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櫟繁体字:櫟字拼音:lì,yuè櫟字注音:ㄌㄧˋ


櫟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15笔画总数:19五笔86版:sxrs


五笔98版:srxs仓颉号码:dvid櫟字结构:左右结构櫟字五行:


四角号码:42994郑码查询:fzzfgb2312码:E8DDBig5编码:F252


國語小辭典uci-code:U+6ADF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櫟造字法: 櫟异体字:櫪檪栎

笔顺编号:1234325115545541234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40668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1-18

櫟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合36746黃組

四年相邦樛斿戈戰國晚期集成11361

合36746(甲)

四年相邦樛斿戈(金)
戰國晚期

說文‧木部

睡虎地簡25.38(隸)

櫟鼎(隸)
西漢

櫟陽高平宮金鼎(隸)
西漢

楷書

櫟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櫟
中国大陆
台湾 櫟
台湾
香港 櫟
香港
日本 櫟
日本
韩国 櫟
韩国
旧字形 櫟
旧字形

櫟字金文源流

櫟字金文源流
櫟-B08596

櫟字六书源流

櫟字六书源流
櫟-L37950
櫟字六书源流
櫟-L37951

櫟字说文字源

櫟字说文字源
櫟-S04072

櫟字字源字典

櫟字字源字典
櫟-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櫟字基本解释

1. 櫟 [lì]2. 櫟 [yuè]

櫟 [lì]
  1. 落葉喬木,葉子長橢圓形,結球形堅果,葉可喂蠶;木材堅硬,可制傢俱,供建築用,樹皮可鞣皮或做染料。亦稱“麻櫟”、“橡”;通稱“柞樹”。

櫟 [yuè]
  1. 〔~陽〕地名,在中國陝西省。

櫟字笔顺









横折



撇折

撇折


撇折

撇折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

1. 櫟 [lì]2. 櫟 [yuè]

櫟 [lì]
  1. 落葉喬木,葉子長橢圓形,結球形堅果,葉可喂蠶;木材堅硬,可制傢俱,供建築用,樹皮可鞣皮或做染料。亦稱“麻櫟”、“橡”;通稱“柞樹”。

櫟 [yuè]
  1. 〔~陽〕地名,在中國陝西省。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卽狄切,音歷。

【說文】木也。

【邢昺曰】似樗之木。

【詩·秦風】山有苞櫟。

【疏】引《爾雅》云:櫟,其實梂,橡也。

【陸璣疏】秦人謂柞櫟爲櫟,其子房生爲梂。河内人謂木蓼爲櫟,椒榝之屬也。其子亦房生,此秦詩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

又不材之木也。

【莊子·人閒世】匠石見櫟社樹,其大蔽牛,觀者如市,匠石不顧。

又不生火之木也。

【淮南子·時則訓】十二月,其樹櫟。

【高誘註】木不生火,惟櫟爲然。

又地名。

【春秋·桓十五年】鄭伯突入于櫟。

又鳥名。

【山海經】天帝之山有鳥,黑文而赤翁,名曰櫟。

又與擽通。

【詩·周頌】鞉磬柷圉。

【疏】圉狀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刻以木長尺櫟之。

又【唐韻】以灼切,音鑰。櫟陽,縣名。

【前漢·地理志】屬左馮翊。

又【集韻】式灼切,音爍。地名。在晉。

又【集韻】歷各切,音洛。

【詩·秦風】山有苞櫟,隰有六駁。

【唐韻】櫟駁通叶,無二音。

又【唐韻】魯刀切,音勞。

【史記·楚元王世家】㛮詳爲羹盡櫟釜。

【漢書】作轑釜。


考證:〔【詩·秦風】山有苞櫟。

【註】引爾雅云。〕 謹照原文註改疏。〔陸璣疏河南人謂木蓼爲櫟。秦風苞櫟從其方土之言柞櫟也。〕 謹照原文南改内。秦風以下改爲此秦詩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淮南子·時則訓】官獄其樹櫟。〕 謹照原文文義,官獄爲十二月三字。

说文解字

【郎擊切】-【卷六】

【原文】木也。从木樂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櫟木也。
秦風隰有苞櫟傳曰。櫟木也。陸機曰。苞櫟、秦人謂柞櫟爲櫟。河內人謂木蓼爲櫟。椒樧之屬。其子房生爲梂。木蓼子亦房生。故說者或曰柞櫟。或曰木蓼。機以爲此秦詩也。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按陸意謂秦詩當是柞櫟。今觀許櫟梂二篆連屬。正與陸所云木蓼子房生爲梂者合。然則許意謂木蓼也。艸部云。草