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四”是数词,三加一的和。《说文》: “四,阴数也。象四分之形。”甲骨文、 金文均写作 “” , 象四枚算筹(竹木棒)横排的形状。一说是以人的四指横视会意。至春秋战国时,借用作涕泗的 “泗” 。金文、“说文古文” 、石鼓文、小篆写作“、、 、 ” 。其中“说文古文”的“”最象鼻涕形。 为表现泗是鼻液, 小篆另加 “水”写作 “” , 又指河名。 后“四、泗”分流。今数词用 “四”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数]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four]
四,阴数也。四分之。——《说文》
阴数次三也。——《玉篇》
路下四亚之。——《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
光被四表。——《书·尧典》
闰月定四时成岁。
良马四之——《诗·鄘风·干旄》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又如:四垂(四边);四梢(城镇四方边缘地方);四隅头(四方街口,四处);四柱(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不拗六(少数拗不过多数);四趁(相称,各处都合适);四门(四方之门);四鼓(四更);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四制(丧服有恩、理、节、权四制);四孟(四季的首月);四表(四方极偏远的地方);四坐(在座的众人);四合(四方围聚);四八(指四时八节);四大(佛家以地、水、火、风为四大。指人身;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四天(四方的天空);四六风(初生婴儿疾病。即脐风);四失(学习上的四种过失);四印(旧指四种修养心身之道);四行(四种德行:仁、义、礼、智或孝、忠、信、悌,内容随文而异);四件(指供食用的家畜如猪、羊等的头、蹄、肝、肺)。也指序数第四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名〉
[乐]∶工尺谱中音名之一 [a note of the scale in gongchepu(工尺谱), corresponding to 6 in 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大吕、大簇用四字。——《宋史·乐志十七》
古代一车四马称“驷” [four-horse carriage]
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韩非子》
一言而非,四马不能追,一言不急,四马不能及。——《说苑·谈丛》
四壁 sì bì
[wall] 屋子的四面墙壁,泛指整个屋子
四壁皆空
四边,四边儿
四边形 sì biān xíng
[quadrilateral] 在同一平面上由四条直线所围成的几何图形
四不像 sì bù xiàng
[Davids deer; mi-lu]∶麋鹿
四称 sì chèng
[proper; well-proportioned] 匀称;协调
家具安排得很四称
四处 sì chù
[here and there]∶到处;附近各处
四处漫游寻找各种可食的浆果
四川 sì chuān
[Sichuan] 中国西南地区的省,简称川或蜀。面积57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省会成都。东部为四川盆地,西部为川西高原。水力资源、天然气、云母、井盐储量丰富。稻米、油菜籽产量居全国首位。重庆为中国西南部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四川盆地 sì chuān pén dì
[Sichuan Basin] 中国四川省东部的紫砂岩盆地,又称红色盆地。四周山地环绕,面积18万平方公里,盆地海拔多在500米以下。盆地西部有成都平原,地势低平,土地肥沃,西北部灌县有都江堰水利工程,农业发达,是四川盆地的重要产粮区
四大皆空 sì dà jiē kōng
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
四德 sì dé
[The four virtues are fidelity,physical charm,propriety in speech and efficiency in needlework] 封建礼教指妇女应尊从的四种德行,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从四德
四谛 sì dì
[four noble truths] 佛教基本教义,特指人世间的一切都是苦的,生的欲望是苦的因缘,只有消除业因的烦恼(欲望)才能得到解脱,而解脱的道路是通过八正道消灭私念
四方 sì fāng
[four directions of north,south,west and east]∶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泛指各个方面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四方步 sì fāng bù
[solemn measured step] 跨度大而行慢,形态很悠闲的步子
迈着四方步
四分五裂 sì fēn wǔ liè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四伏 sì fú
[be beset with] 到处隐藏着、潜伏着
危机四伏
四顾 sì gù
[look around] 向四面环视
阿Q忽而大叫起来,抬了头仓皇的四顾。--《阿Q正传》
四海 sì hǎi
[the whole country]∶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四合院儿 sì hé yuàn ér
[compond with houses around courtyard] 北京传统的住宅形式,四边是房屋,中间是庭院
四化 sì huà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of agriculture,industry,national defence,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国防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的简称
四季 sì jì
[the four seasons of spring,summer,autumn and winter] 指一年中的春、夏、秋、冬
四季如春
四溅 sì jiàn
[flash] 向四周喷出或溅出
钢花四溅
四郊 sì jiāo
[suburbs; outskirts] 城市四周的地方;郊外
四郊农事兴,老稚迭歌舞。--陆游《春雨》
四脚朝天 sì jiǎo cháo tiān
四脚:指四肢。形容仰面跌倒。也形容人死去。
四近 sì jìn
[nearby places] 周围邻近的地方,形容距离不远之处
四近有许多商店
四境 sì jìng
[borders] 四周的边境;国境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宋. 苏洵《六国论》
四库 sì kù
[the four sections of books] 我国古代宫廷藏书的地方,分库收藏经、史、子、集四部类图书
四库全书 sì kù quán shū
