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仌繁体字:仌字拼音:bīng仌字注音:ㄅㄧㄥ


仌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2笔画总数:4五笔86版:wwu


五笔98版:wwu仓颉号码:xoo仌字结构:上下结构仌字五行:


四角号码:80800郑码查询:ododgb2312码:noneBig5编码:none


國語小辭典uci-code:U+4ECC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仌造字法: 仌异体字:仌冫

笔顺编号:3434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20787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5-25

仌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仌卣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集成4875

仌卣(金)
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

說文‧仌部

楷書

仌字象形文造型-仌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bīng


甲骨文;

金文1;

金文2;

古陶文;

古玺文;

小篆冰;

小篆仌;

小篆凝;

隶书1;

隶书2

读音:bīng

“冰”指液体在零度以下凝结的固体。《说文》: “仌,冻也。象水凝之形。” “冰,水坚也。从仌,从水。凝,俗冰。”说明 “冰、仌、凝” 同义。最初(金文、古陶文)的 “冰”写作 “仌” ,象水面成冰隆起或冰裂纹状。小篆规范字形时, 在保留此字的基础上另加“水”作“” , 成形声字。 同时另制 “” (凝)。后“仌”渐不流行; “凝”也多指凝结、凝聚等义。

注: 甲骨文有一 “” 字, 当是 “从水, 丙声” 的形声字。 后省去“丙” , 将水纹横置成“”形。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仌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仌
中国大陆
台湾 仌
台湾
韩国 仌
韩国
旧字形 仌
旧字形

仌字甲骨文源流

仌字甲骨文源流
仌-J24745

仌字金文源流

仌字金文源流
仌-B15855

仌字字源字典

仌字字源字典
仌-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仌字基本解释

  1. 古同“冰”。

仌字笔顺


bīng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

  1. 古同“冰”。

【廣韻】筆陵切【集韻】悲凌切。𠀤冰本字。

【說文】象水凝之形。本作仌,旁省作冫。◎按《說文》仌自爲部,今依正字通列人部。

说文解字

【筆陵切】-【卷十一】

【原文】凍也。象水凝之形。凡仌之屬皆从仌。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凍也。
仌凍二篆爲轉注。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