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印繁体字:印字拼音:yìn印字注音:ㄧㄣˋ


印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3笔画总数:5五笔86版:qgbh


五笔98版:qgbh仓颉号码:hpsl印字结构:左右结构印字五行:水


四角号码:77720郑码查询:rhaygb2312码:D3A1Big5编码:A64C


國語小辭典uci-code:U+5370首尾分解:丿卩部件分解:卬一卩


印造字法:会意印异体字:币抑

笔顺编号:35152

笔顺读写:撇折横折竖

词条已被关注:56369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1

印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乙18合21013𠂤組

乙100合20898𠂤組

乙111合20476𠂤組

乙112合22148子組

乙143合20757𠂤組

乙194合20769𠂤組

前4.46.3合20407𠂤組

後2.9.8合19071

林1.24.1合19792

佚637合19783

佚674合22591

河646合20468𠂤組

甲225合19785𠂤組

京都3141合19788

乙104合19756𠂤組

乙119合19787𠂤組

乙135合20411

鐵81.2合21535子組

前5.39.2合20449𠂤組

後2.13.18合26013

毛公鼎西周晚期集成2841

曾伯雨木二簠春秋早期集成4631

乙112(甲)

佚637(甲)

前5.39.2(甲)

毛公鼎(金)
西周晚期

曾伯雨木二簠(金)
春秋早期

說文‧印部

睡虎地簡24.28(隸)

老子甲86(隸)
西漢

長沙出土西漢印(隸)
西漢

張景碑(隸)
東漢

魏王基殘碑(隸)
曹魏

楷書

印字象形文造型-印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yìn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金文1;

金文2;

秦简;

小篆印;

小篆;

小篆抑;

隶书印;

隶书抑

读音:yìn

“印”、“”、“抑” 三字同出一源。 最初甲骨文写作 “” , 上边是一只手在按下边的一个跪姿的人形, 本义是按压、 压迫、 压抑。 金文写作 “” , 虽字形不一, 但均是手按人形。 又因盖印章时用力下压, 故引申 “印” 。 为区别于印章之印, 小篆将 “ ”(印)反写成 “” ()。 后又另加 “手” (扌 )成 “” (抑)专指压抑。 隶书随之写作 “” , 成为今文。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图为 “象形字书画” 《离骚》 (局部)

印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印
中国大陆
台湾 印
台湾
香港 印
香港
日本 印
日本
韩国 印
韩国
旧字形 印
旧字形

印字金文源流

印字金文源流
印-B14076
印字金文源流
印-B14077

印字六书源流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388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389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390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391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392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393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394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395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396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397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398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399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00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01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02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03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04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05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06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07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08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09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10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11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12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13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14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15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16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17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18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19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20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21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22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23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24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25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26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27
印字六书源流
印-L36428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40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41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42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43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44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45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46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47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48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49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50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51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52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53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54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55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56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57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58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59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60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61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62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63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64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65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66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67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68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69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70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71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72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73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74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31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32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33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34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35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36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37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38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39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75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76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77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78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79
印字六书源流
印-L21980

印字说文字源

印字说文字源
印-S06567

印字字源字典

印字字源字典
印-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印字基本解释

  1. 图章,戳记:~章。~玺。~记。~把子(亦喻政权)。

  2. 痕迹:手~。指~。~子(a.痕迹;b.高利贷的一种,全称“~~钱”)。

  3. 用油墨、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布、器皿等材料上:~刷。排~。~制。~发(fā)。

  4. 彼此符合:~证。心心相~。

  5. 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象。

  6. 姓。

印字笔顺


yìn


竖提


横折钩

印字详细解释

〈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2. 同本义 [official seal]

    印,执政所持信也。——《说文》

    玺者,印也。印者,信也。——蔡邕《独断》

    印,验也。——《苍颉篇》

    玺谓之印。——《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

    每字为一印。——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密布字印。

    每一字皆有数印。

    其印自落。

  3. 又如:印务(有关印章管理和收发文书的工作;也指官印和职务);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印佩(官印);印牌(将印或令牌);印囊(古代装印信的口袋);印曹(掌刻印的官)

