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絝繁体字:絝字拼音:kù絝字注音:ㄎㄨˋ


絝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6笔画总数:12五笔86版:xdfn


五笔98版:xdfn仓颉号码:vfkms絝字结构:左右结构絝字五行:


四角号码:24927郑码查询:zgbzgb2312码:noneBig5编码:none


國語小辭典uci-code:U+7D5D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絝造字法:形声;从纟、夸声絝异体字:绔

笔顺编号:554444134115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11627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05

絝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說文‧糸部

居延簡甲162(隸)
西漢

東吳高榮墓木方(隸)
孫吳

楷書

絝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絝
中国大陆
台湾 絝
台湾
日本 絝
日本
韩国 絝
韩国
旧字形 絝
旧字形

絝字说文字源

絝字说文字源
絝-S09714

絝字字源字典

絝字字源字典
絝-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絝字基本解释

  1. 见“绔”。

絝字笔顺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字部】

  1. 见“绔”。

【廣韻】【集韻】【正韻】𠀤苦故切,音庫。

【說文】脛衣也。

【史記·趙世家】夫人置兒絝中。又【司馬相如傳】絝白虎。

【註】絝,古袴字。

【前漢·景十三王傳】短衣,大絝,長劒。

【後漢·廉范傳】平生無襦,今五絝。

【淮南子·原道訓】短綣不絝。

【集韻】或作袴。

又【玉篇】古文綯字。

说文解字

【苦故切】-【卷十三】

【原文】脛衣也。从糸夸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脛衣也。
今所謂套袴也。左右各一。分衣㒳脛。古之所謂絝。亦謂之褰。亦謂之襗。見衣部。若今之滿當袴、則古謂之㡓。亦謂之幒。見巾部。此名之宜別者也。
从糸。夸聲。
苦故切。五部。按此字疑當同??作?。今皆作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