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遲繁体字:遲字拼音:chí遲字注音:ㄔˊ


遲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12笔画总数:15五笔86版:nirp


五笔98版:nitp仓颉号码:yseq遲字结构:左下包围结构遲字五行:


四角号码:37305郑码查询:wxkmgb2312码:B3D9Big5编码:BFF0


國語小辭典uci-code:U+9072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遲造字法:形声;从辶、尺声遲异体字:迡遲遅遟邌迟赿𨒈遟

笔顺编号:513241343112454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6960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1

遲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仲𠭯父簋(金)
西周中期

曾侯乙鐘(金)
戰國早期

新甲1.24(楚)

包2.198(楚)

望1.61(楚)

上(1).孔.21(楚)

說文籀文

說文‧辵部

說文或體

孫臏315(隸)
西漢

居延簡甲767(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禮器碑(隸)
東漢

三公山碑(隸)
東漢

魏上尊號奏(隸)
曹魏

楷書

遲字象形文造型-遲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chí


甲骨文1;

甲骨文2;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说文籀文;

小篆迟;

小篆𨒈;

隶书1;

隶书2

读音:chí

“迟”是动作缓慢。慢慢地行。引申迟钝。《说文》: “迟,徐行也。” 因“迟”指慢行,所以甲骨文中有一“彳”字符(彳读chì,是 “行”的省文。作为部首表示行动、走)。另一边是“尼”字( “尼”是亲昵的“昵”的初文。是两个人臀部相摩的形状。亲昵自然是缓慢缠绵的动作),与“彳”组合起来,恰可表示 “动作缓慢” 。金文和 “说文籀文”将甲骨文的 “彳”写作“辵” (读chuò ,是“彳”字下面加一表示脚和走的“趾”。后俗称 “走之” ),而将甲骨文的 “尼”字写成“辟”字,即受了刑的奴隶形(详见“辟”释)。受了刑的奴隶行动自然迟缓。字义与甲骨文不矛盾。小篆有两个写法: 一、将金文的“辟”写成“犀” 。“犀”是“犀牛” ,但从字形讲是人身后尾随着牛,行动自然不快; 二、将“辟”字的“辛”省笔作“二” ,属古简化字。隶书(汉《礼器碑》、晋《辟雍碑》 )分别写作“” 、 “”。今简化字统一写作“迟”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遲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遲
中国大陆
台湾 遲
台湾
香港 遲
香港
日本 遲
日本
韩国 遲
韩国
旧字形 遲
旧字形

遲字甲骨文源流

遲字甲骨文源流
遲-J03536
遲字甲骨文源流
遲-J03537
遲字甲骨文源流
遲-J03538
遲字甲骨文源流
遲-J03539
遲字甲骨文源流
遲-J03540
遲字甲骨文源流
遲-J03541
遲字甲骨文源流
遲-J03542
遲字甲骨文源流
遲-J03543
遲字甲骨文源流
遲-J03544
遲字甲骨文源流
遲-J03545
遲字甲骨文源流
遲-J03546
遲字甲骨文源流
遲-J03547
遲字甲骨文源流
遲-J03548
遲字甲骨文源流
遲-J03549
遲字甲骨文源流
遲-J03550
遲字甲骨文源流
遲-J03551
遲字甲骨文源流
遲-J03552

遲字金文源流

遲字金文源流
遲-B02175
遲字金文源流
遲-B02176
遲字金文源流
遲-B02177
遲字金文源流
遲-B02178

遲字六书源流

遲字六书源流
遲-L30165
遲字六书源流
遲-L30166
遲字六书源流
遲-L30167
遲字六书源流
遲-L30168
遲字六书源流
遲-L30169
遲字六书源流
遲-L30170
遲字六书源流
遲-L01452
遲字六书源流
遲-L01453
遲字六书源流
遲-L01454
遲字六书源流
遲-L01455
遲字六书源流
遲-L01456
遲字六书源流
遲-L01457
遲字六书源流
遲-L01458
遲字六书源流
遲-L01459
遲字六书源流
遲-L01460
遲字六书源流
遲-L01461
遲字六书源流
遲-L01462

遲字说文字源

遲字说文字源
遲-S01281

遲字字源字典

遲字字源字典
遲-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遲字基本解释

  1. 见“迟”。

遲字笔顺


chí

横折













横折折撇

康熙字典

【酉集下】【辵字部】

  1. 见“迟”。

〔古文〕邌【唐韻】直尼切【集韻】【韻會】𨻰尼切【正韻】𨻰知切,𠀤音墀。

【說文】徐行也。

【廣韻】久也,緩也。

【詩·衞風】行道遲遲。

【禮·玉藻】君子之容舒遲。又【孔子閒居】無體之禮,威儀遲遲。

【註】緩而不迫也。

又委遲,迴遠貌。

【詩·小雅】周道倭遲。

又【韻會】棲遲,息也。

【詩·𨻰風】可以棲遲。

又姓。

【書·盤庚】遲任有言。

【註】古賢人。又尉遲,複姓。

又【廣韻】【韻會】直利切【集韻】直吏切【正韻】直意切,𠀤音稚。

【廣韻】待也。

【後漢·章帝紀】朕思遲直士,側席異聞。又【趙壹傳】實望昭其懸遲。

【註】懸心遲仰之。

又遲明卽黎明。

【前漢·高帝紀】遲明,圍宛城三匝。

【註】遲,未也。天未明之頃也。

【衞靑傳】遲明行二百餘里。

【註】遲,待也。待天欲明也。

又【正韻】欲速而以彼爲緩曰遲,使彼徐行以待亦曰遲。

【荀子·修身篇】遲彼止而待我。

又乃也。

【史記·春申君傳】遲令韓、魏歸帝重于齊。

【註】遲,猶値。値,猶乃也。 【韻會】遅遟𨒈𠀤同。

说文解字

【直尼切】-【卷二】

【原文】徐行也。从辵犀聲。《詩》曰:“行道遲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徐行也。
今人謂稽延爲遲。平聲。謂待之爲遲。去聲。
从辵。犀聲。
直尼切。十五部。
詩曰。行道遲遲。
邶風文。毛曰。遲遲、舒行皃。
遲或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