+5C3A首尾分解:尸丶部件分解:尺


尺造字法:会意尺异体字:

笔顺编号:5134

笔顺读写:折横撇捺

词条已被关注:55343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1

尺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兆域圖銅版(金)
戰國晚期

說文‧尺部

睡虎地簡12.51(隸)

老子甲72(隸)
西漢

相馬經3下(隸)
西漢

新嘉量(篆)
新莽

楷書

尺字象形文造型-尺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chǐ


甲骨文;

金文1;

金文2;

楚简;

秦简;

小篆;

汉简1;

汉简2;

汉帛书;

隶书

读音:chǐ

“尺” 是长度单位。《说文》 : “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周制寸、尺、咫、寻、常、仞诸度量,皆以人之体为法。”意思是古代的度量多以人体的部位长度为标定。因为从人的肘到腕或从踝到膝约为一尺,所以,金文和小篆的 “尺”字都是在表示人体侧卧形的 “尸”字下边(腿的部位),加一指事符号,意在告诉人们“这里有一尺长” 。隶书(汉《张景碑》、《汉简》 )将人体上半部分写得横平竖直,失去人形,但对照古文字形仍可看出演化的轨迹。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尺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尺
中国大陆
台湾 尺
台湾
香港 尺
香港
日本 尺
日本
韩国 尺
韩国
旧字形 尺
旧字形

尺字金文源流

尺字金文源流
尺-B13221

尺字六书源流

尺字六书源流
尺-L38322
尺字六书源流
尺-L38323
尺字六书源流
尺-L38324
尺字六书源流
尺-L28276
尺字六书源流
尺-L28277
尺字六书源流
尺-L28278
尺字六书源流
尺-L28279
尺字六书源流
尺-L28280
尺字六书源流
尺-L28281
尺字六书源流
尺-L28282

尺字说文字源

尺字说文字源
尺-S06165

尺字字源字典

尺字字源字典
尺-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尺字基本解释

1. 尺 [chǐ]2. 尺 [chě]

尺 [chǐ]
  1.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短寸长。~牍。

  2. 量长度的器具:竹~。

  3. 像尺的东西:铁~。仿~。戒~。

  4. 形容微少或短小:~布。咫~天涯。

尺 [chě]
  1.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

尺字笔顺


chě chǐ

横折



尺字详细解释

1. 尺 [chě]2. 尺 [chǐ]

尺 [chě]

〈名〉

  1.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如“工尺” [a note of the scale in gongchepu ,corresponding to 2 in 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

  2. 另见 chǐ

尺 [chǐ]

〈名〉

  1. (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2. 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 [chi, a unit of length (3chi=1 meter)]

    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说文》

  3. 按,古代长度单位。各代制度不一。如:尺一(尺一板、尺一书、尺一牍、尺一诏等都是指诏书。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尺一”又指书信)

  4. [chi pulse]。中医诊脉部位之一。手掌后桡骨高处下为寸;寸下一指处为关;关下一指处为尺。如:尺中(尺脉)

  5. 尺子,量长度的器具 [ruler;rule]。如:平行尺;折尺;滑尺

  6. 喻法度或标准 [laws and institutions]。如:尺墨(法规,法制)

  7. 像尺一样的条状物 [ruler-like things]。如:镇尺;戒尺;尺简(古代用以书写文字的竹木简);尺疏(奏章)

  8. 信件,信札 [letters]。如:尺书(书,信;书籍);尺素(短笺,书信)

〈形〉

  1. 喻短小或狭小的 [tiny]

    尺泽之蜺也。——《后汉书·对楚五问》

  2. 又如:尺土(形容极为狭小的土地);尺地(极少的土地);尺铁(短小的铁制武器)

  3. 另见 chě

尺字常用词组

1. 尺 [chě]

尺 [chě]
  1. 尺兵 chǐ bīng

    [short weapon] 短小的兵器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战国策.燕策》

  2. 尺波电谢 chǐ bō diàn xiè

    波,水波。指人世短促,如波逝电闪。

  3. 尺寸 chǐ cùn

  4. 尺寸 chǐ cùn

  5. 尺牍 chǐ dú

    [correspondence (of an eminent writer)] 长一尺的木简;信札

    与人尺牍,主皆臧去以为荣。--《汉书.陈遵传》

  6. 尺度 chǐ dù

    [yardstick;measure;scale] 准绳;衡量长度的定制

    尺度有则

  7. 尺短寸长 chǐ duǎn cù cháng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或物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