  4. 泛指图章 [seal]

    凡写诗文,名印当在上,字印当在下,道号又次之…试看宋元诸儒真迹中,用印皆然。—— 明· 徐官《古今印史》

  5. 又如:打印(盖图章);印匣(印章盒);印篆(印章);印合(印盒,模子)

  6. 痕迹,标记 [print]

    原来宋时,但是犯人,徒流迁徙的,都脸上刺字,怕人恨怪,只唤做“打金印”。——《水浒传》

  7. 又如:手印;印痕;印识(犹印记)

  8. 用尖头工具划的线 [score]。如:活塞在汽缸壁上划的一道印

〈动〉

  1. 盖章 [seal]

    县啬夫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印之。——《睡虎地秦墓竹简》

  2. 又如:印子债(一种高利贷,即印子钱);印结(清制外省人在京考试或捐官,皆须在京的同乡京官为具保结,上盖六部印,这文书叫“结”。盖印的“结”叫“印结”);印马(验收马匹时诸监按马之优劣,在不同部位加不同印记);印子铺(房)(放印子钱的处所);印封(盖印的封泥);印署(盖印签押)

  3. 印刷 [print]

    板印书籍。——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若止印二三本。

    若印数十本。

    此印者才毕。

  4. 又如:印板(指用木或金属雕成的印刷底板);印板儿(刻着字的板。喻印象深刻);印造(印刷制作)

  5. 印证 [confirm]。证明与事实相符

    虽时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证印:印证)。——清· 袁枚《祭妹文》

  6. 又如:印正(证明;验证)

  7. 铭刻 [engrave]。如:深深印在脑子里

  8. 直接将[邮票] 印在[明信片,信封] 上 [impress]。如:印有两分的邮票

  9. 使物上留下痕迹 [stamp]

    脚上印着黄泥。——郭沫若《女神》

  10. 又如:印合(模子)

印字常用词组

  1. 印把子 yìn bà zi

    [seal of authority;official seal] 官印的把子,代指官印

    把印把子握到我们手里

  2. 印本 yìn běn

    [printed copy] 印刷后装订的书本

  3. 印鼻 yìn bí

    [seal nose] 印钮的别称

  4. 印次 yìn cì

    [impression] 图书每一版印刷的累计次数

  5. 印地语 yìn dì yǔ

    [Hindi] 北印度的一种书面语言

  6. 印度 yìn dù

    [India] 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国家,与中国、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接壤,东濒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面积297.4万平方公里,人口7.3亿,首都新德里。古称天竺

    一白酋督印度卒。--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印度尼西亚 yìn dù ní xī yà

    [Indonesia] 东南亚岛国,位于亚洲澳洲两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之间,面积191万平方公里,人口1.41亿,首都雅加达。矿物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经济以农业为主,天然橡胶占世界第二位

  8. 印度洋 yìn dù yáng

    [Indian Ocean] 地球上四大洋之一。位于亚洲、南极洲、非洲与澳洲之间,面积7491万平方公里。大部在南半球。平均深度3897米,它是各大洋中最早的海运中心

  9. 印发 yìn fā

    [print and distribute] 印刷发行

    对每年像洪水似地印发的货币感到吃惊

  10. 印盒 yìn hé

    [seal box] 装印章和印墨的盒子

  11. 印痕 yìn hén

    [moulage] 留下的痕迹

  12. 印花 yìn huā

    [revenue stamp]∶指印花税票。由政府出售,贴在契约、单据等上面,作为纳税凭证的特制印刷品

  13. 印迹 yìn jì

    [print] 痕迹;踪迹

    成长道路上留下的印迹

  14. 印记 yìn jì

    [seal]∶公章;图章

    州县官合用印记

  15. 印鉴 yìn jiàn

    [specimen seal impression ] 留供核对以防假冒的图章底样

  16. 印泥 yìn ní

    [ink paste used for seals] 盖图章用的红色油质颜料

  17. 印谱 yìn pǔ

    [collection of impressions of seals by famous seal engravers] 汇集古代印章或名家所刻印章图式的书

  18. 印绶 yìn shòu

    [silk ribbon used to fasten seals and correspondence] 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绶带

