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于繁体字:于字拼音:yú于字注音:


于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1笔画总数:3五笔86版:gfk


五笔98版:gfk仓颉号码:md于字结构:单一结构于字五行:土


四角号码:10400郑码查询:advvgb2312码:D3DABig5编码:A45F


國語小辭典uci-code:U+4E8E首尾分解:二乙部件分解:于


于造字法:象形于异体字:亏亐

笔顺编号:112

笔顺读写:横横竖

词条已被关注:56447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14

于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鐵145.3合4116

拾11.1合3016

拾5.14合22097午組

前1.43.4合2619賓組

前1.44.2合1345

前1.53.1合18866賓組

前6.30.3合13572賓組

前8.14.2合20333𠂤組

戩4.1合32519

戩37.3合34515

甲302合36393黃組

甲436合20074賓組

乙3400合1285賓組

佚376合33275歷組

佚383合19957賓組

福8合37386黃組

乙6687合22066午組

乙6690合22094午組

乙7795合6834賓組

乙6673合11498賓組

前8.1.5合21577子組

前8.2.7合20133

前8.4.7合19971𠂤組

前8.6.3合21661子組

前8.9.3合21624子組

前8.11.3合21897子組

後2.41.9合21631子組

後2.41.16合20450𠂤組

後2.42.9

後2.43.1合21113

菁11.19合21595

菁11.20合21676

戩21.13合21582

甲3939合37398無名黃間

甲3941合37743無名黃間

佚426

佚518

乙9067合20975𠂤組

京津3083合21216𠂤組

掇2.49合38762黃組

甲2907合19946𠂤組

大黽婦未于方鼎商代晚期集成1905

戍B180鼎商代晚期集成2694

聿作父乙簋商代晚期集成4144

毓且丁卣商代晚期集成5396

二祀弋其卣商代晚期集成5412

女方鼎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集成2579

龏作又母辛鬲西周早期集成688

王丮方鼎西周早期集成2612

匽侯旨鼎西周早期集成2628

麥方鼎西周早期集成2706

史䛗簋西周早期集成4030

史䛗簋西周早期集成4031

木甘𤔲土簋西周早期集成4059

大保簋西周早期集成4140

作周公簋西周早期集成4241

天亡簋西周早期集成4261

保卣西周早期集成5415

競卣西周早期集成5425

競卣西周早期集成5425

𣄰尊西周早期集成6014

𣄰尊西周早期集成6014

夨令方尊西周早期集成6016

叔匕方彝西周早期集成9888

夨令方彝西周早期集成9901

王子午鼎春秋晚期集成2811

小子夆囧卣商代晚期集成5417

厚趠方鼎西周早期集成2730

史獸鼎西周早期集成2778

大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7

獻簋西周早期集成4205

靜簋西周早期集成4273

作冊夨令簋西周早期集成4300

沈子它簋蓋西周早期集成4330

貉子卣西周早期集成5409

啟卣西周早期集成5410

士上卣西周早期集成5421

盂爵西周早期集成9104

師旂鼎西周早期或中期集成2809

各口凵鼎西周中期集成2705

呂方鼎西周中期集成2754

剌鼎西周中期集成2776

師𡘇父鼎西周中期集成2813

曶鼎西周中期集成2838

遹簋西周中期集成4207

追簋蓋西周中期集成4222

倗生簋西周中期集成4264

曶壺蓋西周中期集成9728

史墻盤西周中期集成10175

鄂侯鼎西周晚期集成2810

禹鼎西周晚期集成2833

佚426(甲)

拾5.14(甲)

拾11.1(甲)

大黽婦未于方鼎(金)
商代晚期

二祀弋其卣(金)
商代晚期

毛公鼎(金)
西周晚期

𦅫鎛(金)
春秋中期

王子午鼎(金)
春秋晚期

十年陳侯午敦(金)
戰國中期

陳純釜(金)
戰國

楚王酓章鎛(金)
戰國早期

包2.163(楚)

說文‧于部

睡虎地簡21.200(隸)

縱橫家書142(隸)
西漢

老子甲後184(隸)
西漢

魯峻碑(隸)
東漢

衡方碑(隸)
東漢

楷書

于字象形文造型-于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yú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侯马盟书;

石鼓文;

小篆于;

小篆竽;

隶书于;