[Si Ku Quan Shu(Complete library in the Four Branches of Literature)] 中国清代编修的大型综合丛书。乾隆38年(1773)开馆编修,乾隆46年(1782)完成。共收书3503种,计79337卷。分经、史、子、集四部,44类。收录了中国历史上最有价值的文化典籍。全书共缮写7部,分藏于北京、承德、沈阳、镇江、扬州、杭州等地。其中文津阁本现存北京图书馆,是七部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
四邻 sì lín
[ones near neighbours] 周围的邻居;左邻右舍
街坊四邻
四面 sì miàn
[all around;on all four sides] 东、南、西、北四个方面,泛指周围
四面受敌
四面八方 sì miàn bā fāng
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四面楚歌 sì miàn chǔ gē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四旁 sì páng
[nearby places] 指附近的地方
四平八稳 sì píng bā wěn
原形容身体各部位匀称、结实。后常形容说话做事稳当。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
四散 sì sàn
[disperse] 向四周分散
乌云四散,被风吹成了碎片
四舍五入 sì shě wǔ rù
[round] 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四舍五入,即,如被舍去部分的头一位数字小于五,则舍去;如大于等于五,则被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位数字加1
四声 sì shēng
[the four tones of classical Chinese phonetics]∶古汉语字调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声
四时八节 sì shí bā jié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
四书 sì shū
[The Four Books] 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儒家经典
四体 sì tǐ
[limbs]∶指人的四肢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通八达 sì tōng bā dá
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四外 sì wài
[all around] 周围;四处
我高兴地站起来,到船头四外眺望,尽量欣赏石湖的胜景。--《石湖》
四望 sì wàng
[look around] 四顾
四望无人
四围 sì wéi
[all around] 四周;周围
在房子四围遍植花草
四维 sì wéi
[four moral standards in ancient times]∶古代指礼、义、廉、耻四种道德准则,认为是维系国家所必需的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四仙桌 sì xiān zhuō
[a small square table] 一种桌子,正方形,每边可坐一人
四乡 sì xiāng
[countryside]∶城镇四周的农村
四项基本原则 sì xiàng jī běn yuán zé
[the four basic principles:the socialist road,the 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Marxism-Leninism and Mao Zedong Thought,and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简称
四新 sì xīn
[the four news including new ideas,new culture,new customs and new habits] 指中国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和新习惯
破四旧,立四新
四行 sì háng
[element] 古代自然哲学家所说的物质世界赖以构成的各种简单的实体(如气、水、火、土)之一
四旋体诗 sì xuán tǐ shī
[roundelay] 如在回旋体诗中那样频繁出现或在固定间隔中出现叠句的诗
四言诗 sì yán shī
[the poem each line of which consists of four words] 每句四个字的古体诗,汉代以前通行
四野 sì yě
[the surrounding country;vast expanse of open ground] 四周广阔的原野;也指四面八方
名闻四野
四溢 sì yì
[waft] 四散飘溢
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驿路梨花》
四岳 sì yuè
[si yue] 相传为唐尧臣、羲和四子。分管四方的诸侯,所以叫四岳。汉孔安国,宋孔平仲,明杨慎均以四岳为一人
四则 sì zé
[the four fundamental operations of arithmetic] 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总称
四则题
四肢 sì zhī
[four limbs-arms and legs] 指动物的四条腿或人的两腿两臂
四肢的血液循环
四至 sì zhì
[the four boundaries of a piece of land]∶指某块土地四周的界限
四致 sì zhì
[appropriate] 〈方〉∶恰当;妥贴
写上这段话,问题回答得就更四致了
四周 sì zhōu
[surround] 周围地区
四周的郊区
四座 sì zuò
[the people present] 指坐在周围的人
她那灿烂的音色和深沉的感情惊动了四座。--《第二次考试》
【丑集上】【囗字部】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古文〕𦉭【唐韻】【集韻】𠀤息利切,音泗。
【說文】囗,四方也。八,別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
又【玉篇】隂數次三也。
【正韻】倍二爲四。
【易·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又】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又姓。
【正字通】宋有四象,慶元閒知汀州府。
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防詐譌𥨥易,非四之本義也。
又【集韻】息七切,音悉。關中謂四數爲悉。○按《正字通》云平聲音司,引《樂譜》四五讀司烏,不知此特口變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誤。
【息利切】-【卷十四】
【原文】陰𢿙也。象四分之形。凡四之屬皆从四。
自一篇列一部、三部。十三篇列二部。二篇列八部。三篇列十部。數未備也。故於此類列之。
謂囗像四方。八像分也。息利切。十五部。
小篆略改之。
此筭法之二二如四也。二字㒳畫均長、則亖字亦四畫均長。今人作篆多誤。覲禮四享。鄭注曰。四當爲三。書作三四字或皆積畫。字相似。由此誤。聘禮注云。朝貢禮純四只。鄭志。荅趙商問四當爲三。周禮內宰職注。天子巡守禮制幣丈八尺純四𦐖。鄭志。荅趙商問亦云四當爲三。左傳。是四國者。專足畏也。劉炫謂四當爲三。皆由古字積畫之故。按說文之例。先籒文。次古文。此恐轉寫誤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