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尌繁体字:尌字拼音:shù,zhù尌字注音:ㄕㄨˋ


尌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9笔画总数:12五笔86版:fkuf


五笔98版:fkuf仓颉号码:gtdi尌字结构:左右结构尌字五行:


四角号码:44100郑码查询:bjudgb2312码:noneBig5编码:D8D7


國語小辭典uci-code:U+5C0C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尌造字法: 尌异体字:樹駐

笔顺编号:121251431124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28892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1

尌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尌仲簋蓋西周晚期集成4124

尌仲簋蓋(金)
西周晚期

說文‧壴部

睡.日甲105(隸)

蒼頡篇30(隸)
西漢

楷書

尌字象形文造型-尌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shù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

说文籀文;

石鼓文;

小篆尌;

小篆树;

隶书树;

隶书尌

读音:shù

“树” 的本义是种植、栽种。引申为木本植物的总称。商周的甲骨文、金文、“说文籀文”及秦石鼓文、小篆1都写作 “尌” ,象用手在器皿中栽种草木或育苗的形状。此形也是在 “壴” (读zhù,鼓)上插饰物(如羽毛、树叶等),本义是树立,使其向上直立,后多用作偏旁。小篆2另加一 “木”字旁,写作 “树” ,与 “尌”字分开,成为同音近义的两个字,并专指木本植物。汉隶书( 《杨震碑》等)将小篆的弧笔圆折改为直笔方折,从而跳出古文字的窠臼。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尌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尌
中国大陆
台湾 尌
台湾
香港 尌
香港
日本 尌
日本
韩国 尌
韩国
旧字形 尌
旧字形

尌字金文源流

尌字金文源流
尌-B07294

尌字六书源流

尌字六书源流
尌-L35964

尌字说文字源

尌字说文字源
尌-S03530

尌字字源字典

尌字字源字典
尌-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尌字基本解释

1. 尌 [shù]2. 尌 [zhù]

尌 [shù]
  1. 古同“树”,树立。

  2. 古同“竖”(a.童仆;b.姓)。

尌 [zhù]
  1. 古同“驻”,指马停步不行。

尌字笔顺


shù





横折






竖钩

康熙字典

【寅集上】【寸字部】

1. 尌 [shù]2. 尌 [zhù]

尌 [shù]
  1. 古同“树”,树立。

  2. 古同“竖”(a.童仆;b.姓)。

尌 [zhù]
  1. 古同“驻”,指马停步不行。

【唐韻】常具切【集韻】殊遇切,𠀤音澍。

【說文】立也。从壴,从寸持之也。

【乾坤鑿度】定風尌信。

【註】聖人尌立卦也,卦信風以能相應也。

又童僕曰尌子。

【後漢·𨻰寔傳】耘夫牧尌。

又姓。

【左傳】鄭大夫尌拊。

又【集韻】㕑遇切,音住。義同。 【集韻】或作侸𠊪。 【總要】从寸,諧豈聲。

【小篆】作豎,楷作竪。亦通作樹。徐鍇曰:樹之言豎也。

【正字通】按樹立,樹藝皆借樹。會植立意,義通。非樹專指木類,樹立樹藝必用尌也。

说文解字

【常句切】-【卷五】

【原文】立也。从壴从寸,持之也。讀若駐。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立也。
與人部侸音義同。今字通用樹爲之。樹行而尌廢矣。周禮注多用尌字。
从壴。从寸。
句。
寸、
逗。此字補。
持之也。
寸與又古通用。又者手也。此說从寸之意。壴而復持之則固矣。壴亦聲。
讀若駐。
常句切。四部。

尌字的部首是,和字部首相同的字(按点击率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