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腊八热度:599

词语腊八拆分为汉字:

腊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腊字字源来历,腊字演变

1. 腊 [là]2. 腊 [xī]腊 [là]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肉。~鱼。~味。姓。腊 [xī]干肉:“噬~肉,遇毒。”晾干:“燃得而~之以为饵。”皮肤皴皱。……

八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八字字源来历,八字演变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面玲珑。~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查询词语:腊八

汉语拼音:là bā

词语腊八基本解释

农历十二月(腊月)初八。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在这一天喝腊八粥。

在我国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在南方腊八很少提,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词语腊八详细解释

  1. 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相传为 释迦牟尼 成道日,寺院于是日诵经,举行法会,民间亦视为盛节。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十二月》:“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 老舍 《骆驼祥子》八:“年节越来越近了,一晃儿已是腊八。” 姚雪垠 《长夜》二八:“每到年节,全家人从腊八过了就开始忙起来。”

词语腊八在线造句

  1. 因为这个节日是在最后一个月的第八天举行的,后来人们就加上了“八”,于是就有了现在的腊八

  2.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

  3. 在大约500年前的明代,腊八粥成为如此神圣的食品,以至皇帝在节日期间向他的官员们提供。

  4. 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

  5. 腊八是阴历最后一个月庆祝,标志着中国新年庆祝的开始。

  6. 腊八粥成为封建社会上层阶级的喜好时,很快也就在全国流传开来。

  7. 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8. 因为从佛教和非腊八节,也被称为米饭布丁。

  9. 星期二是腊八,第十二农历月的第八天,腊八粥的气味(已经)再次遍及中国人的厨房。

  10. 据有文字记载的记录,规模较大的寺庙一般会在腊八节向穷人提供腊八粥,以示他们对佛的忠诚和信任。

  11. 根据文字记录,大的佛教寺庙会为穷人提供腊八粥,以表达他们对佛祖的虔诚。

  12. 腊月初八这天,寺庙里的僧侣吟诵佛经,用大米、豆子、坚果、干果等做成的腊八粥被供奉在佛像前。

  13. 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14. 绝大多数汉族人长期遵循在腊八节吃蜡八粥的传统。

  15.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16. 关于腊八节起源的传说有很多。

  17. 春节期间,吃年糕、春卷,腊八粥的饺子,吃元宵,等。

  18. 腊八节的阳历日期通常在1月中旬。

  19.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20. 过年时的歌谣则是: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21. 腊八蒜为什么得用米醋?

  22. 腊八蒜为什么得用紫皮蒜?

  23. 在农历腊八腊八粥人们在这一天温暖的饮料。

  24.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25. 腊八粥在大约900年前的宋代首次引入中国。

  26. 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

  27. 腊八节的由来有两个传说。

  28. 此外,还有拉巴腊八面,腊八蒜的食物的味道。

  29. 实际上与粥原料八种完成,腊八粥有花生,糖,日期,核桃,芝麻等。

  30. 我是家庭主妇,我会做到最好腊八粥。

  31. 腊八节最先被广泛称为腊祭节(年尾祭祀的节日)

  32. 利用大豆内源酶改善腊八豆的品质

  33. 腊八豆后期风味调制

  34. 选用一干净盛具,作为泡腊八蒜的容器;

  35. 抗氧化剂对腊八豆熟食褐变的控制

  36. 利用米曲霉制作腊八豆的研究

  37. 腊八豆炒腊肉

  38. 腊八粥的传说:

词语腊八百科解释:

  1. 由来

    腊八节,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腊八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2. 相关

    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已有与“腊”相关的腊祭的习俗,节期在腊月,具体日期并不固定,该腊祭习俗被后人视作“腊八节”的来源之一。据西汉戴圣所编的《礼记·郊特牲》辑录,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汉应劭《风俗通义》中说:“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为腊。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习俗,祈求丰收和吉祥。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还有一种说法,即“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因“腊”与“猎”通假,“猎祭”亦为“腊祭”。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汉代之前腊祭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腊祭的对象,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五位家神指的是“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不过在这天并不喝腊八粥。

  3. 相关记载

    1. 文献记载与“腊”相关的古俗。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古时我国一些地方有腊祭的习俗,腊祭的对象,则是祖先以及五位家神(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

    2. 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关于腊祭,古书多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并击细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土以逐疫”。

    3. 祭祀的对象凡八: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沟、昆虫神。先秦时腊祭日期并不固定,汉后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据说在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