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尾繁体字:尾字拼音:wěi,yǐ尾字注音:wěi,yǐ


尾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4笔画总数:7五笔86版:ntfn


五笔98版:nev仓颉号码:shqu尾字结构:左上包围结构尾字五行:水


四角号码:77214郑码查询:xmmhgb2312码:CEB2Big5编码:A7C0


國語小辭典uci-code:U+5C3E首尾分解:尸毛部件分解:尸毛


尾造字法:象形尾异体字:㞑𡱕

反义词:

笔顺编号:5133115

笔顺读写:折横撇撇横横折

词条已被关注:46573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1

尾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乙4293合136賓組

王仲皇父盉西周晚期集成9447

乙4293(甲)

曾4(楚)

說文‧尾部

睡.日甲53(隸)

睡.日甲47(隸)

睡.日乙101(隸)

孫臏307(隸)
西漢

流沙簡.屯戍13.10(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熹.易.履(隸)
東漢

楷書

尾字象形文造型-尾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wěi


甲骨文;

古玺文;

战国古文;

小篆;

汉简;

汉帛书;

隶书1;

隶书2

读音:wěi

“尾” 指动物的尾巴,引申动物交配和事物的末端。《说文》 :“尾, 微也。 从倒毛在尸后。 ” 甲骨文写作 “” , 古玺文、 小篆及汉简字形近似,都是人身后有一倒垂的 “毛” 形。反映了古人祭祀时用动物毛、羽装饰的习俗。一说是给奴隶装的标志。也是造字者惟恐用某一动物的形状不足表示 “尾” 义的苦心。隶书(汉《石门颂》 )虽以波磔之笔画将其拉入今文行列,但基本结构未变。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尾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尾
中国大陆
台湾 尾
台湾
香港 尾
香港
日本 尾
日本
韩国 尾
韩国
旧字形 尾
旧字形

尾字字源字典

尾字字源字典
尾-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尾字基本解释

1. 尾 [wěi]2. 尾 [yǐ]

尾 [wěi]
  1. 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巴。~鳍。鸟~。

  2. 末端:排~。船~。~声。~骨。~灯。~数。~音。结~。扫~。虎头蛇~。

  3. 在后面跟:~随。~追。

  4. 量词,指鱼:三~鱼。

  5.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尾 [yǐ]
  1. 特指马尾(wěi )巴上的毛:马~罗。马~儿提豆腐―提溜不起来。

  2. 特指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三~儿(雌蟋蟀)。

尾字笔顺


wěi yǐ

横折






竖弯钩

尾字详细解释

1. 尾 [wěi]2. 尾 [yǐ]

尾 [wěi]

〈名〉

  1. (会意。从倒毛在尸后。尸,指人。象人长有尾巴。本义:人或动物的尾巴)

  2. 同本义 [tail]

    尾,微也。——《说文》

    履虎尾 ,未济,濡其尾。——《易·履》

  3. 又如:虎尾;牛尾;尾大(比喻臣下势力强大);尾君子(指猴子)

  4. 末端,末尾 [end]

    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运于渤海之尾。

    系于其尾。——《资治通鉴》

    舟尾横卧一楫。——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首尾;无头无尾;尾末(末尾;尾宿之末);尾句(句尾);尾页(末页)

  6. 水流的下游 [lower reaches]。如:我住在江尾

  7. 边际,边界 [boundary]

    夫边境者,国之尾也。——《国语》

  8. 后部 [rear]

    是我起兵已首尾期月矣。——方勺《方腊起义》

  9. 一星名 [a star’s name]。二十八宿之一,东方苍龙七宿的第六宿,有星九颗。又如:尾箕(尾宿和箕宿的并称)

  10. 姓。如:尾生丧身(传说鲁国人尾生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会面,水涨,尾生不愿失信,抱着桥柱被淹死)

〈动〉

  1. 尾随;跟踪盯梢 [tail]。如:尾其后;尾缀(尾随;跟随在后面);尾衔(相随的样子);尾犯(从犯);尾骑(跟在后面追赶的骑兵);尾尾(一个接着一个的样子)

  2. 鸟兽虫鱼交配 [mate]

    鸟兽孳尾。——《书·尧典》

    雄雌在前,孳尾成群。——《列子》

〈量〉

  1. 相当于“头”、“条”,计数鱼的头数 [used for fish]。如:两尾鱼

  2. 另见 yǐ

尾 [yǐ]

〈名〉

  1. 指马尾上的毛 [hair on a horse’s tail]。如:马尾罗

  2. 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 [spikelets on a cricket’s tail]。如:三尾儿

  3. 另见 wěi

尾字常用词组

1. 尾 [wěi]