隶书竽

读音:yú

“于” 是象形字。此字有多种解释: 一说是大圆规,“上一横画象定点,下一横画可以移动。字形从弓表示可以移动之意。” 二说是管簧乐器 “竽” 的初文,弓的曲线表示其声音的悠扬。三说象口气的舒展平直(略) ,一并列出。《说文》 : “于,於也。象气之舒于……。” 甲骨文、 金文写作 “” 。 小篆写作 “” 。 因乐器 “竽” 由竹管制成, 故加竹字头写作 “” 。 《说文》: “竽, 管, 三十六簧也。 ” 隶书《孔彪碑》等写作 “”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于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于
中国大陆
台湾 于
台湾
香港 于
香港
日本 于
日本
韩国 于
韩国
旧字形 于
旧字形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694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695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696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697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698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699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00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01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02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03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04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05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06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07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08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09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10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11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12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13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14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15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16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17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18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19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20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21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22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23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24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25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26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27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28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29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30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31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32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33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34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35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36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37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38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39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40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41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42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43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44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45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46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47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48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49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50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51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52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53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54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55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56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57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58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59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60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61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62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63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64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65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66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67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68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69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70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71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72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73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74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75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76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77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78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79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80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81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82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83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84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85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86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87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88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89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90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91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92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93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94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95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96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97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98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799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00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01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02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03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04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05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06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07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08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09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10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11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12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13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14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15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16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17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18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19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20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21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22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23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24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25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26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27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28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29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30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31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32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33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34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35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36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37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38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39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40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41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42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43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44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45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46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47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48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49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50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51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52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53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54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55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56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57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58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59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60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61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62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63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64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65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66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67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68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69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70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71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72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73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74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75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76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77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78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79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80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81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82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83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84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85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86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87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88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89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90
于字甲骨文源流
于-J11891

于字金文源流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61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62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63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64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65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66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67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68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69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70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71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72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73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74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75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76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77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78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79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80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81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82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83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84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85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86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87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88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89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90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91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92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93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94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95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96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97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98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199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00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01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02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03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04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05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06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07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08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09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10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11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12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13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14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15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16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17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18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19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20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21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22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23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24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25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26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27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28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29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30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31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32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33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34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35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36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37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38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39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40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41
于字金文源流
于-B07242

于字六书源流

于字六书源流
于-L30498
于字六书源流
于-L30499
于字六书源流
于-L30500
于字六书源流
于-L30501
于字六书源流
于-L30502
于字六书源流
于-L02603
于字六书源流
于-L02604
于字六书源流
于-L02605
于字六书源流
于-L02606
于字六书源流
于-L02607
于字六书源流
于-L02608
于字六书源流
于-L02609
于字六书源流
于-L02610

于字说文字源

于字说文字源
于-S03515

于字字源字典

于字字源字典
于-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于字基本解释

  1. 介词(a.在,如“生~北京”;b.到,如“荣誉归~老师”;c.对,如“勤~学习”;d.向,如“出~自愿”;e.给,如“问道~盲”;f.自,从,如“取之~民”;g.表比较,如“重~泰山”;h.表被动,如“限~水平”)。

  2. 后缀(a.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b.在动词后,如“属~未来)。

  3. 姓。

于字笔顺





竖钩

于字详细解释

〈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 往;去 [go]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3. 取 [take]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4. 如;好像 [look]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5. 又如:于何(如何)

〈介〉

  1.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in, at, etc.]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2. 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宋· 欧阳修《归田录》

  3. 葫芦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词,到。)—— 清· 姚鼐《登泰山记》

  4.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

  5.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for, etc.]

    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 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6.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7.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 [from]。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8.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by]

    不拘于时。——唐· 韩愈《师说》

    苦于多疾。——宋· 苏轼《教战守》

    伤于缚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择于自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9. 又如:我限于水平,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10. 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than]

    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同于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11. 同于幻。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12.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13. 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 [to, etc.]。如:荣誉归于教练

  14. 表示相对的位置 [in]。如:垂直于肋板的脊柱

  15. 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越于诸侯。——《国语·晋语》

  16. 以免于难。

    可以免于难。

  17. “於”

  18. 另见 yū

于字常用词组

  1. 于今 yú jīn

    [up to the present;since]∶至今

    车站一别,于今十年

  2. 于思 yú sāi

    [thick moustache] 常叠用,表现胡子极多

  3. 于时 yú shí

    [for the moment;then;at that time] 介宾词组。在这个时候,当时

    于时冰皮始解。--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4. 于是 yú shì

    [as a result;therefore;whereupon] 紧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而出现某种结果

