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遹繁体字:遹字拼音:yù遹字注音:ㄩˋ


遹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12笔画总数:15五笔86版:cbtp


五笔98版:cnhp仓颉号码:ynhb遹字结构:左下包围结构遹字五行:


四角号码:37302郑码查询:wxmlgb2312码:noneBig5编码:EBD1


國語小辭典uci-code:U+9079首尾分解:辶矞部件分解:矛冂八口辶


遹造字法: 遹异体字:𨗝

笔顺编号:545232534251454

笔顺读写:折捺折竖撇竖折撇捺竖折横捺折捺

词条已被关注:24051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1

遹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大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7

遹簋西周中期集成4207

史墻盤西周中期集成10175

克鎛西周晚期集成209

㝬鐘西周晚期集成260

小克鼎西周晚期集成2799

小克鼎西周晚期集成2800

翏生盨西周晚期集成4459

翏生盨西周晚期集成4460

大盂鼎(金)
西周早期

㝬鐘(金)
西周晚期

小克鼎(金)
西周晚期

小克鼎(金)
西周晚期

翏生盨(金)
西周晚期

說文‧辵部

楷書

遹字象形文造型-遹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yù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5;

金文6;

金文7;

小篆矞;

小篆遹

读音:yù

“遹”和“矞”是同音字。“矞”是以矛等尖锐物刺入物体内部。《说文》: “矞,以锥有所穿也。” “矞” 字上边是 “矛” 形; 下边是 “内”字,会意用矛(刺)入内。用 “矞”作声符的字很多,如 “遹” 字。《说文》: “遹, 回避也。 ”金文写作 “” 。虽字形略异,但基本字素均由表示行走、走动义的 “辵” (读chuò,由表示街口或行走义的 “彳” 及表示足、脚的 “止” 组成,即今文中的 “辶” )和“矞”组成。因 “矞”有刺义,故除用作读音外,也有躲避义。小篆随金文结构写作 “”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遹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遹
中国大陆
台湾 遹
台湾
香港 遹
香港
日本 遹
日本
韩国 遹
韩国
旧字形 遹
旧字形

遹字金文源流

遹字金文源流
遹-B02179
遹字金文源流
遹-B02180
遹字金文源流
遹-B02181
遹字金文源流
遹-B02182
遹字金文源流
遹-B02183
遹字金文源流
遹-B02184
遹字金文源流
遹-B02185
遹字金文源流
遹-B02186
遹字金文源流
遹-B02187

遹字六书源流

遹字六书源流
遹-L26174
遹字六书源流
遹-L26175
遹字六书源流
遹-L26176

遹字说文字源

遹字说文字源
遹-S01293

遹字字源字典

遹字字源字典
遹-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遹字基本解释

  1. 僻,邪僻:“回~其德。”

  2. 遵循:“祗~文祖,光昭旧勋。”

  3. 助词,用于句首,无实义:“~求厥宁,~观厥成。”

  4. 姓。

遹字笔顺


遹字详细解释

〈动〉

  1. 邪僻 [avoid]

    遹,回避也。——《说文》

    谋犹回遹。——《诗·小雅·小旻》

    回遹其德,俾民大棘。——《诗·大雅·抑》

  2. 遵循 [follow]

    今[治]民将在祗遹乃文考。——《书·康诰》

  3. 另见 ào

康熙字典

【酉集下】【辵字部】

  1. 僻,邪僻:“回~其德。”

  2. 遵循:“祗~文祖,光昭旧勋。”

  3. 助词,用于句首,无实义:“~求厥宁,~观厥成。”

  4. 姓。

【唐韻】餘律切【集韻】允律切【韻會】【正韻】以律切,𠀤音聿。

【玉篇】循也,述也。

【正韻】遵也。

【書·康誥】祇遹乃文考。

【註】紹述也。

又發語辭。

【詩·大雅】遹駿有聲。

又姓。

【正字通】宋開寶中有遹復,以太常博士判秦州。

又【集韻】食律切,音術。邪也。

【詩·小雅】謀猶回遹。

说文解字

【余律切】-【卷二】

【原文】回避也。从辵矞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回辟也。
依韵會作辟。小雅。謀猶回遹。毛曰。回邪、遹辟也。按辟僻古今字。大雅兩言回遹。箋皆云。回邪。韓詩遹作穴。或作泬。或作鴥。皆叚借字也。遹古多假爲述字。釋言云。遹、述也。言叚借也。釋詁云。遹遵率循。釋訓云。不遹、不蹟也。皆謂遹卽述字也。言轉注也。不遹者、今邶風之報我不述也。
从辵。矞聲。
余律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