尾 [wěi]
  1. 尾巴 wěi bā

    [tail]

  2. 尾部 wěi bù

    [tail;caudal region] 车辆的后部、运载机械或工具的后部

    从马车的尾部摔了出去

  3. 尾大不掉 wěi dà bù diào

    掉:摇动。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4. 尾灯 wěi dēng

    [taillight;tail lamp]∶装在车辆后面的、通常为红色的灯,主要指汽车后面用作对尾随车辆警告的红灯

  5. 尾骨 wěi gǔ

    [coccyx;tailbone]

  6. 尾击 wěi jī

    [attack from the back;attack from the rear] 紧跟在后面追击

  7. 尾矿 wěi kuàng

    [tailings] 矿石经过选矿或其他综合处理后,剩下的有用矿物品位最低的矿石

  8. 尾期 wěi qī

    [the last period] 临近结束的时期;最后的一段时期

  9. 尾气 wěi qì

    [tail gas] 机器或其他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排出的废气

  10. 尾欠 wěi qiàn

    [owe a small balance]∶还有一小部分欠缺着(没有偿还或交纳)

  11. 尾梢 wěi shāo

    [end] 末梢;尽头

    冬季已近尾梢

  12. 尾声 wěi shēng

    [coda]∶形式上与乐曲或乐章(如赋格曲或回旋曲)的主结构不同的最后或结束乐段

  13. 尾数 wěi shù

    [mantissa]∶指位于小数点后面的数

  14. 尾水 wěi shuǐ

    [tail water]

  15. 尾随 wěi suí

    [tail behind;follow in the wake of;come sb's heels;trail after;tail along] 像尾巴样地跟随,比喻紧跟其后

    亲友们尾随着送了很远

  16. 尾翼 wěi yì

    [tail unit]∶由水平与垂直稳定面组成的飞机末尾部分,上面装有纵向控制和方向控制的可动面

  17. 尾音 wěi yīn

    [end sound] 一句话或一个字的最后的音

  18. 尾蚴 wěi yòu

    [cercaria] 一种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有尾巴的幼虫,能在水中游泳

  19. 尾羽 wěi yǔ

    [uropygial] 尾臀的羽毛∶尾的羽毛

  20. 尾韵 wěi yùn

    [end rhyme] 诗句中结尾的音节的韵

  21. 尾子 wěi zǐ

    [tail]∶事物的最后一部分

康熙字典

【寅集上】【尸字部】

1. 尾 [wěi]2. 尾 [yǐ]

尾 [wěi]
  1. 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巴。~鳍。鸟~。

  2. 末端:排~。船~。~声。~骨。~灯。~数。~音。结~。扫~。虎头蛇~。

  3. 在后面跟:~随。~追。

  4. 量词,指鱼:三~鱼。

  5.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尾 [yǐ]
  1. 特指马尾(wěi )巴上的毛:马~罗。马~儿提豆腐―提溜不起来。

  2. 特指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三~儿(雌蟋蟀)。

〔古文〕𡱕𡱓𡲵【廣韻】【集韻】【正韻】無匪切【韻會】武匪切,𠀤音委。

【說文】微也。从倒毛在尸後。

【玉篇】鳥獸魚蟲皆有之。又末後稍也。

【易•未濟】狐濡其尾。

【書•君牙】若蹈虎尾。

又【詩•邶風】瑣兮尾兮,流離之子。

【註】瑣,細。尾,末也。

又【戰國策】王若能爲此尾。

【註】終也。

又東方星名,十八度尾爲大辰。又次名。

【禮•月令】日月會於鶉尾,斗建申之辰也。

又底也。

【爾雅•釋水】瀵大出尾下。

【註】尾猶底也。言其源深出於底下者名瀵。瀵猶灑散也。

又【書•堯典】仲春鳥獸孶尾。

【註】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因物之生育,驗其氣之和也。

又陪尾,山名,在江夏安陸縣。一名橫尾。一曰負尾。

又姓。

【左傳】殷民六族有尾勺氏。又漢劉虞吏尾敦。


考證:〔【爾雅·釋水】瀵大出尾。〕 謹照原文尾下增下字。

说文解字

【無斐切】-【卷八】

【原文】微也。从到毛在尸後。古人或飾系尾,西南夷亦然。凡尾之屬皆从尾。(今隸變作尾。)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微也。
微當作

尾字文言文解释

wěi

①<名>尾巴。《狼》:“身已半入,只露尻~。”

②<名>末尾;末端。《愚公移山》:“投诸渤海之~,隐士之北。”

③<动>跟在后面;跟随。《后汉书•岑彭传》:“嚣出兵~击诸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