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夌繁体字:夌字拼音:líng夌字注音:ㄌㄧㄥˊ


夌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5笔画总数:8五笔86版:fwtu


五笔98版:fwtu仓颉号码:gche夌字结构:上中下结构夌字五行:


四角号码:40407郑码查询:borsgb2312码:noneBig5编码:CC42


國語小辭典uci-code:U+590C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夌造字法: 夌异体字:

笔顺编号:12134354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28717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2

夌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後1.10.6合8243賓組

掇2.309合568賓組

京津135

京津1332合1095𠂤賓間

京津1331合18684賓組

陳31合10048賓組

子夌作母辛尊西周早期集成5910

後1.10.6(甲)

子夌作母辛尊(金)
西周早期

說文‧夊部

楷書

夌字象形文造型-夌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líng


甲骨文夌;

甲骨文陵;

甲骨文陵;

金文夌;

金文陵;

金文陵;

金文陵;

金文陵;

小篆夌;

小篆陵;

隶书夌;

隶书陵

读音:líng

“夌”与“陵” 同源。 “夌”字甲骨文、金文写作“” , 上边是表示高大土原的 “坴”(读lù) ,下边是向下走的人,会意人从高原走下走上。

“陵” 本是登高,后多指高大的山陵。《说文》 : “陵,大阜也。”甲骨文写作“” , 由表示山丘和阶登的“ ” (阜)和突出脚部的人“”组成,表示人登高。金文写作“”。仍可看到有阶的山丘, 但人形已不如甲骨文直观。 小篆在规范笔画后写作 “” ,成为 “从阜,夌声” 的形声兼会意字( “夌” 字本身也有登高义)。隶书(汉《礼器碑》 )大胆省略笔画, 写作 “”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夌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夌
中国大陆
台湾 夌
台湾
香港 夌
香港
日本 夌
日本
韩国 夌
韩国
旧字形 夌
旧字形

夌字说文字源

夌字说文字源
夌-S03887

夌字字源字典

夌字字源字典
夌-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夌字基本解释

  1. 古同“陵”,超越。

  2. 古同“凌”,侵犯;欺侮。

夌字笔顺


líng







横撇/横钩

康熙字典

【丑集下】【夊字部】

  1. 古同“陵”,超越。

  2. 古同“凌”,侵犯;欺侮。

【玉篇】古文陵字。註詳阜部八畫。

【說文】越也。从夊从𡵉,高也。一曰夌𢕌也。

【徐曰】夌𢕌,漸𤰞迆也。史記,泰山之高,跛牂牧其上,夌𢕌故也。𢕌字原从亻。

说文解字

【力膺切】-【卷五】

【原文】越也。从夊从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越也。
凡夌越字當作此。今字或作淩、或作凌、而夌廢矣。檀弓。喪事雖遽。不陵節。鄭曰。陵、躐也。躐與越義同。廣韵陵下云。犯也。侮也。侵也。皆夌義之引伸。今字槪作陵矣。
从夊

夌字的部首是,和字部首相同的字(按点击率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