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亟繁体字:亟字拼音:jí,qì亟字注音:jí,qì


亟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6笔画总数:8五笔86版:bkcg


五笔98版:bkcg仓颉号码:mem亟字结构:单一结构亟字五行:木


四角号码:17104郑码查询:yjxagb2312码:D8BDBig5编码:AB45


國語小辭典uci-code:U+4E9F首尾分解:了一部件分解:丂口又一


亟造字法:会意亟异体字:

笔顺编号:52251541

笔顺读写:折竖竖折横折捺横

词条已被关注:35332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2

亟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前4.46.3合20407𠂤組

天80合10201賓組

掇1.335反合13637反賓組

簠雜130合16936賓組

班簋西周早期集成4341

史墻盤西周中期集成10175

毛公鼎西周晚期集成2841

伯其盨西周晚期集成4446

伯其盨西周晚期集成4447

伯其盨西周晚期集成4447

王子午鼎春秋晚期集成2811

曾大保盆春秋集成10336

天80(甲)

掇1.335反(甲)

班簋(金)
西周早期

史墻盤(金)
西周中期

毛公鼎(金)
西周晚期

王子午鼎(金)
春秋晚期

郭.唐.19(楚)

說文‧二部

睡虎地簡10.16(隸)

孫臏84(隸)
西漢

縱橫家書78(隸)
西漢

與天無極鏡(隸)
西漢

騶氏鏡(隸)
東漢

熹平三年鏡(隸)
東漢

楷書

亟字象形文造型-亟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jí


甲骨文1;

甲骨文2;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侯马盟书;

石鼓文;

小篆亟;

小篆极;

隶书亟;

隶书极

读音:jí

“亟” 是“極” 的本字,简化字是“极” 。商甲骨文和早期的金文都象一个头顶天脚踏地的巨人形,用头顶天表示高,高到极点,这是 “极” 的本义。后金文加一表示说话和喊叫的 “口”及表示击打的 “攴” (读pū) ,而有了“急、急躁” 的意思。金文与同期的《侯马盟书》及秦石鼓文尽管字形不尽相同,但基本字素都有“顶天的人形” 。小篆在“亟”旁加一“木” ,引指支撑房顶的栋木,仍是极高义,但由此与 “亟”字分流,字义歧出。汉隶书( 《孔彪碑》等)以平直的笔划取代了篆书的弧笔圆折,并将“亟、極”分开处理。今简化字写作 “极”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亟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亟
中国大陆
台湾 亟
台湾
香港 亟
香港
日本 亟
日本
韩国 亟
韩国
旧字形 亟
旧字形

亟字甲骨文源流

亟字甲骨文源流
亟-J28200
亟字甲骨文源流
亟-J28201

亟字金文源流

亟字金文源流
亟-B18634
亟字金文源流
亟-B18635
亟字金文源流
亟-B18636
亟字金文源流
亟-B18637
亟字金文源流
亟-B18638
亟字金文源流
亟-B18639
亟字金文源流
亟-B18640

亟字六书源流

亟字六书源流
亟-L20161
亟字六书源流
亟-L20162
亟字六书源流
亟-L20163
亟字六书源流
亟-L20164

亟字说文字源

亟字说文字源
亟-S10126

亟字字源字典

亟字字源字典
亟-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亟字基本解释

1. 亟 [jí]2. 亟 [qì]

亟 [jí]
  1. 急切:~~。~待解决。~须纠正。

亟 [qì]
  1. 屡次:~请(屡次请求)。~来问讯。

亟字笔顺


jí qì

横撇/横钩

竖钩


横折


横撇/横钩


亟字详细解释

1. 亟 [jí]2. 亟 [qì]

亟 [jí]

〈形〉

  1. (会意。甲骨文字形,是“亟”(古極字)字的初文。中间是一个站着的人,上面一横表示“极于顶”,下面一横表示“极于踵。”金文繁化字形,与小篆的写法相似。本义:极点,尽头) 快速;迅速(含有急迫之意) [urgent;imperative]

    亟,急也。——《广雅》

    亟其乘屋。——《诗·豳风·七月》

    小饭而亟之。——《礼记·少仪》

    欲霸之亟成。——《战国策·宋策》

    亟言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君亟定变法之虑。——《商君书·更法》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孟子·梁惠王上》

    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亟请广州府余暨 南、 番二县代求解免。——《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亟欲;亟盼;亟肄(加紧训练);亟务(紧要之事)

  3. 另见 qì

亟 [qì]

〈副〉

  1. 屡次 [repeatedly;time and again]。如:亟叹(屡次感叹);亟请(多次请求)

  2. 另见 jí

康熙字典

【子集上】【二字部】

1. 亟 [jí]2. 亟 [qì]

亟 [jí]
  1. 急切:~~。~待解决。~须纠正。

亟 [qì]
  1. 屡次:~请(屡次请求)。~来问讯。

【唐韻】紀力切【集韻】【韻會】訖力切,𠀤音棘。敏也,疾也。

【說文】从人从口从又从二。二,天地也。

【徐鍇曰】承天之時,因地之利,口謀之,手執之,時不可失,疾之意也。

【詩·大雅】經始勿亟。

【左傳·襄二十四年】公孫之亟也。

【註】急也。言鄭公孫宛射犬性急。

又【廣韻】【集韻】𠀤去吏切,音唭。頻數也。

【孟子】亟問亟餽鼎肉。

【又】仲尼亟稱於水。

又詐欺也。

【揚子·方言】東齊海岱之閒曰亟。

又與棘通。

【詩·大雅】匪棘其欲。

又與革通。

【禮·檀弓】夫人之病革矣。

又與極通。

【荀子·賦論】反覆甚極。

【註】極與亟同。

说文解字

【紀力切】-【卷十三】

【原文】敏疾也。从人从口,从又从二。二,天地也。

宋代徐鉉徐鍇注釋

徐鍇曰:“承天之時,因地之利,口謀之,手執之,時不可失,疾也。”

亟字的部首是,和字部首相同的字(按点击率排序)

亟字文言文解释

<副>急忙;赶快。《陈涉世家》:“趣赵兵~入关。”

<副>屡次;每每。《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请于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