  8. 尺幅千里 chǐ fú qiān lǐ

    一尺长的画幅,画进了千里长的景象。比喻外形虽小,包含的内容很多。

  9. 尺骨 chǐ gǔ

    [ulna] 连接肱骨和腕骨的骨头,上端呈三棱形

  10. 尺蠖 chǐ huò

    [inchworm;looper;geometer] 尺蠖蛾的幼虫,种类很多,是果树和森林的主要害虫

  11. 尺码 chǐ mǎ

    [size] 尺寸的长短大小

    尺码为7号的帽子

  12. 尺山寸水 chǐ shān cùn shuǐ

    指每一小块山水。

  13. 尺素 chǐ sù

    [note;letter] 书写用的一尺长左右的白色生绢,借指小的画幅,短的书信

    函绵邈于尺素。--陆机《文赋》

  14. 尺头,尺头儿

  15. 尺子 chǐ zi

    [ruler] 导引钢笔或铅笔画线条或量尺寸的木尺或金属尺

康熙字典

【寅集上】【尸字部】

1. 尺 [chǐ]2. 尺 [chě]

尺 [chǐ]
  1.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短寸长。~牍。

  2. 量长度的器具:竹~。

  3. 像尺的东西:铁~。仿~。戒~。

  4. 形容微少或短小:~布。咫~天涯。

尺 [chě]
  1.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昌石切,音赤。

【說文】十寸也。人手郤十分動衇爲寸口,十寸爲尺,規矩事也。从尸从乙。乙所識也。周制:寸尺咫尋常仞,諸度量皆以人體爲法。

【家語】布指知尺,舒肱知尋。

【前漢·律歷志】度量衡皆起於黃鐘之律,一黍爲分,十分爲寸,十寸爲尺。

【蔡邕·獨斷】夏十寸爲尺,殷九寸爲尺,周八寸爲尺。

【周禮·司市】疏置丈尺於絹布之肆。

又大尺曰施。

【管子·地員篇】其施五尺。

【註】施音遺,大尺之名。

又【小爾雅】五尺謂之墨。

【周語】不過墨丈尋常之閒。

【註】五尺爲墨,倍墨爲丈。今木工各用五尺以成宮室,其名爲墨,則墨者工師之五尺也。

又【唐輦下歲時記】二月朔日爲中和節,賜大臣戚里尺,謂之裁度民閒。

又法三尺,謂以三尺竹𥳑書寫法律,故俗謂舞文爲弁髦三尺。今以三尺爲𠛬具,非也。

又叶昌約切,音綽。

【詩·魯頌】是尋是尺。叶下作若。 【韻會】通作赤。


考證:〔【說文】周制,寸,尺,咫,尋,常,諸度量皆以人體爲法。〕 謹照原文常字下增仞字。〔【周禮·地官】置丈尺於絹布之市。〕 謹照原文地官改爲司市疏,市改肆。

说文解字

【昌石切】-【卷八】

【原文】十寸也。人手卻十分動脈爲寸口。十寸爲尺。尺,所以指尺䂓榘事也。从尸从乙。乙,所識也。周制,寸、尺、咫、尋、常、仞諸度量,皆以人之體爲法。凡尺之屬皆从尺。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十寸也。
寸、十分也。禾部曰。十髮爲程。一程爲分。十分爲寸。又曰。律數十二。十二禾秒而當一分。十分而寸。漢志曰。九十分黃鍾之長。一爲一分。十分爲寸。十寸爲尺。十尺爲丈。十丈爲引。而五度審矣。
人手卻十分動脈爲寸口。
寸部下亦曰。人手卻一寸。動

尺字文言文解释

chǐ

①<量>长度单位,十寸为一尺。《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有余。”

②<名>量长度的工具,尺子。

③<形>表示短、少。《荆轲刺秦王》:“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兵。”

【尺晷】晷,日影。日影移动一尺。比喻较短的时间。《宋史•朱台符传》:“时太宗廷试贡士,多擢敏速者,台符与同辈课试,以~成一赋。”

【尺书】1.信札;书信。古诗《弧儿行》:“愿欲寄~,将与地下父母。”2.简册;书籍。王充《论衡•书解》:“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文篇具在。”

【尺素】1.古人写文章或书信常用的长一尺左右的绢帛。后泛指文章、书籍。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书。”2.用作书信的代称。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