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罟繁体字:罟字拼音:gǔ罟字注音:ㄍㄨˇ


罟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5笔画总数:10五笔86版:ldf


五笔98版:ldf仓颉号码:wljr罟字结构:上下结构罟字五行:木


四角号码:60604郑码查询:lkejgb2312码:EEB9Big5编码:AFCB


國語小辭典uci-code:U+7F5F首尾分解:四古部件分解:罒十口


罟造字法:形声罟异体字:𦊟𦊖

笔顺编号:2522112251

笔顺读写:竖折竖竖横横竖竖折横

词条已被关注:40891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10

罟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說文‧网部

熹.詩.思齊(隸)
東漢

楷書

罟字象形文造型-罟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jū


甲骨文𦊽;

甲骨文𦊽;

金文䍙;

籀文罝;

古文罟;

古陶文罘;

古玺文罝;

古玺文罟;

石鼓文罟;

小篆罝;

小篆𦋽;

小篆𦊾;

小篆罟;

小篆罯;

小篆䍙

读音:jū

“罝” (读jū) 、“罘” (读fú) 、“罟” (读gǔ) 、“ 罯” (读ǎn ) 、 “䍙” (读méi)五个字均是与 “网” 有关的字。 《说文》分别释作: “罝,兔网也。” 、“罘,兔罟也。” 、“罟,网也。” 、“罯,覆也。 ” 、 “䍙, 网也。 ” 在古文字中一般在上边写作 “罒” 的字基本是由“网”演化来的。网下边的字很多是读音,即声符。属形声字; 有形符的一般是会意字。 如 “䍙” , 上边是 “网” , 下边是表示 “母” (能哺乳的女人)的 “每” 。 此字表达的是远古抢亲, 抢婚的习俗。 “𦊽 (读méng )”虽只见甲骨文,未见金文和小篆,但表达的字义显然是用网捕 “豕” (野猪)的情景。此字后演化为 “冡”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罟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罟
中国大陆
台湾 罟
台湾
香港 罟
香港
日本 罟
日本
韩国 罟
韩国
旧字形 罟
旧字形

罟字六书源流

罟字六书源流
罟-L14788

罟字说文字源

罟字说文字源
罟-S05509

罟字字源字典

罟字字源字典
罟-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罟字基本解释

  1. 鱼网:“是犹无鱼而为鱼~也。”

  2. 指法网:“岂不怀归?畏此罪~。”

罟字笔顺




横折







横折

罟字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从网,古声。本义:网) 同本义。网的总称。引申为法网 [net]

    罟,网也。——《说文》

    畏此罪罟。——《诗·小雅·小明》

    里革断其罟而弃之。——《国语·鲁语上》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也。)——《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罟罟(亦作“罟姑”。宋元时蒙古族妇女所戴的一种冠名);罟戈(捕鱼捉鸟的工具);罟网(泛指鱼网)

〈动〉

  1. 用网捕捉 [鱼或鸟兽] [catch with net]。如:罟客(罟师。用网捕鱼的人);罟船(捕鱼的船)

康熙字典

【未集中】【网字部】

  1. 鱼网:“是犹无鱼而为鱼~也。”

  2. 指法网:“岂不怀归?畏此罪~。”

〔古文〕𦊖【廣韻】公戸切【集韻】【韻會】果五切,𠀤音古。

【說文】罔也。

【玉篇】魚罔也。

【易·繫辭】結繩而爲罔罟。

【釋文】取魚曰罟。

【詩·小雅】畏此罪罟。

【傳】罟,網也。

【周禮·天官·獸人】掌罟田獸。

说文解字

【公戶切】-【卷七】

【原文】网也。从网古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网也。
小雅小明傳曰。罟、网也。按不言魚网者。易曰。作結繩而爲网罟。以田以漁。是网罟皆非專施於漁也。罟實魚网。而鳥獸亦用之。故下文有鳥罟、兔罟。
从网。古聲。
公戶切。五部。

罟字文言文解释

<名>网。《墨子•公孟》:“是犹无鱼而为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