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历史唯物主义热度:237

词语历史唯物主义拆分为汉字:

历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历字字源来历,历字演变

经过:经~。来~。阅~。~尽甘苦。经过了的:~程。~代。~史。~来。遍、完全:~览。~数(shǔ)。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法。……

史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史字字源来历,史字演变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通~。断代~。近代~。世界~。文学~。~诗。~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坛。~评。~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不绝书。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太~。内……

唯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唯字字源来历,唯字演变

义同“惟”:~物论。~心论。~物史观。~心史观。~理论。~名论。答应的声音:~~(a.谦卑的应答声;b.鱼相随而行的样子,如“其鱼~~”)。~~诺诺。~~否否。……

物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物字字源来历,物字演变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生~。~体。货~。礼~。文~。~价。~质。地大~博。~极必反。内容,实质:言之有~。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望所归(众望所归)。……

主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主字字源来历,主字演变

1. 主 [zhǔ]主 [zhǔ]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人。物~。失~(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上。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张。~见。~意。~义。对事物有决定权力……

义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义字字源来历,义字演变

1. 义 [yì]义 [yì]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情谊:~气。恩~。~重如山。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指认为亲属的:~……

 

查询词语:历史唯物主义

汉语拼音:lì shǐ wéi wù zhǔ yì

反义词:历史唯心主义

词语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解释

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也叫唯物史观。

词语历史唯物主义在线造句

  1. 历史唯物主义既包括对历史过程的本质的认识,即我们通常说的历史本体论问题;

  2. 二者在历史唯物主义中是统一的,不存在对立的问题。

  3. 哲学原理研究(下)主要讲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4. 哈贝马斯重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框架,并对马克思生产范式理论进行了批判。

  5.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变与其历史唯物主义有一个共生过程。

  6.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基本原理得以在人本主义的包裹中逐步孕育成长起来。

  7.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法哲学思想形成的标志,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法哲学思想。

  8. 第二个代表充分反映和发展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9. 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因此具有历史科学性和历史目的论的双重理论特质。

  10. 社会发展合力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11. 马克思用这种历史唯物主义代替了寻求形而上的永恒正义国家的旧哲学。

  12. 对此,马克思以其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构建起他关于自由理论的完备体系。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广义历史唯物主义,既包括认识论,也包括本体论。

  14.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15. 第一个代表充分反映和发展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16.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

  17. “交往”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构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性、总体性范畴。

  18. 第二部分系统深入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

  19.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0. 在马克思主义内部,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主要特征一直在重新被评价。

  21. 这个问题可以从认识论的角度来探讨,也可以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探讨。

  22. 如何破解作为“世界观”意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23. 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采用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做法。

  24. 连用。“我们党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可译作

  25.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

  26. 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丰富理论和观点。

  27. 若离开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就会偏离历史教学的方向。

  28. 哈贝马斯批判社会理论的最高层次就是社会进化理论,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29.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它的总体性质是历史生存论。

  30. 透析当前学界对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之争,也可证明这一点。

  31. 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未来社会进化理论的纲领,但存在着不足。

  32. 但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促成法治在西方生成的决定性因素是商品经济这一生产方式。

  33. 弗洛姆的“历史唯物主义”略探

  34. 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美国发展西部灌溉业政策由自由放任向国家干预的演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35. 利益不仅孕育着一切矛盾的萌芽,同时也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

  36. 是否正确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

  37. 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提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38. 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主要运用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39. 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探讨这一类文化的发生、发展及价值。

  40. “人是社会的本质本原”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41. 历史唯物主义教学中社会物质生产范畴的展开及其意义

  42. 德意志意识形态;现实的个人;实践;社会关系;历史唯物主义

  43. 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学分析方法的重建--主流经济学的范式危机与范式转换

  44. 恩格斯;历史合力;交互作用;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

  45. 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及其市民社会理论的共生关系

  46. 列宁政治领导权思想产生的哲学基础为历史唯物主义

  47. 保卫唯物史观--评萨林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

  4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创新

  49.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50. “三个代表”思想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

  51. 存在、劳动和本体论--关于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前提的探讨

  52. 挑战与反思:全球风险社会语境中的历史唯物主义

  53. 历史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心主义?--关于分析改革问题的基本出发点的分歧

  54. 以实践为基点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新探

  5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称作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56. 论传统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体系对历史哲学问题的解决

  57. 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异化论

  58. 以人为本: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终点

  59. 应当是“一元”的历史唯物主义或者说是人自身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

  60. 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变革

  6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62.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与广义历史唯物主义

  6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发展

  64. 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关系探析

  65. 作为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论马克思实现的哲学革命

  66. 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解读

  67.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必然性--对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辨析

  68.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公平伦理范式

  69. 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与发展

  70. 论马克思的无神论与他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关系

  71. 物品体系与社会结构再生产--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新解读路径

  72. 马克思思想中的意识形态批判和科学批判--评维尔默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

  73.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范畴

  74. 历史唯物主义视界中的生产力--兼论知识生产力的特征

  75. 评生态社会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

  76. 公平的历史尺度和人道尺度--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效率与公平

  77.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私营经济

  78. 从政治哲学角度解释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人民概念

  79. 历史唯物主义在全球化时代的适用性

  80. 阿尔伯塔·托斯卡诺,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社会学系高级讲师;《历史唯物主义》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