  19. 印刷 yìn shuā

    [printing] 把文字、图画等制成版,涂上油墨,印在纸张或其他材料上

    一板印刷。--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20. 印刷体 yìn shuā tǐ

    [print hand;book letter] 相对于手写体而言。用于机器印刷的文字书写形式。参看手写体

  21. 印刷业 yìn shuā yè

    [printing] 印刷工作者的技艺、实践或业务

  22. 印台 yìn tái

    [ink pad; stamp pad] 盖图章(主要是橡皮图章或木戳)所用的涂有印油的盒子,也叫打印台

  23. 印堂 yìn táng

    [top of the nose bridge connecting the eyebrows] 指额部两眉之间的部位

    只有印堂间现了黑气。--《钟馗传--捉鬼传、平鬼传》

  24. 印玺 yìn xǐ

    [emperor's seal] 印信,特指帝王的印

  25. 印象 yìn xiàng

    [shadow]∶形体映在水或镜等中的影子

    海中皆有印象

  26. 印信 yìn xìn

    [seal of power;official seal] 政府机关的各种印章、公私印章的总称

  27. 印行 yìn xíng

    [print and distrubute] 印刷并发行

    印行单行本

  28. 印章 yìn zhāng

    [stamp;seal]∶图章

  29. 印证 yìn zhèng

    [corroborate;confirm]∶证明与事实相符合

  30. 印制 yìn zhì

    [print] 书刊的印刷制作

  31. 印子 yìn zǐ

    [trace;mark]∶痕迹

  32. 印子钱 yìn zǐ qián

    [usury] 旧社会高利贷的一种,分期偿还,每还一期,在折子上盖印为证,简称印子

    放印子钱

康熙字典

【子集下】【卩字部】

  1. 图章,戳记:~章。~玺。~记。~把子(亦喻政权)。

  2. 痕迹:手~。指~。~子(a.痕迹;b.高利贷的一种,全称“~~钱”)。

  3. 用油墨、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布、器皿等材料上:~刷。排~。~制。~发(fā)。

  4. 彼此符合:~证。心心相~。

  5. 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象。

  6. 姓。

〔古文〕𠘄【唐韻】於刃切【集韻】【韻會】伊刃切【正韻】衣刃切,𠀤因去聲。

【說文】執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卪象相合之形。今文作卩,瑞信也。手爪以持印。會意。

【廣韻】符,印也。印,信也,亦因也,封物相因付。

【增韻】刻文合信也。

【前漢·百官公卿表】二千石皆銀印,二百石以上皆銅印。

【註】師古曰:刻文云:某官之印。又姓。

【廣韻】左傳,鄭大夫印段,出自穆公子印,以王父字爲氏。

说文解字

【於刃切】-【卷九】

【原文】執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凡印之屬皆从印。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執政所持信也。
凡有官守者皆曰執政。其所持之卪信曰印。古上下通曰璽。周禮壐節注曰。今之印章。按周禮。守邦國者用玉節。守都鄙者用角節。謂諸侯於其國中、公卿大夫於其采邑用之。是卽用印之始也。季武子於周禮爲守都鄙者、而以璽書、達於魯君。是古有印明矣。葢以

印字的部首是,和字部首相同的字(按点击率排序)

印字文言文解释

yìn

①<名>印章;印信。《<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不拜。”

②<动>印刷。《活板》:“若止~二三本,未为简易。”

③<名>印刷的字模。《活板》:“每字为一~,火烧令坚。”

④<形>符合。《祭妹文》:“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者矣。”

【印信】旧时公文书信所用印记的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