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曾” 字释义不一。《说文》 : “曾,词之舒也。” 另有 “田中生苗说” 、“分田说” 、“赠帽说” 等。从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的字形变化看,“曾” 字有 “蜕形变义” 的过程。不同时期、不同角度的学者释义不同不足为怪。笔者倾向 “蒸食器说” 。以金文为例: 中间的 “田”象蒸箅; 上边的 “八” 象蒸气升腾; 下边的 “口 (甘)” 表示食味。后加表示陶器的 “瓦”作 “甑” (读zèng) , “说文籀文”写作 “” , 正象蒸食器具。 小篆写作“” , 成为 “从瓦, 曾声” 的形声字。 隶书(汉《曹全碑》 )等以直笔方折取代了篆书的弧笔圆折,跳出古文字的窠臼。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副〉
(形声。从八,从曰。本义未明。副词。用来加强语气)
过去发生过——表示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况 [once]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唐· 白居易《忆江南》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曾不(不曾);几年前我曾见过他一面;我曾去过杜坪乡
已经 [already]——表示动作行为已经进行。如:似曾相识
〈形〉
通“层”。重叠 [overlapped]
有虞之王,烧曾薮,斩群害,以为民利。——《管子·轻重戊》
大厦曾架,拟于昆仑。——《淮南子·本经》
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
另见 zēng
〈形〉
重。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great-grandchildren and great-grandparents]
自此而曾焉。——清· 洪亮吉《治平篇》
曾元时不分。
计高曾之时。
视高曾之时。
高曾时为一户者。
又如:曾翁(称他人的曾祖父);曾玄(曾孙和玄孙)
谦词。犹“末” [I]
曾臣彪将率诸侯以讨焉。——《左传》
又如:曾臣(末臣)
高举的样子 [high]
[凤皇]曾逝万仞之上。——刘安《淮南子·览冥》
〈动〉
“增”的本字。增加 [increase]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下子》
曾欷歔余郁邑兮。——《楚辞·离骚》
又如:曾思(反复思考);曾折(曾挠。屈曲貌);曾益(增加,增强);曾巢(在高物上架巢);曾逝(高飞远去)
〈副〉
乃,竟 [actually]
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曾不能疾走。——《战国策·赵策》
曾不惨然。——清· 黄宗羲《原君》
长曾不盈寸。——明· 魏学《核舟记》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汤问》
表示相承,相当于“则”、“是”、“就” [then]
我曾无闾里之闻,穷巷之知者何?——《淮南子》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怎” [what]。如:曾奈(怎奈)
〈名〉
姓
另见 céng
【辰集上】【曰字部】
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祖父。~孙。
古同“增”,增加。
竟,简直,还(hái ):“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
姓。
尝,表示从前经历过:~经。未~。何~。~几何时。
古同“层”,重(chǒng )。
【唐韻】昨稜切【集韻】【韻會】徂稜切,𠀤音層。
【說文】詞之舒也。从八从曰𡆧聲。
【九經字樣】曾从𡆧。𡆧,古文窻字。下从曰,上从八,象氣之分散也。經典相承,隷省作曾。
【詩·大雅】曾莫惠我師。
【論語】曾是以爲孝乎。
【孟子】爾何曾比予於是。
又【廣韻】經也。
【增韻】嘗也。
【韻會】乃也,則也。
又與層通。
【後漢·張衡傳】登閬風之曾城兮。
【文選】作層城。
又【廣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𠀤音增。
【書·武成】惟有道曾孫周王發。
【爾雅·釋親】王父之考爲曾祖,孫之子爲曾孫。
【註】曾,猶重也。
又【左傳·襄十八年】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
【註】曾臣,猶末臣。
【疏】曾祖曾孫者,曾爲重義。諸侯之於天子,無所可重。曾臣猶末臣,謙𤰞之意耳。
又【楚辭·九歌】翾飛兮翠曾。
【註】曾,舉也。
又與橧同。
【禮·禮運】夏則居橧巢。
【釋文】橧,本又作曾。
又與增同。
【孟子】曾益其所不能。
【孫奭·音義】曾當讀作增。
又姓。
【姓氏急就篇】曾氏出於鄫,姒姓,莒滅鄫,子孫在魯者別爲曾氏。
【孫奕·示兒編】曾字除人姓及曾孫外,今學者皆作層字音讀。然經史𠀤無音,止當音增。
【韻會】今詳曾字有音者,合從本音。餘無音者從層音,亦通。
【昨稜切】-【卷二】
【原文】詞之舒也。从八从曰,
曰部曰。朁曾也。詩朁不畏明胡朁莫懲。毛鄭皆曰。朁、曾也。按曾之言乃也。詩曾是不意、曾是在位、曾是在服、曾是莫聽、論語曾是以爲孝乎、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孟子爾何曾比予於管仲、皆訓爲乃則合語氣。趙注孟子曰。何曾猶何乃也。是也。是以朁訓爲曾。朁不畏明者、乃不畏明也。皇侃論語疏曰。曾猶嘗也。嘗是以爲孝乎。絶非語氣、葢曾字古訓乃。子登切。後世用爲曾經之義。讀才登切。此今義今音。非古義古音也。至如曾祖、曾孫、取增益層絫之意。則曾層皆可讀矣。
从八者亦象氣之分散。
①<副>曾经。《陈情表》:“臣侍汤药,未~废离。”《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相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往。”
②<形>通“层”。重叠的。陆机《园葵》:“~云无温液,严霜有疑威。”
zēng
①<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如“曾祖”、“曾孙”。《治平篇》:“是高、~时为一户者,至~、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
②<动>通“增”。增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动心忍性,~益其所不能。”
③<副>竟然;连……都;甚至。《愚公移山》:“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④<副>乃;又。《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何足以少留。”(少:暂时,稍微。)
【曾累】层层积累。
【曾阴】重叠的阴云。
【曾臣】犹末臣,古代诸侯对天子自称的谦词。
【曾翁】称别人的曾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