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丌繁体字:丌字拼音:qí,jī丌字注音:ㄑㄧˊ


丌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2笔画总数:3五笔86版:gjk


五笔98版:gjk仓颉号码:ml丌字结构:上下结构丌字五行:木


四角号码:10220郑码查询:andgb2312码:D8A2Big5编码:C946


國語小辭典uci-code:U+4E0C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丌造字法:丌异体字:

笔顺编号:132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11818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1

丌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兆域圖銅版戰國晚期集成10478

糸敬安心君扁壺戰國集成9606

子禾子釜戰國集成10374

子禾子釜戰國集成10374

谷器皿器戰國集成10579

子禾子釜(金)
戰國

子禾子釜(金)
戰國

包2.7(楚)

說文‧丌部

春秋事語12(隸)
西漢

楷書

丌字象形文造型-丌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jī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楚帛书;

小篆丌;

小篆亓;

小篆亓;

三体石经;

隶书

读音:jī

“丌” 同 “亓” ,与 “几” (几案)有关,均为有足的几座形。《说文》; “丌,下基也。荐物之丌。象形。”金文、楚帛书、小篆、《三体石经》字形近似, 分别写作 “” 。 为表示 “丌”是承垫物品的器具,金文3-4又在 “丌” 上边加一横写作 “亓” (读qí),也用作姓。随着人类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桌案。小篆分别写作 “”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丌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丌
中国大陆
台湾 丌
台湾
香港 丌
香港
日本 丌
日本
韩国 丌
韩国
旧字形 丌
旧字形

丌字金文源流

丌字金文源流
丌-B06769
丌字金文源流
丌-B06770
丌字金文源流
丌-B06771
丌字金文源流
丌-B06772
丌字金文源流
丌-B06773

丌字六书源流

丌字六书源流
丌-L02434

丌字说文字源

丌字说文字源
丌-S03453

丌字字源字典

丌字字源字典
丌-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丌字基本解释

1. 丌 [qí]2. 丌 [jī]

丌 [qí]
  1. 古同“其”。

  2. 姓。

丌 [jī]
  1. 垫物的器具;底座。

丌字笔顺





丌字组词

康熙字典

【子集上】【一字部】

1. 丌 [qí]2. 丌 [jī]

丌 [qí]
  1. 古同“其”。

  2. 姓。

丌 [jī]
  1. 垫物的器具;底座。

【集韻】居之切,音姬。

【說文】下基也,薦物之具。象形。

又【集韻】其古作丌。註詳八部六畫。

又姓。唐丌實,丌士能。

说文解字

【居之切】-【卷五】

【原文】下基也。薦物之丌。象形。凡丌之屬皆从丌。讀若箕同。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下基也。
字亦作六。古多用爲今渠之切之其。墨子書其字多作六。六與?同也。
荐物之丌。象形。
平而有足。可以薦物。
凡丌之屬皆从丌。讀若箕同。
居之切。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