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鼏繁体字:鼏字拼音:mì鼏字注音:ㄇㄧˋ


鼏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2笔画总数:14五笔86版:phnn


五笔98版:phnn仓颉号码:bbul鼏字结构:上下结构鼏字五行:


四角号码:37227郑码查询:wwzngb2312码:noneBig5编码:E8F2


國語小辭典uci-code:U+9F0F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鼏造字法: 鼏异体字:

笔顺编号:45251115132125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28831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2

鼏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秦公簋春秋中期集成4315

國差𦉜春秋集成10361

秦公簋(金)
春秋中期

說文‧鼎部

楷書

鼏字象形文造型-鼏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dǐng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金文鼎;

金文鼎;

金文鼎;

金文鼎;

金文鼎;

金文鼏;

小篆鼎;

小篆鼏;

隶书

读音:dǐng

“鼎” 是个部首字。是古代重要器物。多为两耳三足(方鼎四足) ,用于烹调。相传夏朝的大禹铸九鼎以示天下,奉为神器,为传国之宝。由此象征王位和国家。 甲骨文、金文、小篆写作“” , 都是形状不同的鼎形, 器形纹饰毕现, 如描如画, 生动传神, 是典型的象形字。小篆夸张了 “鼎”的耳、足部分,远不如甲、金文直观。隶书(汉《鲜于璜碑》 )以直笔方折改变了篆书的弧笔圆折,完成了汉字由 “画”到“写” 的进化过程,从而成为今文。

“鼏” 字《说文》称: “以木横贯鼎耳而举之。” 从金文、小篆写作“”看, 不是本义。 上边是表示覆盖义的 “冖” (读mì) , 下边是 “鼎” ,应为鼎盖或有盖之鼎。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图为 “象形字书画” 《九鼎图》

昔禹王治水平天下,划九州为冀、青、豫、扬、徐、梁、雍、兖、荆,又收九牧之金,冶于荆山,铸九鼎象征社稷,成国之重宝,故有 “一言九鼎” 之语,示出言郑重、诚信。春秋五霸逐鹿,楚庄王陈兵周,探问九鼎式样、重量,而生 “问鼎” 之典故。史书记载,鼎上刻满各路妖魔鬼怪之形,用以提示族人免受伤害。九鼎于周末没于泗水彭城。唐宋年均曾仿制,后被金人掠去,不知下落。对图中器兆,禹王鼎乃周至西汉不同时期之器形,分别为:“司母戊” “大克” “蔡侯” “曾侯乙” “人面纹” “蝉纹” “盘口” “卧虎” “獣面纹” 等。

丁亥榴月燕人大熊为鼎写真于石门寓中

规格: 高208CM 宽91CM

鼏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鼏
中国大陆
台湾 鼏
台湾
香港 鼏
香港
日本 鼏
日本
韩国 鼏
韩国
旧字形 鼏
旧字形

鼏字金文源流

鼏字金文源流
鼏-B10843
鼏字金文源流
鼏-B10844

鼏字说文字源

鼏字说文字源
鼏-S04990

鼏字字源字典

鼏字字源字典
鼏-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鼏字基本解释

  1. 鼎盖:“离肺实于鼎,设扃~。”

  2. 古通“幂”,覆盖东西的巾:“牺尊疏布~。”

鼏字笔顺


鼏字组词

康熙字典

【亥集下】【鼎字部】

  1. 鼎盖:“离肺实于鼎,设扃~。”

  2. 古通“幂”,覆盖东西的巾:“牺尊疏布~。”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狄切,音覓。

【玉篇】覆樽巾也。

【禮·禮器】犧尊疏布鼏。

又【玉篇】鼎蓋也。

【儀禮·士冠禮】特豚,載合升,離肺,實于鼎,設扃鼏。

【註】鼏,鼎覆也。

又【廣雅】鼏,慢閹也。


考證:〔説文以木橫貫鼎耳而舉之,从鼎門聲。周禮廟門容大鼎七箇。〕謹照原文从鼎門聲門改冂。大鼎之鼎改鼏。

说文解字

【莫狄切】-【卷七】

【原文】以木橫貫鼎耳而舉之。从鼎冂聲。《周禮》:“廟門容大鼏七箇。”即《易》“玉鉉大吉”也。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㠯木橫貫鼎耳舉之。
貫當作毌。許亦從俗也。禮經十七篇多言扃、鼏。注多言今文扃爲鉉、古文

鼏字的部首是,和字部首相同的字(按点击率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