康熙字典

【子集上】【二字部】

  1. 介词(a.在,如“生~北京”;b.到,如“荣誉归~老师”;c.对,如“勤~学习”;d.向,如“出~自愿”;e.给,如“问道~盲”;f.自,从,如“取之~民”;g.表比较,如“重~泰山”;h.表被动,如“限~水平”)。

  2. 后缀(a.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b.在动词后,如“属~未来)。

  3. 姓。

【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𠀤音迂。

【爾雅·釋詁】于,曰也。

又往也。

【書·大誥】民獻有十夫,予翼以于。

【詩·小雅】王于出征。

又【儀禮·士冠禮】宜之于假。

【註】于,猶爲也。宜之見爲大矣。又【聘禮】賄在聘于賄。

【註】于讀曰爲。言當視賓之禮,而爲之財也。又【司馬相如·長門賦敘】因于解悲愁之辭。

又未定之辭。

【公羊傳·僖二十八年】歸于者何。歸于者,罪未定也。

又行貌。

【韓愈·上宰相書】于于焉而來矣。

又于于,自足貌。

【莊子·應帝王】其臥徐徐,其覺于于。

又鐘兩口之閒曰于。

【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鐘,兩欒謂之銑,銑閒謂之于。

又【前漢·元后傳】衣絳緣諸于。

【註】大掖衣也。

又【唐書·元德秀傳】明皇命三百里內刺史縣令,以聲樂集,德秀惟樂工十人,聮袂歌于蔿于。

又草名。

【爾雅·釋草】茜,蔓于。

【註】生水中。一名軒于。

【司馬相如·子虛賦】菴閭軒于。

又木名。

【爾雅·釋木】棧木,于木。

【註】僵木也。江東呼木觡。

又淳于,縣名。今密州安丘縣,古淳于國。

又姓。周武王第二子邘叔之後,以國爲氏,後因去邑爲于。又淳于,宣于,鮮于,多于,𨷖于,皆複姓。又三氏姓。勿忸于,阿伏于,見【魏書·官氏志】。

又助語辭。

【詩·召南】于沼于沚。

【朱傳】于,於也。

【周易】【毛詩】於皆作于。于於古通用。

又【集韻】邕俱切,音紆。廣大貌。

【禮·檀弓】邾婁考公之喪,徐君使容居來弔含。有司曰:諸侯之來辱敝邑者,易則易,于則于,易于雜者,未之有也。又【文王世子】仲尼曰:周公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聞之曰:爲人臣者,殺其身有益於君,則爲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俱與迂通。

又【正韻】休居切,與吁通。歎辭。

【詩·周南】于嗟麟兮。


考證:〔【禮·聘禮】賄在聘于賄〕 謹按本書之例禮記謂之禮,此出儀禮不當稱禮,謹省上禮字。〔【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鐘,兩欒謂之銑,兩銑謂之于。〕 謹照原文兩銑改銑閒。〔【爾雅·釋木】棧木,于木。

【註】僵木也。江東呼木船。〕 謹照原注木船改木觡。 〔【文王世子】周公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仲尼聞之曰,爲人臣者,殺其身有益于君,則爲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俱與迂通。〕 謹按周公至其君乎皆仲尼之言,此誤於聞之上增仲尼二字,謹照原文周公上增仲尼曰三字,聞之上省仲尼二字。法于益于兩于字照原文改於字。

于字的部首是,和字部首相同的字(按点击率排序)

于字文言文解释

①<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子鱼论战》:“宋公子及楚人战~泓。”《出师表》:“受任~败军之际。”

②<介>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进学解》:“业精~勤,荒~嬉。”

③<介>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等。《师说》:“~其身也,则耻师焉。”《捕蛇者说》:“余将告~莅事者。”

④<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伶官传序》:“而智勇多困~所溺。”《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⑤<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

⑥<词缀>用在动词前,无义。《诗经•葛覃》:“黄鸟~飞。”【注】“于”和“於”二字是同义词。《诗经》《尚书》《周易》多用“于”,其他书多作“於”;有些书(如《左传》)“于”“於”并用,“于”常用于地名前,其余写作“於”。但是,古书中用作人名和语气词的“於”不能写作“于”,参看“於(wū)”。用作人名和词缀的“于”不能写作“於”。此外,其他场合两者可互换,汉字简化后都写作“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